满分作文共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分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满分作文 篇1
小时候,她从炕上掉下来,脖子陷入颈腔几厘米深。从此,她只能抬头。用郭敬明的话说是,45度仰望天空。只不过,她得永远这样。
她上学了,同学们都笑她,她哭过。
勉强读到高中,没学校要她,她也哭过。
她回家学插秧。别人只要弯腰就触手可得的事情,她必须弯了再弯,直到双膝跪在地上,蹲破了皮儿,鲜血汩汩流出来也不能够。她也哭过。
一茬儿姐妹结婚了,她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也有人替她说过两次媒。一次是一个30岁还吃手指流口水的男人,另一个是多年瘫痪在床,需要别人长期照顾的男人。为这,她也哭过。
她哭的和平常人不一样。她哭的样子很滑稽。高昂着头,高举着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她擦眼泪时不像是抹去忧伤,倒是像轻轻挽起眼角的阳光。
是的,她就是这样轻轻挽起阳光的。
她决定走出家门到外面闯闯。
她学会了电脑。她学会了写诗。
后来,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为许多作家诗人出版的图书作策划编辑。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报社出版策划人。
她被人当作传奇。
从小到大,历经多少辛酸困苦,多少寒言冷语,她都始终高昂着头,坚信这是命运的暗示。她很感谢上天赐予她这颗永不屈服的头。
因为只能抬头,小时候不用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因看黑板太久而脖子酸痛。她的视线也就这样越过了许多大学的门槛。现在,她的目光,已不是尺子能测量的高度。
因为只能抬头,所以她没有学会插秧,因而没有和她的姐妹一样留在那片土地,因而她看到了更辽远的.天空。不能行走,便得学会飞翔。
因为只能抬头,所以她擦眼泪的样子很神圣,于是上天的神在她的眼里放进了阳光。
因为只能抬头,她觉得自己是天生的诗人。
因为只能抬头,所以她的视线一直向上、向上、向上。
她将手放在额上,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不,是轻轻挽起命运的阳光——因为昂首,就决不向困难屈服。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其实,不能改变的是苦难本身,而我们能享受的是苦难中挣扎着站起来的双倍的幸福!
她去参加一次文学创作座谈会,说了这样一句话——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最后她以她的一首小诗结束了她的讲话。
——我以为,我已将过去忘记
丢在了那样大那样暗,一望无际的海底;我以为,只要放肆大笑;就可以让伤沉沉睡去;就可以彻彻底底放下回忆,我以为,伤心时闭上眼睛,就看不到滂沱,听不到雷雨,直到他浇透了我的墨绿大衣。我才知道这是场上天赐予的际遇……
满分作文 篇2
我坐在八号教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分针一点一点地挪动着,我觉得它比什么时候都跑得快,望着还有小半张没有做的数学考卷,我的腿不由得颤抖了起来。
我抓紧了每一秒,不停地在草稿纸上算题,只希望能将这张卷子做完。
可这是我见过的最难的卷了,选择题就有三道题不会做,看都看不懂的那种。当时,我还在安慰自己,没事,这题前面难,后面就简单了。
可越往后做,我的心就揪得越紧,额头上也冒出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我的脸滴在了我的卷子上。
还有十五分钟考试结束,我还有三道应用题、三道选择题、一道计算题和一道填空题。如果我做过的题全对的话,不做这些连格都及不了。我慌张了,不知从哪里做起。
我看了看,选择了一道分值最大的应用题,形成突破。我用笔尖指着题目,缓缓滑过每一个字,慢慢地理解其中的每一个信息,并把这些在我大脑过滤一遍。转化成我所需要的条件。我把这些一条一条地记录在草稿本上,反复默读,希望从中获得解题的方法。
终于,我成功了,刚刚获得答案的那种感觉像谁在我的`脑子里抽走了一根神经。我立即明白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唰唰地写下答案,生怕它下一秒就会跑掉似的。
做完这一题,使我信心大增,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僵尸,我不停地种植豌豆射手,不停地计算我还剩下多少太阳光,不停地思考多久才能把它们全部杀死。
刚刚的乘胜追击,让我在十分钟内只剩下一道计算题和一道选择题。
这道计算题的数值巨大,而且没有规律,老师课堂上讲的任何一种解题方法都用不上,只有老老实实地算。
我花了一分钟算出来了一个结果,一验算,不对!重算,但是我脑子一片空帮,但是,我没有迟疑,立即向老师要了第三张草稿纸。
我把手表放在卷子旁边,一边算题,一边不安地算时间,还有六分钟,五分四十秒,五分十五秒,我一秒一秒地咬着,一步一步地算着,汗水不顾形象地洒着,滴在桌子上,椅子上,我那焦急万分的心哟。
最后一分钟!我算出来了!就在最后一分钟,我快速填上答案。刚刚放下笔,时间到了。我为考试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满分作文 篇3
流年静婉,光阴停留在了时间的缝隙,化成文字,以诗词的形式缱绻在韶光里,融入文人的笔底。诗词中的景,如须臾的婉转,却在笔下永恒,无限真实;诗词中的情,迷离变幻,却又跃然纸上,无限真情。所以诗词之贵,贵在真实。
漫步在婺源的小径,看着身边的白墙黛瓦、殷花绿柳;歇桨坐在轻舟上,让小舟随着水波随意飘荡。穿过桥洞,看着小江两岸酒楼上招呼客人的酒倌,我忽然想起了那句“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我也仿佛像蒋捷一样,置身吴江,看着美若仙境的秋娘渡和泰娘桥,看着那一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忽然明白了景色之中的诗词之意,诗词中,美景真实,每每读到那些文字,无限美景都映入眼帘;而每当我置身于那些美景之中,我也总能想起那些诗词句对。故曰,诗词之景,贵在真实。
光阴婉转,我踏足江南。墙外花叶杨柳,皆婀娜动人,而诗中的那番景致,也如同如今的江南一般。恰若“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之景,本是静谧的安好,此时却无端添了一丝“升堂坐阶新雨足”的意味。江南的江岸,有许多小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捕鱼捉虾,那般“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生活图景中,时不时还传来阵阵捣衣声,我脱口吟道:“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再回看那幅水乡景致,也不禁暗暗喟叹,诗词中的美,贵在真实。
诗词之中,字句华美,但不仅文人笔下所描写的`美景真实,纸上流露的情意,也都无限真实。诗词之景,贵在真实;诗词之意,贵在真情。
秋风高爽,拂在叶尖却全无萧瑟之意,我看着渐红的枫叶、望着归雁长鸿,不禁想到了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眼中有鹤,而我眼中也有飞雁,又有何不同?因而引了缕缕诗情,直冲碧霄。又如古人遭逢战乱,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句子来记述对亲人、对故国的思念。这便是信中的乡思,同时这也是诗中的豪情,而这种豪情,也分外真实。
家书一封,尺素传情,我思忖良久,终于在宣纸上誊写下几句诗词,字句间饱含着浓浓的情谊,恰如那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来飞雁寄去的不是一封书信,而是一种相思。“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之句印在了红笺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间,诗句中的情思,也正如同我寄去的思情,那般珍贵,又那般真实。诗词之贵,也着实贵在真。
文字的组合,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形成了诗词。而诗词之美,也因真实而珍贵。诗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隅,“任是无情也动人”;词中的一情一意、一人一语,任是浮幻也真心。诗词之美,贵在文人笔下的景色真实;诗词之韵,贵在文人流露的情感真实。所以在诗词中,无论是景还是情,都为诗词增添了几分色彩。因为诗词,贵在真。
满分作文 篇4
手起刀落的瞬间,晶莹剔透的钻石发出耀眼夺目的光。经验与勇气一道,创造出令人艳羡的珍宝。让勇气为经验松绑,化勇气为利剑,经验为盾牌,披荆斩棘,开天辟地。
相信商人之前咨询的众多切割师中,不乏经验丰富之人。年轻徒弟与他们根本没有可比性,可为何那些切割师却无一人愿意一试,切割钻石?他们经验太丰富了,丰富的经验让他们预知到了切割的风险。经验,缚住了他们的手脚,以至他们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反而是那个年轻徒弟,用自己的勇气和师傅的经验,完成了那个奇迹瞬间。或许,那两颗钻石,就是经验与勇气完美结合的产物。
经验是人生资本,绝非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何为经验?经验即经历过后的体验。那是一种无法购买和交换的心理成长历程,是再次涉及相同或相似领域获得成功的基础。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招收有经验的员工。如果说你在某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那么恭喜你,你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一步。可也千万要小心,别让经验束缚手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记得柯达吗,那个叱咤风云近百年、曾经占据市场份额80%的企业,那个最高市值八百多亿美元、破产前市值仅为23亿美元的公司?百年柯达缘何破产?当别人都在研发生产数码相机时,它还在埋头造胶卷,它不破产谁破产?被经验束住了手脚,犹如飞虫撞上了蜘蛛网,越挣扎粘得越紧,最终被市场吞噬。
让勇气松开经验的五花大绑。只有勇气的锐利加上经验的坚实,方可助我们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在大陆遍地开花的逸夫教学楼让邵逸夫名满天下。当年他瞅准商机,独自一人漂流过海,购买器材,开辟中国有声电影的先河。他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又于花甲之年创办TVB,开培训班,批量生产明星,打造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等一批影帝影后。看着今天庞大的邵氏帝国,我们不能不感叹邵逸夫的勇气与魄力。他没有被经验束住手脚,一旦看准商机,便勇敢地去闯去干,经验与勇气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日的邵氏、今天的邵逸夫。没有经验,失败在所难免;可如果没有勇气,或许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成败?
我们需要经验为成功奠基,更需要勇气披斩经验的捆绑。人生路上,以经验为盾,勇气为剑,浴血奋战,定可开创如花似锦的未来!
满分作文 篇5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
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
姜:这篇作文被判为满分(70分),那你平时做过的作文最高曾被判过多少分的呢? 孙:我记得好像是58分。有时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选材、表达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师判的高分。越写心里越没底,越写越找不到感觉。
高考作文阅卷能精准,缘于三个得力保障:一是对人员的严格筛选。抽调的都是作文领域的专家和高三一线的骨干教师,可谓“精兵强将”。二是对题意的准确把握。由数位专家历经数天的解读,最终形成“评分细则”,先集中辅导,再试批熟习,最后磨合修订,投入操作。三是对批阅的实时监控。通过电脑程序和专家组,对每一位阅卷老师的批阅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醒、警告和矫正。
毋庸讳言,与高考作文阅卷相比,普通老师平时的作文批阅,很多时候存在着三个心中无数:一是对“题意”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心中无数。无统一解读,无专人辅导,全凭各人自己做主。二是对评判尺度的把握心中无数。无评分细则,无人、机监控,多随兴赋分。三是对“闪光点”“症结”的把握心中无数。有些作文“道行”不深的老师,对优秀作文,看不出“闪光点”;对问题作文,看不透“症结”所在。所以,打出的分数多是四平八稳的“保险分”。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讲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怕上的一类课。究其因,是教者自己的作文功底不深,研究的功力不够,评判的底气不足。应该说,孙儒同学能在激烈的高考中夺得满分,并非一日之功。以其已展露出的写作功底而言,平时的自由写作最高只被判过58分,到底是作者的“笔力”不够,还是阅者的“眼力”不够?很值得人三思。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作文评判的“秤”在教师的“手”中,更在教师的“心”中。我们教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要苦练内功,练就一双审视作文的“火眼金睛”,锻造一把评判作文的“利刃快刀”。有慧心,才有慧眼;有慧眼,才有慧器。要带着一颗识才之心,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带着一颗育才之心,去诊断学生作文的“症结”。从而把教者批阅时的“苦水”化为享受的“美酒”,把学生心中的“茫然”化为落笔时的“底气”。
高考满分作文被炒得“热浪腾腾”,引发的思考却“冷”得让人心颤。我们期盼着: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根植于生活沃土的这棵作文之树,能绽放出瑰丽的思想之花,能喜结出丰硕的佳作之果。
满分作文 篇6
又到荔枝上市的时节,满街鲜红鲜红的。爸爸买了满满一大袋回家,一边吃,一边念:“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也一边吃着鲜荔枝,一边摇头晃脑地跟着念,嗯,的确很美也很浪漫。但是,爸爸总说少了一种味道三十多年前家乡荔枝的那种味道。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家乡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荔枝树。村头有一棵高大的荔枝树,也是村里唯一一棵年年挂果的荔枝树。那棵树有五六米高,枝叶繁茂,主干要三四个人才能环抱。当季之际,满树红艳艳的荔枝,宛若高高挂起的小红灯笼,路过的行人,总会眼馋地看上几眼。每年果实开摘时,全村的孩子几乎都会早早地来到树下等候。这时,主人家会请来几个上树采摘的攀爬好手。孩子们呢,自然只能够在树下观望,一面兴奋地谈笑着,一面紧张地耳听八方,留神树上掉下来的荔枝果。地上稍有响动,便会呼啦一下跑过去一大群孩子,争着,抢着,有时是一两颗,有时是一小串。争捡到荔枝果的.孩子,脸马上笑成了一朵花。当然,也有时候树上掉下来的只是些枝叶,待抢到手才发现,那懊恼劲就别提了。偶尔摘果的人故意扔下几大串荔枝果,树下便是一阵欢呼声,接着便是更激烈的争抢场面。所以,那荔枝味儿,是尝过一颗后永不会忘记的。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家乡的很多人家都有了自己的荔枝园。荔枝成熟时,再也没有人早早来到荔枝树下等候了,也没有人会为了一颗鲜红的荔枝果争得热火朝天,可爸爸仍然怀念儿时的荔枝味道那种在贫苦岁月里追求美好生活的味道!
满分作文 篇7
告别内心的愁思
落花被西风卷落大地,它沉入泥土之中,以余香告别;云朵被夜幕笼罩其中,它隐入天际深处,以余光告别;雨水被阳光蒸发缩小,它溢入草木之中,以滋润告别。
即使是利韧的宝剑,也要经过千万次的烤打磨砺,才能显出夺目的光辉,纵使行走的道途中有基石,也会有摔跤,但他们选择告别。
龚自珍对官场的黑暗深感不满,无奈之中,他辞官离京返杭,归去途中,面对着斜阳,他心目中百感交集,他释然地放出马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他告别了自己满怀大志而又无处伸展的愁苦,他告别了亲朋挚友的关切嘱托,他告别了自己的一腔怨怒,在乱花丛中铸就了崭新的自我,让自己的报国大略施展于词篇之中。
告别内心的'不如意,定能释放自己的价值,于物欲横流之中彰显一个真实的自我。
苏轼为一代英豪,也曾为仕途的不顺而烦恼忧愁,他吟咏气势恢宏的赤壁,他感叹美好而充实的生活,他在笔墨之间遗忘生活中的不如意,他告别了对国家兴亡的愁苦,他告别了他人的讽刺与佞臣的指责,他选择了告别,才能使眉宇之间透出一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将自己的乐观刻在我国千年的文化史册之中。
如今,我们面临着与同学的告别,与老师的分离,仿佛还是在昨天,我们相聚,而在时光的流逝中,我们又将走上不同的征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愁思,告别愁苦的脸庞,用自己的前进步伐一步步书写好人生的篇章。
告别内心的愁思,看几处庭前花开花落,赏几处空中云卷云舒,让生命之花的芬芳在告别之间飘荡。
满分作文 篇8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满分作文】
黑夜,席卷了光亮,我与别人分道而行,追逐着我的萤火,独自上路。在这漆黑的路上,我仿佛是唯一的前行者,没有依靠的胸膛,没有并肩的温暖。想要停滞,要放弃?不!那不是我,那不是追逐光明的我!而如此孤独的时刻,我在回首的刹那,看见了零星的身影……
千年前的浓雾散去,超凡俊逸的他站在了我的面前。嵇康,他一袭白袍,坐在刑场之上,从容抚琴,那是《广陵散》,他唯一遗憾没有教给学生的绝曲。还记得那日,他在好友面前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内心,为一个虚伪残忍的贼子效力,他高洁的人格就如同洁白的宣纸,容不下哪怕一点点的墨迹。所以,他表明自己的`心意,犀利地指责政治的黑暗,他早已想到,自己的批判一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而最不能拖累的,就是朋友。绝交书信,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屠刀之下,而能够保全朋友,他死而无憾。终于,他一个人为“理想”前行,他让自己的生命,干净完整地离开人世,在死亡面前,他仍是那个洒脱的嵇康,那个只为自己清白而生的仙人。
千年时光转逝,这一次,我看见了伏案而睡的她。清秀的面容,单薄的身子,桌面上是满满的手绘的稿子。她,是夏达。6年的时间,她只能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画着她的梦。中国风,在很多人舍弃的时候她却在坚持着。没有商业利益可言,但她纯粹地喜欢着,喜欢水墨晕染的朦胧,喜欢爷爷说过的诗词古句,因为那上面,有中国的味道。6年的坚持,6年的努力,她始终不改自己的风格。终于,那一日,她把自己的漫画推向世界,不仅仅让中国人看后落泪,更是征服了无数的海外漫迷,她让外国顶级漫画名单上有了中国的名字。当记者询问她成功的动力时,她羞涩地笑了,认真而又虔诚地回答:“因为里面,有另一个世界……”夏达,此时真正应验了她名字的寓意——“欲速则不达”,“达,则兼天下”。
就这样,我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自我”并不是甘于隐没于这个人云亦云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死亡,面对困苦时毫不退缩的坚持自我。当别人拿来一个苹果,问你是否嗅到它的香气,不管别人的感觉,你始终要坚持正确的自我,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那个唯一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人。这世界,行走起来坎坷而艰辛,但我相信,黑暗只是暂时,就在你自己前行的路的终点,终有灿烂名媚的阳光。
【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满分的作文12-27
满分的作文10-27
满分的作文08-09
小升初满分作文:夏-满分作文01-24
高考满分作文_高考满分作文07-06
满分作文06-08
中考作文满分05-27
经典满分作文12-09
满分优秀作文12-22
[精选]满分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