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初中生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作文 篇1
明子,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
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纵横交错的马路,来来往往的人与车辆,耳畔不停地听到各种叫卖声,如同掉入一个复杂的迷宫,不知走哪,去哪。身旁都是人,却感觉自己是不存在的,与城里人相比,一个乡下的土包子,是那么寒酸。
这是曹文轩的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里的主人公明子内心的感受。因家境贫穷,他不得不跟着师傅来到城市谋生。他曾以为,世界只有他的家乡小豆村那么大,来到城市以后,他才意识到以前的想法多么可笑。在城市里,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木匠,地球不会因为没有他而停止转动,茫茫人海之中,他只是小小的一粒沙,有与没有都一样,在与不在也一样。
城市,对明子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哪怕身体进去了,心却无法融合。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冷漠的,它不拒绝你的到来,也不会热情地欢迎你。
师兄黑罐子是个老实人,对师傅三和尚言听计从,偏偏越老实的人头脑就越简单,做活帮倒忙,几乎天天挨师傅的骂。
三和尚的手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到了他这一代做出的东西简直无可挑剔,对于他来说,教徒弟就是要严厉责骂,这样才能教出好徒弟。
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一条纱巾,明子认识了双腿残疾的女孩紫薇,一个被医生诊断永远也不会站起来的女孩。她不想让自己的青春定格在轮椅上,每天透过窗子看着外面的世界,内心无比渴望自由。明子的出现让她无比高兴,她的父母父母因工作不在家,守着偌大却又空荡的家使她厌烦,明子不断鼓励她“放心,你能行”,还特意精心打磨一副拐杖,成为她的支撑,让她一步一步靠近“能走路”这个梦想。
摆脱了拐杖,能够站起来的紫薇身边多了一个阳光男孩徐达,明子听不懂他们俩聊天的内容。为了报答明子的帮助,紫薇的父母送钱给明子。这些,都像一根一根刺,扎在明子可怜的自尊心上。
“因为他们过于卑微与无足轻重,尽管他们每天辛勤劳作,甚至比那些充分受用这个世界的'一些人们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力气。”这句话让人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有的人可以不劳而获,无须任何理由就拥有一切,因为他们有钱。明子也一度以为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明明自己比有些人付出的更多,收获却很少。曾经教育小伙伴鸭子要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明子,到底被金钱的这根稻草压垮。他抽奖,指望天降馅饼;他收了人家的定金,动过私吞定金逃跑的念头。但他想到自己的羊。他的羊与别一些羊不同,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吃“天堂草”。因为它们知道:不该自己吃的不能吃。它们一只一只倒在地上,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明子,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像我们自己,像我们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平凡甚至卑微,有一念的恶,但到底坚守底线,一念向善。
初中生作文 篇2
苦难是人生树上一棵奇异的果实,不懂得它的人,一尝便知其苦;而懂得它的人则知道,只有细细地咀嚼才能品尝到那苦与甜。
面对苦难,恰当的悲伤可以表达我们感情的深厚,但是过度的悲痛就是理智的欠缺了。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欢喜并为之情愿同任何苦难作战!只要你慢慢地咀嚼它,如同与它作战一样,就能享受到那胜利后的快感。有人说,生有苦难,活着即炼狱;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还有人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由此看来,生活犹如一个让我们奋勇杀敌的战场,而我们只有学会了作战,才能在战场上大刀阔斧,游刃有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与苦难作战时,我们才能体会到苦中乐,才能活得坦然。你看那泛舟赤壁的苏子,在明月青风间咀嚼乌台诗案的苦难和痛苦,然后默默的咽下这生活的苦酒。他把苦难的`酒酿成旷达的歌,寄情山水,逍遥红尘,获得了心灵的解脱。苏轼竟敢咀嚼苦难,这是何等的胆识。
“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与苦难作战,这样才能超越自我。也许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却对命运说“不”。这个生活在苦难深渊中的人,用心与耳聋的痛楚、众人的嘲讽做斗争,他将苦难一一击倒,用颤抖的手在琴键上弹奏着,终于弹出了令人惊叹的音符,这个与苦难作战的人,用心弹奏出了欢乐的歌,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升华。我们难道不能说苦难也美丽吗?
苦难其实也能如花般的美丽。因为它可以使人智慧,使人坚强,同时也是成功的基石。所以我们不要逃避,而应该直面苦难,由我们自己主宰命运,我们只有勇敢地向前冲,才能使人生之路变成一马平川。
初中生作文 篇3
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又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
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左右逢源。
收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初中生作文12-12
初中生的作文12-07
初中生的作文(精选)12-10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11-04
【精选】初中生的作文10-28
初中生作文11-06
【经典】初中生的作文11-18
[经典]初中生作文11-03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11-15
初中生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