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4-10-31 09:59: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范例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演义》有感1

  前段时间,我在图书馆里读了一本好书《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书里讲的是三个国家,魏、蜀、吴相互争斗,相互联络,最后被晋统一天下的故事。

  令我最受感动的'一员大将就是赵云(字子龙)了。赵云身上有许多优点,几乎没有一处缺点。最重要的三个优点就是他忠诚、勇敢、品德高尚。比起他来,我远远不如他。

  记得一年暑假,爸爸带我学游泳。我来到水池旁边,看着比我还深的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皱起了眉头:“水这么深,到底……下不下去呢?”我走到楼梯旁,脚刚碰到水,就头脑发涨、腿脚发软,一个倒栽葱掉下去。我不停地在泳池里扑腾,脚划来划去,手挥舞着,但我忍住了没叫,马上摸着梯子爬上去,再也不敢下水了。

  也是呀,同学们,我们就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像赵云打胜仗一样吗?

  我们当然可以,只不过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读《三国演义》有感2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四大名著中最广为人知的《三国演义》。这部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关羽千里走单骑、诸葛亮草船借、赵子龙单骑救主等等。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九州四处战火纷飞,一些实力招兵买马,四处征战,不是尔虞就是我诈。魏、蜀、吴三国争霸,没想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被司马家族夺得了天下。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一向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借机除掉他。一日,他让诸葛亮造十万之箭,可诸葛亮不仅说只用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自己的计划将要成功。可是诸葛亮早已谋划好了一切,他利用大雾和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可真是神机妙算,他早就知道周瑜想害他,便故意说只用三天,并且立下军令状,让周瑜开心,其实他早已想好了对策,好像把周瑜当成一个小屁孩耍似的',使周瑜又气又恼,自叹不如。而周瑜也太没有气量了,他好歹也是个大都督,居然因嫉妒而生害人之心。既然觉得自己不如诸葛亮,那就堂堂正正地赢他一把,何必要用阴险的手段呢?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东汉末年的生灵涂炭,而且使我懂得了要“以德服人”,比如刘备正是因为仁德,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很多人的援助。我也懂得了做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要多动动脑子。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读了《三国演义》,我感触很深。

  三国时期出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但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英年早逝。周瑜是个成功的军事家,但32岁时就被气死了。张飞,关羽这两个战神,曾闯下那么多令人赞叹的战绩,但最后还是惨死在敌军手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无奈,因为就算是文武双全的奇才,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这一切都有个共同的起点——欲望。如果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战争,也不会让这么多跟战争无关的人死在血腥的沙场上。如果没有欲望,就不会同胞之间自相残杀,谋权篡位。

  看今朝,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如既往地发动战争。如果没有战争,或许全世界的人民将生活在太平盛世里。

  欲望使人坠落,欲望使人心生邪念,走火入魔。所以最完美的.人就是没有欲望。

  惋惜,因为如果他们出生在一个太平盛世里,也许身上就不会有伤痕,也不用离开夫人和孩子,走上战场,拿性命当赌注,去砍杀,去拼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生在这里,死在这里。可惜他们都出生在乱世里,一出生就注定要去上战场。

  当时是强者杀弱者的时代,这本书充分体现了这点,如“他二话不说,一把亮闪闪的大刀在空中挥了一下,将敌首砍下。”“张飞怒火中烧,拿起武器,张良人头落地。砍罢,提着人头走了。”

  人的欲望就像山上滚下的石头,永不停止。那些英雄豪杰正是因为停不下的欲望而惨死的。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书看完了,所领悟的道理是永存的,我觉得,如果人是纯洁的,善良的,那就不会有任何欲望,邪念,但是,这世上这样的人会有几个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4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读过,今天,我就来讲讲我读了三国演义后感受吧!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里面主要讲的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这四大主要人物,三国里有三大国家,其中刘、关、张在蜀汉。里面的故事有很多,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等故事,都有趣极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是个十分厉害的军师,别人都叫他卧龙。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草船借箭,里面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就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三天之内造出一万支箭,如果造不出来,你就会被砍头。”结果诸葛亮说他只用一天就行了。然后诸葛亮准备了许多的船,上面放着稻草人,在浓雾里驶向曹营,曹军以为有人来攻打了,就搭弓开箭,结果箭全射在了稻草人上,射在稻草人上的箭有一万支,于是诸葛亮就不用被杀了。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大家看,里面有许多的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读来欲罢不能。《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始终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书中“桃源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经典故事,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与孙权联合抗曹。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定下火攻,巧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曹操听取庞统的建议,将战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巧借东风,黄盖率军点燃柴草的草船,在赤壁火烧敌船,大败曹军。诸葛亮和周瑜展现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黄盖自愿挨打又只身炸降又是多么令我敬佩啊!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同样需要像周瑜和诸葛亮那样的合作精神。最近我们学习了演课本剧,老师让我们小组合作自己选一篇课文演。一开始我们组的成员都想要演好的角色,互相争了起来。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后,便把主角让给了别人。他们听完我分享这个故事后也不争了,组员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角色。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认真对稿子,想各种动作,准备道具,大家出谋献计,最终,在演出过程中收获一片掌声。我想这就是合作精神吧!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自己,而应该有团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读《三国演义》有感6

  读了《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一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和枭雄。但我认为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精通兵法、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知人善用,令人折服。

  五年级,我读过他的《短歌行》,写得慷慨激昂,虽不华丽但耐人寻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他思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和抱负。

  曹操精通兵法,但不为兵法所束缚。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七万大胜袁绍七十万大军。他假装投降,巧用天时,打劫并火烧袁绍的乌巢粮仓。这次战役足可见曹操精通兵法,神机妙算。

  曹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爱读书,多才多艺。我们只有多读书、精读书、多思考,才不会读成生搬硬套、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才能学以致用。

  关羽战败,曹操惺惺相惜,不肯杀关羽。曹操为了得到关羽,送他金银珠宝豪宅美女,还有连自己儿子曹丕都不肯相送的赤兔马。当关羽得到赤兔马时却说:“有了赤兔马,一知兄长下落,一日便可到达。”曹操虽然心痛到晕倒,但仍然阻止手下将士去追杀关羽说:“宁可关羽与我为敌,我也不愿意杀了他。”曹操这种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心胸宽广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嫉妒、不诋毁、不排挤比自己优秀的人,才能取长补短。

  几百年来,大多数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和枭雄,但我认为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他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当听到这句富含哲理的话,都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使我的视线又移到了金戈铁马的年代,三国鼎立,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在这明争暗斗,分分合合中,总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留念。

  其实在我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及语言包含的意思。但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

  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不仅骁勇善战,又以义子当先。我想书中最与众不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诸葛亮蛰居隆中的时候就通晓天下大势:三分天下,人称“卧龙先生”;出山之始,他就为刘备制定了据蜀联吴抗曹的战略;赤壁之战,他孤身赴吴,舌战群儒,说服东吴抗曹;他智取荆襄,进军益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他七擒孟获,巩固后方;他六出祁山,誓复汉室。

  每当事到紧急,在蜀军将领手中都会出现他的“锦囊妙计”。无论是东吴招亲,还是大唱空城计,甚至在他死后还有马岱杀魏延,死诸葛惊走活仲达等等,他的“计”层出不穷,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充分的反映了他作为军师的智慧、才能。

  书中像诸葛亮一样有才能的人士,还有东吴的大都督“周郎”——周瑜。他很有军事才能,但也最令我深思。赤壁之战,布迷阵让蒋干盗书,除去曹操水军名将;又利用老将黄盖设计诈降,最终火烧曹军战船,大破曹兵。

  但在他年轻有为的背后,却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让他心生嫉恨;取南郡,不仅身受箭伤,南郡仍被蜀兵占领;刘备招亲,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精心设计“假途灭虢”之计要取回被借荆州,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与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交锋,每次都以咄咄逼人开始,临了都以偃旗息鼓告终。他抵不过诸葛亮“三气”,在他被气得吐血身亡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当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害死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他不容别人比自己强,气量狭小;他嫉贤妒能,与诸葛亮水火不容,这样的人难成大业,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把他当作一个悲剧人物来写。即使再让周瑜活一回,他也会败给诸葛亮的`,他没有诸葛亮的容人之气,更没有诸葛亮的才气。

  在书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优点使他们功成名就,但缺点却往往让其丧命。关羽曾“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但最后不免“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身殉国;张飞当阳长板一声吼,吓退曹操十万兵,但酒后性格暴躁,乱打兵士,尤其是闻关羽之死后更胜,最终糊里糊涂死在小兵手里。

  而最令我伤感的要数诸葛亮的与世长辞,他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任,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一晚,一颗大如斗的长星落地,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国事,他把平身所学传给姜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歌可涕。

  当然,在书中,这类忠诚的人,无法枚举,只能一次次的令人感动。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忠义当先,诚实守信,性情温和,气量宽宏,谦虚躬瑾……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8

  在三国故事里,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随处贯穿着“忠义”二字。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就是英雄气概!)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忘记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

  照天,原名陈照田,男,1972年生于山东青州市,半生辗转,以文为生长。20xx年漂居广东佛山,转行营销策划,偶尔看书写字。

  收到喻镇荣先生三度付梓的专著《三国百科谈》,我便红尘抽身,急急读来。对于此书,我素有耳闻,知20xx年初版时,曾引发不小的轰动,喻镇荣和《三国百科谈》也因此名声响亮于中国陶瓷行业和三国研究界。时隔八秋,再度增订,其内容自是更广,分量更重。

  我之浅见,《三国百科谈》是本研究《三国演义》的书,却与一般研究《三国演义》的专著不同:它不囿于学术,治学之外更重致用;从典籍中来并没回归到典籍中去,却落地于当下的尘世生活,以作镜鉴事。愚以为,此当为《三国百科谈》之真正价值。

  喻镇荣先生不以研究《三国演义》为业,非是藉此皓首穷研安身立命或混迹其中领俸糊口者,纯属个人兴趣爱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工作之余,专注于《三国演义》研究。无名利之心,无交差之念,只潜心于书中学问,不出点成绩倒是件难事。寒暑数载,他以心神笃定之态,游历于三国的滚滚红尘中,关注大局纵横,又洞细察微,自是收获颇丰。人事的来络去脉,局势的风云变化,争战的一招一式,造化的前因后果,都了然于胸,知其表更深知其里;太监皇帝、奴卑达官、乡民诸侯、白丁鸿儒、走卒名将、隐士谋臣,各色人等皆尽熟悉,说其貌,聊其事,信手拈来仿若相知多年的邻居朋友;小说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高超叙述,经典对白,人物刻画、艺术成就,高妙及败笔之处,无不参透明白,藏于脑间。《〈三国演义〉的两处破绽》等文即是其中见证,没有对《三国演义》的深入研读是难于写出此类文章的。

  对已有的《三国演义》相关研究论述,喻镇荣更是认真阅读,加以思考研究,又有过人禀赋,研究思路渐次打开,更广阔独到的学术理论文章也随之从脑中溢出。如:《〈三国演义〉的逻辑推理》、《〈三国演义〉与逻辑思维规律》等篇什。

  他的研究方向,从不跟风,而是独辟蹊径,以利学术研究的补漏拾遗。他发现《三国演义》研究论述中,人物方面不仅刘备、曹操等这些一线人物皆有研究论述,就连周仓、张松等二、三线人物,甚至是小人物也有大量的研究论述出现,而智勇双全的.庞德却未曾有专题论述,于是写出了《庞德悲剧的社会性》。文章论述了庞德的识、谋、勇、德、忠等,并深入剖析了其未被各路诸侯看重,亦未被后世读者及学者重视的社会根源。《谈谈周瑜的气度》则论证了周瑜的开阔胸怀,读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文章,每有发表,皆引起三国研究领域学术界的震动。

  喻镇荣为开眼界,曾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三国演义》研究学术交流会”,与会者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享受着公差公费,惟有他自己属自费的业余人士,但出手的文章却让专业学者惊讶之余,是又羡又敬又愧。

  喻镇荣非躲在象牙之塔内的学者文人,其中年之身,经历之丰,亦非常人可比。体制内体制外、打工仔小老板、文人商人、故乡他乡,皆亲历饱尝;管理营销、人事行政、文场商道,无不熟知精通;高级官员、亿万富翁、商海名流、高级白领、专家学者、文人作家、底层蓝领、街头小贩,所交朋友,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文章自然沾染了人间烟火气。

  他年轻之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读书写作,又恰逢八十年代新启蒙,置身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中,与当时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高谈阔论,放言义理,充满理想主义,也奠定了他思想的河床。显然腐儒学究,兀兀穷年引经据典的文人非其所爱。年方四十却遭遇下岗,不得不抛妻别雏,从景德镇南下佛山谋生,从国营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变为私人陶瓷企业的打工仔,角色的转变,世态炎凉无所不察,身体的漂泊加内心的彷徨,又在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

  后来,进入佛山陶瓷行业媒体中,先记者、后主编,搏出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可以说,他人生的好光景都伴着陶瓷行业。作为记者,他曾经用脚,把大佛山地区所有陶瓷企业尽数访完,也曾跑遍中国各大陶瓷产区,写下不少具有相当深度的行业文章,是业界公认的权威人士。同时,他立足行业,通过熟知的三国故事反思当下。这些文章没有停留在典籍故事中,而是落地于当下生活。借典籍之事以明今朝,以求教益当下人、事。

  《三国百科谈》中此类文章占的分量比较重,可以说“应用篇”中皆是此类文章,属货真价实的杂文作品。我看好的也恰是这些文章。“不出书斋边界”的理论文章我喜欢,但我更喜欢这些扎根于现实沃土,紧跟时代步伐,具有积极入世态度的作品。《“失街亭”与招标失误》、《八卦阵和商场布局》、《张绣择主与选择经销商》等文章,皆属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独到见解,还能给人教益启迪之作。哪怕有些理论文章,如《〈三国演义〉的赏罚思想》、《企业集团衰弱的历史借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的现实意义》也都借典籍中的成败之事,指点迷津于当下企业。

  《三国百科谈》的文风朴实,没有文字上的精雕细琢,读来却实实在在,给人颇多教益。这些读者自有感受,不敢多言。

  余20xx年到佛山,相识喻镇荣先生。虽相交淡如水,然都置身陶业兼文场,对喻镇荣其人其文也算略有了解。今粗粗成文,记下拙见。不才之文,实乃霄烛寒光,无发照见《三国百科谈》的大世界、大智慧。权作盲人摸象。

  心雨:文章很棒!但要是考虑知名度的话……喻镇荣还是鲜有耳闻。本人才疏、不敢妄下结论。

  马伊蕾:此文比较不能触及心灵的感觉,感觉就是为了文字而文字。

  陈忠国: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左安芮:看了此文,是想看看《三国百科谈》了。

  卞秋露:这一次,作者成功的转型成了一个不错的叙述者,叙述着自己眼中的喻镇荣!

  子君点评:这像是一篇人物传记,可很多地方,融入太多情感,就变得不客观了。

  申志刚:真的也想一睹《三国百科谈》为快了。

  钱海点评:真的很想去阅读《三国百科谈》。

  王甲再版建议:《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此文要给《三国百科谈》当序言尚可,放在此却不知所云了!删!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多年的历史。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其中《赵云救阿斗》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一场战斗中,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和公子阿斗被冲散了,赵云苦苦追寻,才在一群逃难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赵云又英勇奋战,冲出了层层包围圈,终于在一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公子阿斗,救出了公子阿斗。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所涌现出的英雄,在那场大地震中,武警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废墟内寻找幸存者,手指甲都抛光了,鲜血直流,几天几夜过去了,他们吃不饱睡不足,但他们毫不退缩,仍然忙碌着。

  这本书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是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精辟,人物个性突出,值得我们借鉴。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今天刚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觉得《三国演义》很不错,但是“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推荐《三国演义》这么好的书,我有点惭愧。

  读完《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描绘了近200个人物,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性格也不错。和曹操打仗的时候,他假装投降,因为他带着二嫂。其实他还是想找刘备保护二嫂。当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马上骑着这匹马去找刘备。他在山下遇到了二嫂,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很佩服他降汉不降曹。

  对于曹操来说,我既喜欢又讨厌。我喜欢他的用兵方法。虽然不如孔明,但我也应该和孙斌竞争。讨厌就是讨厌他的欺骗和阴险。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经朋友介绍,他躲在吕伯豪的家里。结果,吕伯豪的家人因为想杀猪而宽待曹操,说“绑起来杀”,被曹操团杀了。吕伯豪的家人不见了。

  《三国演义》还有很多优点,我一下子说不出来,请自己去书里找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现代有爱国的英雄,古代的爱国英雄更是不计其数,《三国演义》讲述了古代爱国英雄的事迹,是体现了人民爱国的好书。

  《三国演义》中我最敬佩的人莫过于刘备了。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皇帝的.叔叔,只是他家道败落,只好编织草鞋贩卖与母亲过日子。在黄巾军起义时,他看着城墙上的皇榜,长叹一声,为自己身为王室之后却不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叹,而这叹息声让他遇上了同样是好汉子张飞,又在酒馆巧遇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便结为兄弟,一起投军,报效国家。后来他们在与黄巾军作战时非常英勇,为打败黄巾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刘备被封为县令,他在任时,善待百姓,受到百姓的喜爱,是个十分清廉的好官,可是一视察人员来到县中视察,他欺侮百姓,还霸占一些好东西。张飞看不过,将他打了一顿,他便耿耿于怀,会到市局后尽说刘备坏话,使刘备失去了官职,被迫离开家乡……经过一番投靠与努力后,刘备终于为了复兴汉室,与曹操决裂,成为死对头,创立了自己的国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战争,以及给人名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为蜀汉立下了赫赫功劳、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孙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赞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当然是那“常山赵子龙”(即赵云)是也!只见他在《长坂坡》这场战役中,斩杀敌将五十多人,砍断帅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况下,还忠心于刘备,他的威风令世人赞叹,吓得曹军抱头鼠窜

  在《三国演义》,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是关羽,他的英雄事迹可多了!他的忠义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马坡》、《千里走单骑》来说吧!自从关羽暂时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他十分好,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可是,关羽天天想着大哥——刘备。报答曹操,关羽打败了袁绍,最后又千里走单骑,离开了曹操,还把所有的赏赐留在了住宅里令曹操和其他武将惊奇不已,曹操还送了关羽一件战袍。可是,关羽却把新的战袍穿在里面,把旧的战袍穿在外面,曹操一问,才知道,旧战袍是刘备送的。

  关羽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忠义思想。他的忠义刚好和中华文化相吻合,这也是《三国演义》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华文化于一体,他有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宏伟场面,他有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侠骨柔情的感人事迹。他就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篇名著,我百感交集。

  在这篇巨制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吕布了,他是一个英勇无比的好榜样,困难中,他无畏的向前;为了国家,他大义灭亲杀了父亲董卓;抉择中,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武对自己信任的那份决心,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敌人濒临城下时,他勇敢向前,带领着自己的部下,骑着自己的赤兔马,手中拿着自己的武器----方天画戟,走向战场,他最令我敬佩的是三英战吕布中其以一敌三,后成功归来,还有他刺杀董卓,也留名青史,他还打破袁术,帮助过刘备辕门射戟,那时,袁术派纪灵上前,之后刘备困难,向袁绍求救,曹操也不愿,吕布向前援助,立戟射枝,枝中双方停战,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三桂演义》中赵云可以说是忠肝义胆,一心为君的典型。赵云,字子龙,他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忠君爱民,他虽是武将,但其智慧可以说是五虎将之首。我最喜欢是赵子龙单起骑救主,因为赵以一人之力抵抗曹操十万大军救出了刘备的儿子,他忠心护主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他性格刚强坚毅,做战时沉着冷静,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百战百胜的缘故,他是来自常山的英雄,也是三国蜀王刘备的一双得力臂膀,他在单骑救主时的百般英勇,虽被曹军围困但不惊慌失措,凭借着一身好枪法,名扬四海,他的名字使当时的曹军闻风丧胆,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一手提着青龙偃月刀,一身绿战袍,对大哥忠诚不二。但最后因为自己的自傲而败走麦城,折戟沉沙。曾经被俘虏于曹营,曹操答应他帮自己办几件实事就放了他,命其战场御敌,成功归来封他为侯,也就是这样被曹操拉上了贼船,使自己背上了恶名,关于在忍无可忍之时,三次辞官,但曹操用自己生病的幌子拒绝了他的召见为的就是不让关羽离开,关羽不等他的.回复,便把官印和钱财挂在曹府门上,自己带着人走了,一路过关斩将,离开了曹营的束缚,但关羽也感谢曹操没有过多的阻拦,为了显示侠骨柔情的铁血男儿,出现了后来的放曹操之事,他忠肝义胆,侠骨柔情的精神,和魁梧的英雄形象将铭记在我的心中。

  读《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只有忠肝义胆的朋友才会陪伴我们的一生,滋润我们的心田,也只有侠骨柔情的知己才能像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前行的道路,即使身在曹营,也会由衷的走向我们,给我们力量和智慧,让我们一起回味《三国演义》的豪情壮举和赤胆忠心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我听到这首诗,便不禁想到我最爱的书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的丞相,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故事还是“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曹操要伐吴,攻打吴国必须过江,但是曹操跟他的士兵全都是北方人,他们的士兵会晕船,这样会让他们失去战斗力,胜率会下降,这时,庞统献计:把大小船搭配起来,船头船尾用铁环连锁,走上去就像在陆地上行走了。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士兵们没有晕船。决战的时候,黄盖受不了周瑜的气,来降曹操,他带着粮草船直奔曹营,曹操当时神清气爽,可谁知这些船猛然起火,大火顺着风势,如箭般朝着连环船冲去,就这样,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被烧得片甲不留,死伤不计其数。原来,这都是诸葛亮的连环计,先派庞统使曹军将战船全部扣在一起,这个是累敌之计,然后让黄盖诈降,发起火攻,两计连环,使曹军一败涂地,诸葛亮神机妙算,真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勇猛的赵云;宽厚仁爱的刘备;刘、关、张三兄弟的情深都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等人物形象。它还长于描写战争,其中以官渡、赤壁之战最为出色,简直是精彩绝伦!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第十七回《诸葛亮草船借箭》。其中对人性的描写,对智谋的凸显,使我惊讶的同时赞叹不已。故事主要写的是周瑜派鲁肃前去试探孔明是否知道他的这条妙计,孔明一语道出:“都督想乘机除掉我吧。”忠厚的鲁肃如实报告周瑜时,周瑜只得暗自佩服孔明的聪明。更让周瑜佩服的还在后头,孔明将计就计,成功地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最后借来东风,火烧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让我惋惜的就是周瑜了。周瑜作为吴国军队的统领,大敌当前,应该顾全大局,不能自损盟友和手下得力大将。他打听到孔明知道他的妙计后十分不服气,妒忌诸葛亮,让他立下军令状——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治。可他又低估了孔明,也对鲁肃了解不够,才让他又一次“帮”了诸葛亮的忙,最后成功“借”到了箭,又一次被扎了心。假如孔明不是机智过人,那么东吴在短时间里根本弄不来这么多的箭,还要为此损失一位谋士,更谈不上孙刘联盟了,那样东吴早就灭了。在草船借箭的开始到结尾,周瑜的脾气决定了命运:倘若他再宽容一点儿,最后也不至于出现被孔明活活气死的下场。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扮演着“周瑜”这个角色。有一次评选班级之星,我起先自信满满,最后却因为某种原因没有选上,而我的“对手”却评上了。我当时十分嫉妒她,气得脸都红了,下课时也懒得说话,一切写在了脸上。但是在下一次的评选中,我被评上了,而她并没有,我十分高兴,脸上堆满了笑容。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做人不要心怀妒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向别人学习长处;同时也不用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才最重要。

  以后我还要多读像《三国演义》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吸取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做一个心胸宽广、待人和善的阳光女孩。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感悟很深。

  首先,我对那些引起历史动荡的奸雄恨之入骨!董卓,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上了太师,废掉了少帝,立陈留王当上了献帝,最后还是王允献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还有吕布,一介勇夫,背信弃义,“黄巾之乱”是随丁原,伐董卓时又跟了董卓,最后自立成国,死在曹操白门楼下。他们两人都是罪有应得。

  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世的英雄感到悲哀。关羽,三国大将,最后中了吕蒙之计,使自己败走麦城。周瑜,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到死。诸葛亮称卧龙时战死棉竹城。庞统称凤雏,但还是被乱箭射死了。唉,这些英雄死的真可惜!

  我对三国大将十分佩服,我佩服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

  我十分喜爱这一本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3-06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03-19

(热门)读《三国演义》有感06-27

读三国演义有感左右06-0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8-26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1-05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4-0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优秀]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