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成语故事1
【成语名字】春山如笑
【汉语拼音】chūn shān rú xiào
【近义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反义词】: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成语出处】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成语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山如笑造句】一场春雨过后,烟雾迷蒙、春山如笑。
【春山如笑的成语故事】
《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认为人们生在太平盛世,想要“苟洁一身”,不一定去隐居归向大自然,借助好的山水画,完全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这是对前人提出的“卧游”、“畅神”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又讲述了山水画家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汲取素材、如何继承传统和如何表现。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经典成语故事2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办一席丰富的筵席,需要大量的羊肉,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他认为既然羊肉长在羊的`身上,为什么不和它们商量呢?于是,他走到羊群的前面,客气的说:“羔羊们,我想办一席美味的羊肉宴,请你们让我割几片肉好吗?”羊群听了,大惊失色,便一窝蜂似的逃到森林里去躲避了。结果,那个人一无所得。又有一次,那个人想做一件皮裘,他知道制裘的原料是狐狸皮;他想,狐狸皮出在狐狸身上,去跟狐狸们商量一下,或许会有办法。想着,想着,他便跑到山上去找狐狸,对它说:“狐狸,我知道你身上的皮,制起皮裘来,是相当值钱的,请你剥下一层皮给我好吗?”狐狸一听,怒目而视,然后掉头不顾,一溜烟的跑回深山重谷里头去了。当然,那人想制狐裘,也没成功。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符子”这一本书,把一定不会成功的事,或者是向恶人求施舍,向强者求怜悯,而绝对不能如愿的情形,用这句成语来形容,所以它在应用上,是非常的广泛。
经典成语故事3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语】开诚布公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经典成语故事4
【成语】鸡鹜争食
【读音】jī wu zhēng shi
【释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楚怀王十分重用屈原,因为屈原读过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担任过地位很高的左徒。朝廷中有个跟屈原地位相当的'大臣叫上官大夫,他非常嫉妒屈原,但又没有屈原有才华,所以总想找机会奏屈原一本。
有一次楚怀王叫屈原制定国家的法律,上官大夫在屈原还没起好草稿的时候就要改动它,屈原自然不肯,上官大夫便到楚怀王那儿告状说:法令是大王叫屈原去制定的,可是屈原总是夸奖自已,他说:除了我还有谁能把这件事做出来。这明摆着是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嘛。
楚怀王听了以后自然心里很不舒服,从此便对屈原有了一定的看法。后来楚国的状况每况愈下,屈原非常心痛,这都是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听信小人之言的结果,他把自已心里忧郁思愁在《离骚》里表达了出来,另外,在《卜居》这部作品中,屈原这样写道:宁与黄鹄比冀乎?将与鸡鹜争食争食乎?表达了屈原的志向以及不愿意跟那些爱争权夺利的奸臣同流合污的态度。
经典成语故事5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经典成语故事6
成语名称:因祸得福
成语拼音:yīn hu dé fú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运气。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好运气。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左宗棠因祸得福,多亏得潘祖荫、郭嵩焘。”
因祸得福的'成语故事
管晏字仲,名夷吾,颖上人。早年家贫,曾在南阳经商,与鲍叔牙是好朋友。后来辅佐公子纠失败后,被鲍叔牙推荐给了齐桓公。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国。
因字开头的成语
因势利导 因祸得福 因噎废食
包含有因字的成语
因噎废食 因祸得福 因势利导 不因人热
经典成语故事7
【注音】shén shū yù lěi
【典故】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山海经新释》卷十二
【释义】二神名,传说能治二鬼,后世奉为门神。指门神。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疑人疑鬼、年经国纬、君子成人之美、释回增美、兼葭秋水、负芒披苇、啧啧称美、心如止水、小气鬼、出山泉水、......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沧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木,盘曲三千里,其枝间有鬼门,是万鬼出入地。门上有神荼郁垒二位神人,专门阅领万鬼,发现恶鬼就用苇索捆着去喂老虎。后来黄帝作礼请神,在门口离一大桃人,上画神荼郁垒与老虎用来驱恶鬼
【示例】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经典成语故事8
者也。”意思是说:我带兵打仗三十多年,也知道不少善于用兵打仗的著名军事将领,却还没有遇到像你这样远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直冲入敌人重围而打胜仗的人。
徐晃胜利后回到曹操驻扎的地方,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他,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会。
后来,人们就用“长驱直入”来形容进军十分顺利迅猛,不可阻挡。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车水马龙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惩前毖后
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他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sǒnɡyǒnɡ)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出尔反尔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孟子帮他出主意。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争,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见死不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
经典成语故事9
【注音】gū chú fǔ shǔ
【典故】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庄子·秋水》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后汉书·窦宪传》
【释义】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用法】作宾语;比喻微贱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孤豚腐鼠
【押韵词】柔筋脆骨、感人肺腑、恩同父母、雪胎梅骨、论今说古、恨之切骨、东道主、笃志爱古、初生之犊不畏虎、一家之主......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外戚窦宪靠后宫的势力,以贱价夺得沁水公主的田园,汉章帝闻知怒斥窦宪说:“公主的东西你都敢夺,何况别人的呢?你做得太令人吃惊了,须知国家抛弃你,就像抛弃孤独的小鸟和腐烂的老鼠一样。”
【成语举例】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经典成语故事10
成王败寇 成语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可这属于元规则,若要成功必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胜利者,强者就是真理,永远有理。
自古胜者英雄败者贼.就拿汉高祖刘邦来讲;在他当皇帝以前,典型的一个小人、无赖.项羽是他结义兄弟,和项羽一起灭秦之后又杀了项羽,但成了汉高祖之后不一样戴着光环过日子.又杀了再拿唐太宗李世明来说;玄武门之变,弑兄夺位,可他还不是标榜为一代明君.在一些非理性思考的人眼里,成功者是不应当受到指责,成功的一方一旦当权便是合法,拥有立法权;失败的.一方便失去了合法地位,没有发言权;当权者占据了拥有了公共宣传、历史编撰的自由,失败者被贬损,而没有申辩的机会。
中国自古就有所谓的“成王败寇”之说,与之相对的有所谓的“天道”:仁义礼信。似乎缺乏文化的尚武者更崇拜前者,而文官集团则强调后者。但也也不乏身份与信念交叉者。
究竟成王败寇与道二者应该如何取舍也相应成为长久讨论的话题。这里面当然蕴涵着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根据我对辩证法的理解,成王败寇与道的取舍应该是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下的具体而为。比如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然应该以保存自己的为首要之务,成王败寇的观念应该在此刻压倒道义,否则就会丧失行道义的基础。毕竟一时不行道义不能说明就是没有道义。多少败者被后人耻笑为妇人之仁和缺乏斗争常识,这些都是在性命攸关之际还在讲道义的表现,诸如宋襄公之流(当然他比较极端,属于缺乏斗争常识的那种,相比之下项羽则往往在关键时候显得妇人之仁,比如鸿门宴和没有用尽刘邦父亲的作用)。但是彻底抛弃道义,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下都不择手段追求成王的人终究成不了王,而最终只能走向众叛亲离,比如陈友谅。
对于陈友谅这类失败,中国历史传统的解释乃是一种“一山还有一山高”理论。就是说,你陈友谅固然勇猛过人,但是你毕竟不是圈宇宙最勇猛的人,所以你单靠武力、追求权力不讲仁义必然遭到比你更强大的、更勇猛、更足智多谋者的打击而惨败。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提出,但实际上并不能阻止历史上有千千万万个陈友谅前仆后继;反而陷入了一种“成王败寇”的循环论证,即:失败者是因为他失败而成为寇,成功者是因为他成功所以为王。
经典成语故事11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方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经典成语故事12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经典成语故事13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出处】《列子·说符》
【解释】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骊黄牝牡
【同韵词】家散人亡、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重生爷娘、鱼烂取亡、祸发萧墙、意气激昂、积习成常、语挚情长、百步穿杨、......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黄色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示例】亮不肖无状,为天人之所共弃,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 宋·陈亮《祭潘叔度文》
经典成语故事14
【释义】
废:停止。
寝:睡觉。
成语的意思是指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
【用法】
形容对某一件事专心致志的程度。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成语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言论被他的.弟子记载在《论语》中。孔子年老时,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叶县的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在当时很有名望。他很早就听过孔子的名声,但对孔子本人并不了解,于是便向孔子的学生子路询问关于孔子的为人。子路虽是孔子的学生,但却不知怎么回答叶公。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可以这样回答他:‘孔子为人勤勉,努力学习从不厌倦,甚至忘记了睡觉和吃饭;他乐于传道授业,从不担忧受贫受苦,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他有着非常远大的理想,所以能够生活得非常充实。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辑录,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是研究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此书的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原始记录出于多人之手,最后编定是在战国初期,主要由曾参门人完成。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经典成语故事15
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在春秋时,鲁国有一个人姓宓名不齐,字子贱,他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到单文地方去做县官,他坐在公堂上,一面弹着琴,一面吩咐他的僚属办理公事,自己一直不出衙门,却能把单文治理得非常好。
后来宓子贱离职,巫马子期去做单文的`县官,巫马子期很勤劳,工作十分认真。
他天还没有亮披着星星出门,一直到月亮很高才回来。
无论什么事情,不分日夜,都要亲自去办理,所以也把单文治理得很好。
巫马子期觉得自己治理单文,总是要花费许多劳力和精力才能办理好,宓子贱整天只是坐在堂上弹弹琴,也能把单文治理好,他十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跑去见宓子贱,问道:“你每天只弹弹琴就能治理单文,我看你一点也不觉得劳苦呢?”宓子贱回答他说:“我是任用能干的人,你是亲自去费精力的。
任用能干的人替我办事,我所以就安逸了,你样样事情都要亲自去做,那自然就要辛苦了。
”子期说:“噢!我的施政方法,实在还不够呢!”
【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6-21
经典成语故事02-16
古代成语故事02-09
幼儿成语故事02-27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01-20
动物的成语故事11-23
中考成语故事11-19
有关成语故事11-20
关于的成语故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