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满分作文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分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分作文 篇1
语文学习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关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提升语文素养不外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虽然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比一比,却会发现其特点作用各异。
课堂有效教学让语文学习“快”起来。与另外两条途径比起来,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在于老师的帮助。有了老师的有效教学,你的语文学习可以少走弯路,你的语文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这是“快”的一个含义。另外,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给你的绝不会是一个个零散的语文知识,也不只是教你学会课本上那一篇篇孤立的文章,而是让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你的'语文能力。有了这样的方法和能力,你通过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才能更有效率。不过,课堂有效教学虽然能让你的语文学习更有效率,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你的语文素养,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毕竟有限,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因此,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课外大量阅读让语文学习“广”起来。这个“广”有三层含义:一是时间更广阔,只要有空闲,你随时可以手捧一卷,陶然其中;二是内容更广泛,只要不是坏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你尽可以遨游其中;三是收获更广博,或求知、或启智、或明理、或陶情,只要是你所需,它尽能满足。课外大量阅读虽然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功用多多,但问题是:如果缺少指导,就会陷入盲目;如果没有用心,就会效果不彰。因此,课外大量阅读要尽可能与课堂有效教学结合,以扬长避短。
社会生活实践让语文学习“活”起来。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那印刷在纸上的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就变得“活”了起来,也容易理解起来。站在海边,你才能懂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看到了社会的不平,你才会体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愤;经受了挫折,你才会佩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不止如此。如果用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席发人深思的话语,一句打动你情愫的歌词,一段平实无华的产品说明书,无不是语文,活生生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你会发现语文就有了温度。当然,在社会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有缺点,没有条理,不成系统,因此,它离不开前两条途径的配合。
总之,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各有特点,优劣互见,只有将三条途径综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提升语文素养。
满分作文 篇2
记忆是个好东西,它的出现,会填补现实生活里好些空虚的时刻,会打捞出遥远处的温馨,会叫人在与现实对比中品咂出生活的真味,会告诉人怎么活着才不负生命。
探针是探查一般情况下表面无法看清的东西的一种工具,它在不过于损伤物体的同时,可以将藏在表象之后的事实探看清楚。记忆探针总是从记忆深处把平时忽略淡漠的记忆“点醒”,叫人在打一个激灵之后,忽然知道还有这样一些东西珍藏在好远的地方。那天弟弟来看望,问他最早记住的事情,他先说了两件:一是六七岁的时候,春天还很寒冷的时候,他牵牛“拉地(春种前耕耘土地的一种农活)”;一是更小些的时候,我把他放手上往上抛,逗着玩。弟弟说的小时候干活的事情,但凡乡村出身的人都不陌生。
乡下的小孩是没有幼儿阶段的,只要会跑,就要帮大人干活。我的记忆里,最远的是跟四哥等几个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下河玩水滑雪,地里捡柴,荒原拾粪,刚上学也是六七岁的时候就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了。至于那期间的苦与累,比如满手的冻疮、单薄的穿着什么的,是普遍的模样,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弟弟讲的我逗它玩的事情,早已忘怀,但我相信是真的。弟弟小我15岁,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他才2岁,回家去抱着他玩,是很正常的。我记住他的小时候,大约是他五六岁时候耍调皮,哭着喊着不回家,躺在门前地里打滚撒赖,我看不过去,拿根小树条打他屁股的事情。当然,这件事情我不好跟他坦白,只能记录在这里;或者他也记得,也不好说出来罢了。我的出发点是叫他好好成长,却没有顾忌父母看见的心情和他记得的感情。那个年代,长的管幼的,是很常见的。大妹小的时候很厉害,把两个妹妹管到现在还“控诉”。弟弟从小就很犟,说是某次大妹管他,他在炕上跳着脚骂姐姐各种脏话。也不知道弟弟是否还记得这些情节。
最早的记忆所以珍贵,是因为这是人生最早的自觉。我的最早记忆大约还是大妹出生的那个早晨,奶奶让我去她的好朋友肖二奶奶家要点儿芹菜干的事情。之前还有什么具体的事件没有,实在记不清楚。比如在三叔家东边那条大水沟里发现一只大蘑菇,采了走到半路不知道扔哪儿了;还比如妈妈带我的那个晚上,我发烧妈妈点着黄裱纸给我“送(迷信方法,以为可以把缠着的病魔送走)”,我看到一只圆圆的月亮映在墙上,说得妈妈直心慌;还有跟奶奶去串门在姑姑家玩着不回家,到大姨家去把姨夫好不容易垛起来的麦垛蹬塌……现在讲的这些记忆,大约都是三四岁时候的,前后顺序已经无法考证,只是每个都包含着一个故事,也包含着无数亲人对我的爱护与娇纵。每每想起,都会涌起一股不可遏止的温暖感情。
与生活有关的第一次也令人唏嘘。那天看儿子订返程火车票,他说上铺不方便什么的,一下让我想起有一年暑期,我带儿子去兰州的事情。那天天气很热,车厢里人满为患。没有买上卧铺票,站在补票台前排队补票。一会儿列车长说卧铺票没了,我连忙上前请他帮忙,说带孩子去看病,请无论如何想想办法补一张票。列车长看了看站在我身边瘦弱的孩子,说让我再等等。过会儿他回来说有一张上铺,行不行。我赶紧说谢谢。就这样,我们两个在一张上铺上躺了一夜。就在年前我出差坐在上铺上还想,现在一个人睡上铺都觉得不方便没多大空隙,当时带着儿子是怎么过的。可能当时要瘦俏些吧。那个年月,能有一张卧铺就好,现在还想下铺的方便,中铺的合适,真正是胃口被吊得好高啊!
记忆深处,多与生活的有关,这与时代有关。小时候的记忆除了玩的,就是吃。比如小学时候,几个出名的同学为了争抢一个胡萝卜在课堂里混战一团;初中时候最要好的贫困同学因为“偷”吃同学的馍馍而被点名批评。童年时候我们几个娃娃冬天没事,不是到沙河里砸窟窿捞鱼糊上泥巴烧着吃,就是下雪了在雪地里支上筛筐捉麻雀烧着吃。还能有什么呢?因为那是个不能完全满足温饱的.时代。所以吃,就是头等操心的事情。话说回来,即便现在生活中早就不愁吃了,吃仍然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只不过条件不同,要求不一样,标准不同罢了。
弟弟说起他记得很早的另一件事情,则一下子把我也拉回到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时代。他说,他跟父亲去生产队分油,父亲端了满满一面盆油,觉得无比幸福。那时候每年分一次油,大体时间在春节之前。他记得的,已经是改革开放前后生活条件好些的时候了。我记得的,则是更贫困的年份。某年,每人只分不到一斤油,我跟着母亲拎了个瓦瓶去生产队仓库打油。那年春节,父亲点着火盆坐在前面,用那只沙锅炸了几十个油饼。当年父母不知道,那样的沙锅,油倒进去好几两都会被它“吃”了的!
我参加工作后一个多月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单位过的,单位组织大会餐,那是个从来没有见识过的场景,好大的食堂餐厅里,一字摆开几十桌,鸡鸭鱼肉虾,好些食物是我第一次见过。不少老职工一年等这一餐,甚至连老家也不愿意回。工作第二年我没等单位会餐就回家了,回家时带了满满一提包的各式糕点、几斤苹果、花生和糖果。幼稚的我以为这些都是家里人没吃过的,就花十几块钱全买了这些。后来才渐渐明白,当年应当带回去的是钱,应当给爹妈几十块钱补贴生活,这才是最管用的!
春节的记忆最丰富,因为春节集中了一年生活的精萃。让我难忘的,不仅有最早,也有最晚。比如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我带着相机,无意中留下了父亲与母亲对坐,母亲看着父亲吃饺子的画面;还有一家人围在父母身边的相片。今天打开微信,看小同事发自成都一大家人春节团圆的相片,一下让我回想到10年前我也享受过的幸福。唉,时光易逝人难留,只有定格在相片中的时空不会走。就让我从当年的老照片中,回味心灵深处的甘甜幸福吧。
记忆探针不时地点击着我的神经,我从那些被触动的节点上找到了幸福的源流与遗憾的原由。我知道,当回忆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就是我也成为被别人回忆对象的时候了。但愿,在别人的回忆中有幸福的成份,有感激的味道。
满分作文 篇3
小时候,年味是团圆饭上飘散着的腾腾热气,是福字窗花中的那一抹浓重的中国红,是绚丽烟花闪耀后弥漫的淡淡清烟……尽管那时过年的画面早已忘却,但那一阵阵清脆爽朗的欢笑声仍萦绕在脑海久久无法忘怀。
味蕾已厌倦了鱼肉的油腻,早早便放下了碗筷,除夕夜又是一如既往地拿着手机,坐在沙发上,任凭电视中的春晚闪过一个个缤纷的画面,也依旧低着头,手指不断划过。大人们在餐桌上寒暄,孩子们则都只是摆弄着手里的玩意儿,满屋的家人,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即将过年的喜悦。
那曾经洋溢着的年味也在不知不觉间渐渐消散……
待大人们吃完饭,一大家子围坐在火炉旁,心却恍若隔得遥远,都只是低着头,偶尔聊上几句,也不过短短几句。而爷爷奶奶却是人群中的一股清流,看着春晚,好不快活。爷爷突然起身,对着众人说:“现在,所有人都放下手机!”我们个个都睁大眼睛望着他,放下了手机。“你们想想啊,咱们家多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看一看春晚了。一年到头,团圆的机会真的难得,就待在一起少玩点手机了。”爷爷语重心长得说道。
就这样,我们仿佛又回到小时候那般嗑着瓜子看电视。一个个歌曲节目让人心旷神怡,小品表演者给大家带来了无限欢乐,舞者的曼妙身姿让人赏心悦目,精彩的小魔术令人眼前一亮,以及那最激动人心的国宝回归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无比的自豪感。
那久违的年味似乎也正在一点一点的回归……
除夕夜11点半,全家出动,来到广场,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闪耀着熠熠光芒。偶尔升起的孔明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飞向远方,跳动的火光逐渐淡弱,直至与夜色融为一体时,我才挪动自己的眼神。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烟花棒,身体随之转动,好似下凡的小仙女,脸上的.笑容满是童真可爱。我也好久没有玩过这些玩意儿了,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孩童时期的自己。
那时候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只是用来简单通讯,过年时聚在一起玩耍便是最开心不过的了。几年后,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还能重新回归这样的生活,真是难能可贵。
天边突现一道耀眼的光线,直窜云霄,“嘭”的一声绽放,顿时金光四射,似一朵朵灿烂的小花,又如流星划过天际,那样美丽,那样动人。一句句新年快乐从人们的嘴中道出,不管陌生人还是亲人,都互相微笑,送上祝福,这浓厚的年味也渗入了每个人的心坎儿。
年味,是回归最初的平淡。
满分作文 篇4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
一个人的天空
在这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位歌者,他用自己的爱筑起了一个舞台,用这个舞台的所得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丛飞,那个在与癌症作斗争的男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想到去治疗自己的不治之症。丛飞走了,带着自己对失学儿童的爱飞走了,飞向自己那片蔚蓝的天空。有人说:“丛飞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铺满灿烂的阳光。”但是,正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慈善事业的大门逐渐开启。这是爱的天空。
三个人的天空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是什么后果吗?是灭亡,还是幸存?几年前的那件缆车事故,至今让人历历在目。当一辆坐着享受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的缆车从缆绳上跌落的时候,只见四只手同时托起一个不大的身体,也同时托起了一个脆弱的幼小的生命,然而这两双手的主人却义无返顾地逝去了!这是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有人曾说:“那件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天空显得异常恬静。让人看了有一种想家的冲动。”是的,当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片永远也看不到风雨的天空,就在孩子们的头上铺展开来。这也是爱的.天空。
一群人的天空
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
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人心中的爱。
评点:此文以“叙”带“议”,情感深沉。作者精选三幅画面,灵犀共启,层层推进,将“爱的天空”拓展到了极致。在一篇高考作文中,如果用例超过两个,就应当学习此文的构思和技巧。 张中原
满分作文 篇5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
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他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
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 把桨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点评】 本文亮点颇多。如扣题紧:回顾既往,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抒情散文表达形式的选择,给了作者展现才气的平台,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如形象:情理寓于叙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风铃”如“大海”,如“帆”与“风”、“桨”与“浪”,如“船长”。能在那种考试氛围中写出这样的文章,难能可贵。
【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满分的作文12-27
小升初满分作文:夏-满分作文01-24
高考满分作文_高考满分作文07-06
满分作文【精选】07-23
满分作文(精选)07-27
满分写景作文11-09
中考作文满分05-27
满分的作文(优秀)05-21
满分作文(经典)07-30
经典满分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