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4-09 09:59: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千家诗》是一本将《弟子规》与《千家诗》编合在一起的国学书籍,其中包含《弟子规》部分经典语句的解读分析以及《千家诗》中诗歌的赏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整本书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观念,为学生制定了行为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迪性质的格律诗选本,所选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包含“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四卷。

  这本书《弟子规》部分对于提升人的品德修养、普及礼仪常识很有帮助,《千家诗》部分则给人以韵律、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千家诗》部分中,有几首诗让我随诗文游览了四季变换、西湖美景。

  如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写了诗人驾舟游春的情景。本为春雨,却以烂漫的“杏花雨”代替,本为春风,却以柔情的“杨柳风”代替,细雨沾襟、清风拂面的春之美感从诗句中一下了迸发了出来。又如唐末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首句看似平平无华,仔细品味,却又不得不停留在“阴浓”二字感叹诗人的深意。阴浓,不光是树叶茂盛以至树荫浓郁,更给人夏天烈日当空,全被遮挡在树叶之外的感觉。将波光滟潋的池塘水面比喻成水晶帘,更因帘动而骤觉微风,闻得一院的花香,夏日虽酷烈,却因这微风、清香而使人觉得舒爽、心醉。真想前往这千年多前的山亭当中度过苦夏呀!再如宋朝刘翰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玉屏空,夜空如洗,玉色空明。这秋夜的天空,这皎洁的月光,美如玉色屏风。这秋意何处寻觅?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映着月光,原来就在眼前、身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政治意味或许多过景色描写,但只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便将西湖的山水楼台青山叠翠、楼宇繁华的样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再加上重读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真不禁让人对西湖心生向往之意。

《弟子规》读后感2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3

  说来惭愧,读《弟子规》并非自己主动而为,而是儿子所读学校开展的一项家校互动的内容。原本以为不过是些“之乎者也”罢了,可是读过之后却被深深触动,因此感悟颇多。

  《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修养、治学态度以及世间的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百善孝为先,我常常担心现在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优越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从父母那儿,他们习惯于轻而易举的获得,却很少考虑基本的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教他们去如何感恩。我并不怀疑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孝心,可是他们知道如何去表达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弟子规·入则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样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子女。

  爱人喜欢看韩剧,其实剧情都是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却仍然乐此不彼,还时常感叹说:“你瞧人家韩国人多有修养,连吵架都那么有礼貌!”我虽然不置可否,却也常有思量,她所谓的修养大概就是指剧中的那些个礼仪规矩吧?那不正是我们民族不小心所遗失的吗?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讲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的这些同胞到底怎么啦?几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子孙,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懂礼仪、不守规矩了呢?读了《弟子规》,似乎有一些明了,也许我们过去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中国文化的`一些最为精华的东西。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上过不少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接受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却还是第一次读到《弟子规》。或许我该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深刻反思,或许我们也该为我们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们时常讲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我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仔细想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最好的教材压在箱底。

  伤感之余,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儿子学校的这次家校互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本《弟子规》,而是它将让我去重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承传这些财富,并将它发扬光大。

《弟子规》读后感4

  幸福源于感恩——读《弟子规》有感幸福,是一个很美的词,像花开一样没有声音,可是却让人感动得流泪。

  人们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一样,也无悔地追求着幸福。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的幸福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面包?还是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于我们的感恩的心。这是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得到的感悟。《弟子规》教诲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有的,我们只是带着一具躯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呱呱的哭啼声。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给予的。只要我们去学学一门外语,我们就能体会当初父母教育我们讲话的辛苦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一笔钱,我们就能体会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奔波的劳累了;只要我们去尝试教育一个调皮的小孩我们就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了。

  我们有了父母的关爱本是幸福的,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合家欢乐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顺,便让他们觉得欣慰。《弟子规》所教导的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礼仪。家和万事兴说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关爱的幸福。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能赡养,不能尊敬的话,如何能对别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礼让了。所有,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依旧硬朗,吃饭时间关注他们胃口是不是还一如以往,晚上睡觉留意他们会不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太疲惫,这些就是切切实实的感恩了。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那我们就是幸福的了。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责。

  虚伪之人常以笑脸相待,以阿谀奉承之语相赠,只有真正关心我们的人,真正为我们好的人才会斥责我们的过失并帮助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有了父母的斥责,我们才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我们才有了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因此,今天我们的成就最大的功劳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这个感激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用心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有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爱和养育是一种幸福,去感恩这种幸福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不需要寻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处幸福之中,而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规》带给我们的思考所得的。

《弟子规》读后感5

  暑假和孩子一起读了《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弟子规》可以说学习圣贤文化得到和谐人生乃至超凡入圣是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事!人生最难的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人要成家立业,必须建立家庭道德,才能孝敬父母,夫妇和谐,家庭兴旺。我们常说“百事孝为先”“只要莫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敬老爱幼,自己一生都要力行,孝养父母,同时一定要教导孩子孝亲尊师,成圣成贤。假如自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自己就失去了坐人的资格,自己不孝不敬那么孩子也跟着学坏了。孩子没教好,你这一生不会幸福。这一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影响到我了,深深地给该我了感触,让我深深明白了我们要先做好自己,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向学习。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我们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一定要有好的方法即使先从自己做起。“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鼓足叫,性乃迁”今天我们要把自己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自己的善,然后要导正自己的过失,很多不对的习惯,我们要尽快改正,不让孩子学坏。我们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现正其心”。正心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坏习性。而不耐烦就是坏习性,把这个坏习性转化掉,就是格物致习性,就能诚意正心。所以,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先给孩子看,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给孩子示范。当我们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这种孝心跟恭敬的气氛就会熏染,就会在家庭形成风气,把孩子慢慢的'改变,孩子的这些不好的毛病有绝大多数部分是我们带给孩子的,我们要慢慢的去把孩子慢慢改变,把孩子的缺点改正。

  “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父母时时刻刻注意孩子做好的行为,我们要跟孩子引导,对于公物也要爱惜,公务不能私藏,不管重要,不管多小,多么不起眼,都不能随随便便乱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占为己有,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慷慨的一种行为,不能让孩子的心胸越来越狭窄。我们的慷慨和不贪都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让孩子向我们学习。

  《 弟子规》这本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和孩子都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弟子规》读后感6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它是一本古典文学,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我的坏习惯很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的教海,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可学了《弟子规》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这本书,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7

  今日,教师给我们读了一本书《弟子规》,其中的一部分。"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儿女不管多忙的时候,也要孝顺自我的父母。

  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吧,因为能够收到亲戚和家人的压岁钱,可是在高兴的前提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要给父母和家人拜年,让父母明白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十分大的错误,因为祖母提前给了我压岁钱。我就光顾玩了。只想着钱,并没有注意我们的风俗_小孩要给长辈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想起来了,就立刻给长辈一一拜年了,爸爸妈妈一年辛苦了。我们如果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怎样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学们你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吧,那就必须要及时改过来。弟子规教师读后感3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此刻礼貌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贴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能够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够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能够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当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明白,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此刻社会它的动乱,我们能够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当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明白吗?在古时候,他们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当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8

  最初接触到《弟子规》,是在爱和慧国学幼儿园的读书会上,爱和慧张园长说《弟子规》是国学经典基础中的基础,是每个人言行的规范,每个人都要读《弟子规》,不但要读,更是要践行弟子规中的每一条准则,向大家推荐了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既然是好书,我也推荐给了我的学生家长,我的弟子规学习之旅就是从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开始的。

  《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稿。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但当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三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

  原来以为《弟子规》就是来约束孩子行为的,让学生们背,我不用背,要求他们会背就行了。兴致来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讲一讲肤浅的道理,觉得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肤浅的意思,我从没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读,去做。至圣先贤的教诲,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在埋怨孩子不听话,埋怨孩子不讲礼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着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于言教”,“上行下效”这句话,我并没有懂得真实的意思!

  做为老师,我舍本求末,没有把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孩子在没有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识只是他们傲慢的资本!

  感谢蔡老师让我清醒过来。他让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对这本书,我有一种得遇圣贤的感慨。引用本书后记中的话:《弟子规》教诲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那么,人生之舟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当下自己感觉是幸福的,才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才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

  希望天下父母都读一读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都来认真学习《弟子规》。因为“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时间才一秒,可是你要花多少秒才能恢复到本来的清净呢?可能十倍、百倍。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样!”人生至要莫若教子,《弟子规》孩子要学,老师要学,父母更要学。学会恭敬,学会谦卑,学会付出,学会感恩,学会爱人。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钱,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爱人的世界里,我们有谁不想,让孩子的人生之舟划向幸福的彼岸。

《弟子规》读后感9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细读《弟子规》后,我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童年的读后感300字西游记读后感100字童年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0

  总评:读后感关键在感,如果“感”的内容不深入、具体,就很可能成为书的推介。在本文中,作者用流畅的语言,以“入则孝”、“出则弟”为重点概述了读《弟子规》的内容,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但倘若能以书为镜,通过自身生活实际展示来说明,更能突出自己的感想,让人身有同感。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其次情是纽带,而感是核心。每位同学如果能在读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做文章,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读后感来。

  《闽南·同学少年》专辑指导老师:吴晓婷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如:讲孝顺、讲礼貌……就让我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以总述的方式,简要介绍所读的书及其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的是,【入则孝】,主要讲要孝顺父母、亲人,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的,我们应当听他们的教诲,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伤心、生气。《弟子规》还提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辞偷懒。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妈妈吩咐我的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找借口推辞,爸爸妈妈批评我、责备我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错误,还强词夺理,常常是父母生气、伤心。现在真后悔,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对不起,让您们伤心了。”

  接着看的是【出则弟】它主要教我们如何与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长辈在一起相处,如何尊重别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当哥哥姐姐的要能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减少之间的冲突,我们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点担忧就等于我们在孝敬父母。 (以上两段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书的内容,叙述清晰,由阅读引发思考,自然真实。)

  《弟子规》这本书一共分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个(面让)人反省的镜子,都是个(让)人反省的指南针。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浅!但我们光懂永永远远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认真实践起来! (通过截取“入则孝”、“出则弟”的介绍,自然引出全书的内容概要,但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或感想把怎么“受益匪浅”、如何“认真实践起来”具体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人身有同感。)

  《弟子规》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我明白人生许多道理,它还能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会这本书,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吧! (既是结尾也是自己从《弟子规》中获得的最大感受。)

《弟子规》读后感11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规》读后感13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这本书读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我身上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我姐姐在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拥抱,可没过几天,我们就和往年一样吵起来了。妈妈自然就不高兴了,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处,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妈妈爸爸高兴,对他们的孝道就自然表现出来了。在“余力学文”中说道: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读书,也是不对的。正所谓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给他们。生病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和兄弟姐妹相处要好。在我们的行为要小心谨慎,穿着整齐清洁。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弟子规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说出了美德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还有人说:诚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财富。说明了美德、感恩、诚实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几种品质,而讲述这几种品质的书,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弟子规》是一本可以使人获得高尚道德修养的书,希望大家记住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传承中国经典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15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感悟颇多,从做人的根本,到为人处事等等都有讲解到,以前也接触过古文和类似的教育,但读一遍后依然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入则孝,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父母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也许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请不要直接顶撞,学会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孩子的父母时便会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一个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结交和依赖的。

  出则弟,一个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种缘分,与同事朋友相处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不发表主观意见,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帮助。

  谨、信,教会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多考虑周到,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尽可能的去想到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对不熟悉的事情,不了解的事情,不乱发表意见,一定要多观察,少说多做;做人一定要诚信,不要轻许诺言,许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讲究方法及语态,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学习,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既使不对,但既然给了别人这样的感观,那一定是我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学会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一定要学会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们要总结经验,没做好一件事情,我们更好吸取教训。

  泛爱众,佛曰:普渡众生,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定要相亲相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认真对待他,并要学会感恩,记住每一个帮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乐,心态决定一切;

  亲仁,如果有机会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学习,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义仁德之人接触,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开这个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学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说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光说不做,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会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不能要求别人去改变,先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