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丽的小学作文合集(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学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小学作文 篇1
以前,我家门前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绿油油的水草一在水里摆来摆去,好像一个小姑娘在水中芭蕾。水底的鹅卵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好像一座彩虹桥。农民伯伯用那里的河水自灌既农田,让稻子健康生长。夏天,小朋友跑到小河里打水仗,游泳和捉鱼虾,牛儿跑到小河里洗澡,一群阿姨正欢笑着在的洗衣服。小河的两岸,有茵茵的绿柳,有五颜六色的花,有绿油油的草儿。
而现在的'小河,再也看不见生命了。河水变得浑浊,小鱼小虾都死了,水上漂满了垃级,垃级的气味,臭气熏天,苍蝇满天,农民伯伯不能用这里的水来灌溉农田,我们不在小河里游泳,打水仗和捉鱼虾,河岸边的垃级堆积如山,河边绿油油的柳树枯萎而死,五颜六色的小花和
绿油油的小草也不见了。
让我们把浑浊的小河变成清澈的小河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美丽的小学作文 篇2
世界上有很多的风景,我的心中也有一个风景,他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使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六年级的一个秋季,秋风萧萧,树上金灿灿的树叶刮的咧咧作响,桂花迷人的香气扑面而来,有一种思念的味道。无聊,走入了左边的一个奶茶店,望着外面迷人的风景,不禁使我陶醉。
天,逐渐黑了去,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我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落在了在马路边用焦急的目光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貌似十分焦急。有几次都想迈出脚去,都被过往的轿车挡了回去,我正准备下楼帮忙,突然之间我看见了一个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的小男孩跑了过去,看他的年龄也不过8,9岁而已,面对老奶奶旁边的众人,竟然能有如此高的.觉悟,我也是被深深震撼到了,我又坐了下来,静静的看着那个小男孩的一举一动。
他似乎也很着急,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道,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突然,他的眼眸中似乎放出了实质般的光芒,把心一横,似乎要豁出去了,将那个老奶奶背了起来,虽说老奶奶的重量很轻,但对于一个8,9岁的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的了。他满脸通红,脸上豆的汗珠如雨点般滴了下来。
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道道波涛,也是为这一个小朋友捏了一把汗,只见他面红耳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老奶奶送到了对面。缓缓的将老奶奶放下地,咧着大嘴呵呵一笑,我好像看见他们言语了几句,他又是咧着大嘴一笑,又恭恭敬敬的敬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少先队员队礼,便兴冲冲的向着马路的延岸跑去了。
老奶奶目送着小朋友,直到他慢慢的消失在她的视线之中,我也和他一样,目送着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小英雄,直到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也许他长大之后也会和现在一样,当一个小英雄吧!哦,不。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英雄了,我必将他的身影记在我的脑海之中,也许之后我们会再见,那时不知又是怎样一份情景了,也许吧,也许我们会再次相遇!
在一个普通人的眼中,那是美妙是神话;在一个欣赏者眼中,那是最美的风景!
美丽的小学作文 篇3
我的校园是掇刀十里牌小学,它是一个格调清雅的校园。
来到校园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里牌小学”这五个金色的大字,大字下方是由省书法名家写的《十里牌小学赋》,赋文不仅融入了掇刀的历史文化,回顾了十里牌小学发展的风雨历程,也蕴含了全体师生豪情万丈、拼搏进取的精神。校门右墙上则绘制着三幅逸韵高致的琴、棋、书画图。
走进校园,只见道路两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道路右边是一条曲折蜿蜒的`长廊,长廊两旁桃花盛开,一朵朵、一簇簇,如粉似霞,把长廊衬托得古色古香,十分好看,它有个好听的名字“逸志轩”。
站在逸志轩,你可以看到道路左边的双子亭与逸志轩遥遥相望。它是由两个一模一样的亭台组成,十分精致特别。亭台外的迎春花都开了,一条条、一朵朵,远远望去就像少女的长辫子上镶满了黄色的小花,又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枝上。
从逸志轩下来,你会看到三个台阶,这是“三思台”,意思是说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下了“三思台”一栋历史久远的“勤勉楼”就矗立在眼前了,紧挨着“勤勉楼”的就是“诚达楼”,我们就是在这里读书学习的。后面是新建的“博雅楼”,我们会在那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和琴棋书画,还有一栋在建的“和谐楼”,这些楼的名字都取自我们的校训。
我的校园处处美如画,说也说不完,我爱我的校园。
【美丽的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美丽的小学作文09-04
[经典]美丽小学作文08-14
【精选】美丽小学作文06-24
美丽小学作文07-26
[精选]美丽的小学作文07-28
美丽的小学作文[经典]08-02
[精选]美丽小学作文09-04
(精选)美丽的小学作文11-25
美丽小学作文07-22
美丽小学作文[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