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

时间:2024-10-15 16:42: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阿Q正传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Q正传读后感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好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杰出的小说。“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Q形象,不仅高度总结了1911年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总结了当时整个中国人民的一些人性弱点,揭示了人民的不良根源。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阿Q的形象都高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所有形象。另一方面,塑造形象的方法也相当聪明。其精确的环境描述、精彩的对话描述、深刻而现实的心理表达、冷酷、含蓄、简洁、讽刺的语言令人惊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不可逾越的高峰,它的许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典范。

  当阿Q看到那些等待杀人的人时,作者写道:“这一刻,他的思想仿佛旋风在脑海中旋转。四年前,他在山脚下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狼,总是跟着他,吃他的肉。当时他吓得差点死。幸运的是,他手里拿着一把柴刀,所以他不得不依靠这种勇气来支持魏庄;但我永远记得狼的眼睛,凶猛而胆小,像两个鬼火一样闪闪发光,似乎从远处穿透了他的皮肉。这时,他看到了他从未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又钝又锋利。他不仅咀嚼了他的话,还咀嚼了他皮肉以外的东西。他总是离他不远。这些眼睛似乎已经在那里咬了他的灵魂。”

  鲁迅对观众刻骨铭心,深恶痛绝。在日本学医的时候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了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看着,脸上显得麻木。那一幕极大地刺激了鲁迅,冻结了他的心。他认为,“所有愚弱的国民,无论身体多么健全和强壮,毫无意义的材料和观众”,而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治愈自己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鲁迅在许多作品中揭露和攻击了观众内心的黑暗和丑陋。当他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观众的丑陋是: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被半圆形包围,脖子伸得很长,好像有很多鸭子被看不见的手抓住了;在《祝福》中,作者写道,人们生蛆的同情是一遍又一遍地跟随祥林嫂子观看祥林嫂子,一遍又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剧故事;在小说《观众》中,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

  看了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写的阿Q是老社会堕落的典型中国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想发泄他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因此,鲁迅先生用讽刺的手法写出了中国病态社会和人性的善良和丑恶。从这篇文章中,我觉得最深的应该是阿Q被践踏的人权,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精神胜利法”嗯,这是真的一个不可能的想法,所以我想在这方面讨论一下。“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在遭受各种挫折后发明的。这是一种精神胜利的方法。事实上,这只是骆驼鸟的心态。当遇到困难时,它只钻到地下,不会真正解决问题,只能转身跑。

  如果当今社会有人想靠精神胜利法生存,我觉得应该很难!因为不可能有老板想使用这样的员工,更不用说在工作中,如果有这种心态,我认为有这种心态的人将来应该很痛苦,甚至在学生中也可能站不住脚。在文章中,为了减少外力的欺凌和羞辱,阿Q只能通过自我瘫痪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正因为如此,阿Q自负地安慰自己,所以他越陷越深,这让阿Q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精神胜利法是对弱者缺乏自信的生活哲学,他们显然处于劣势,但由于外部损失,所以只使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精神安慰,但毕竟,这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它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壮,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放弃的表达。

  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很低,他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在文章中,他写道,他为别人做短期工作,割麦,捣米,撑船。然而,阿Q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权利,没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没有居住的房子,所以他不得不在土谷祠落户多年,然后他必须被迫接受富人的欺凌和村民的戏弄和侮辱,这种现象让我感到非常无助,在当今社会似乎也有类似的现象,似乎富人是社会的老板,没有钱只能成为富人玩具。在没有人权的社会里他的这些做法是否可以给予同情呢?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经历和思考的最深刻的地方。虽然鲁迅作品中的中国人一文不值,但鲁迅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自满,不要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要对人太自私,否则永远不会进步。

【阿Q正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阿Q正传》读后感06-08

《阿Q正传》读后感03-30

阿甘正传读后感02-18

《阿甘正传》读后感04-30

阿甘正传读后感英语11-12

读阿甘正传读后感04-07

阿甘正传读后感8篇02-18

阿笨猫全传读后感04-21

(优选)读阿甘正传读后感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