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满分作文锦集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满分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满分作文 篇1
前些天随父亲回了趟龙口老家。单独的小院星罗棋布的躺在泥泞小路的两旁,姑姑家是第一户,红漆门上贴着崭新的门神像,院子的一角栓着“东东”,很忠诚的黄犬。用砖头垒起的池塘里,只有写草绿的荷叶,可惜没有花。头顶上不是蔚蓝的天空,是碧绿和水晶紫交织的空间,硕大的葡萄摇摇欲坠,日光照去,与叶子相得益彰,很温暖。模糊听出一些怪音,原来是后院喂养的三头猪正悠闲的打着饱嗝呢。
姑姑见了我十分欢喜,拉着我上了炕,屋里刚来了一位老人,姑说她是临院的,老伴走了,子女也进了城,一个人,好在身体很硬朗。老人稀疏的白发盘成了髻,脸上尽是岁月的沟壑,捧着一大碗笑趔了嘴的无花果给姑“刚摘的',可鲜可鲜喽!”我暗笑,过节送饺子的传统竟还存在,只是城里没有了罢。姑说,老人三天两头的不请自来,不是母鸡下蛋了,就是新做了一双布鞋,姑原是拒绝的,但老人孤单落寞的背影深深刺痛了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于是每次都十分迎合她并乐意的接受她的心意,然后借礼尚往来的理由经常去看望老人,陪她唠唠嗑。其他的人家也如是做,使的老人冷清的家里变的热闹。
有一回,姑摔了脚,姑父又无法天天守在家里,生活十分不便。络绎不绝的街坊四邻送来了鸡蛋,水果,虽然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毕竟是邻里们的心意,又不同于城里探病送礼的形式化。在乡下这本是很平常的事,姑还是心里热热的,一一谢过。没想到,对门的张婶拉着姑的胳膊:“大妹子,反正咱俩家就几步路,这些天就让俺照顾你吧。”刘婶又凑过来,摆摆手:“还是轮着吧,你上午,俺下午。”“俺一有空也来吧,你上次还帮俺娃了呢。”……盛情难却,那些天,姑着实当了回被一大帮人伺候的“富婆”,端茶倒水,洗衣做饭,邻里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的一切,时隔几年,姑依然记忆犹新,邻里们大概已经忘了。
几天的相处和姑的娓娓讲述,让我爱上了这里的土地,那么纯净,清新,爱上了这里的村民,那么朴实,憨厚,善良。这里的邻里,还原了“邻里”的本质,又岂是钢筋混凝土铸就的浮华里的“邻居”可比的?或许不会不认识,但“远亲不如近邻”仿佛已成了纸上谈兵。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城市与乡村的邻里不能划等号,但只要心是暖的,一盒海参与一碗无花果,一句真心的问侯与一个月的照料,一声热情的招呼与几时分钟的唠嗑……它们是等价的。而这样,才像真正的邻里嘛!
中考满分作文 篇2
亲情在我的心中渐渐有些模糊,在模糊的记忆中,亲情是多么可贵,可是我快要忘了它,我不能坐以待毙,我必须在它还没完全离我而去之前,为它再做些事:守护亲情。
努力地回忆,在我的记忆中,是有一个这样的场景。我的妈妈抱着我在田野边坐着,我当时的样子已不清了,但我妈妈的样子依然是那样的清晰。我在一天天地长大,妈妈也一天天的不再年轻。当初的妈妈是在笑,笑的那么开心。时隔这么多年,我差不多已经忘了那些不会再有的.记忆。只是那相片仍然存在我的相册里,就算没有了这些记忆,只要我记得我有一位这样的妈妈,我也没有白白长这么大。
继续回想,与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如此的短暂,但又是如此的快乐。听爸爸回忆,在那个时候,爸爸带我到爷爷家对面的山上去玩,那里有一棵橘子树,我们摘了那么多橘子。然而仅摘了一次,好像再也没有见过那橘子树了。不仅仅是橘子树上拥有我们的记忆,稻田里也有我们的身影。当收完了稻子,爸爸带我到废秧边,点燃秧,慢慢大火燃起。那时每当到了爷爷家就会去烧秧,而且每次都是冬天。望着风在吹,总想起那些与你在一起的快乐日子。
如今,你们都不在我身边,长长的日子让我开始喜欢上思念。思念过去,过去的快乐。思念让我开始为亲情而奋战到底,点燃思念的火把,赶走黑暗,温暖我的心。在夜晚轻声哭泣,是因为对你们的思念到了极点,在流星划过的瞬间,我许下愿望,希望你们不再离开。
盼你们,不如守护亲情,记住了过去,才能更好地享受未来的在一起。能够知道未来的团圆,必须先接受现在的分离之痛。我守护着心中的这份亲情,让它永远永远陪伴我。
中考满分作文 篇3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肌肉。
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
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
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
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
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
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
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题解读
20xx年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
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xx年和20xx年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
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中考满分作文 篇4
爱,是什么?
是汇聚成一片的大海,包满爱的泉水,涌到你身边。
爱,是什么?
是那粉色的小草汇聚成的`草原,时刻在你身边奔放。
爱,是什么?
是许多爱心凝聚成的爱心饼,随时都尝到爱的滋味。
爱是什么?
是散发着芬芳的花丛,随时都能闻到爱的气味。
爱,是什么?
这种东西让人感到幸福、感到温暖、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她汇聚了世界的温暖、幸福、感动!
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她,帮助人们解除失落、伤心的状态,让人感到快乐!
爱,是快乐的源头,像小朋友一样愉快,像老人一样自由,像大人一样爽朗。
爱,她包容所有的生物,有一颗宽容的心。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爱,有的爱很显着,有的爱,很清淡。只要用心去寻找爱的源头,你就会永远快乐!
中考满分作文 篇5
有些事,想做就去做吧!只有做了,你才真正懂得它的价值,若不曾尝试,怎会成功?
春节前的某晚,一个小脑袋缓缓从被窝中探出,那一双明亮的眼睛还略微带着点恐慌,像那黑漆漆的四周探望着。突然间,一道闪电从窗户外闪过,紧接着一震耳欲聋的雷声响起,吓得那个小男孩不知所措地咬着被角哭泣起来。
下雨了,刮风了。小男孩的哭泣声,逐渐被那雨声雷声,给淹没了……
慢慢的那个小男孩,也逐渐收敛的哭声,但整个身子蜷缩在被窝里,唯独那双眼睛仍探出来,惊恐地望向窗外——看着那闪电不断划破天空,听着那雨珠子不断拍打着玻璃,感受到那风像魔鬼一般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使得他毛骨悚然,惶恐不安。其实他心脏发出那“砰砰砰”的声音,就好比有一只小鹿在乱撞。
他望着望着,顿时害怕极了——大脑里面变得如同白纸般空白,恐惧感,凝固了他的思想,让他停止了思考,此时此刻,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恐怖。他恐惧地畏缩着,全身发软,仿佛四周都化为恶鬼,拧笑着,好似要将他吞噬掉一般,惊得他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哭了,怯懦的哭了。恐惧感在他的心中,化为一股血儿,直冲上头,脑袋不由得嗡嗡的响起。
这时,他完完全全将自己卷缩成一个小球,躲进被窝里,紧紧闭着眼,不敢出声。
随后,他就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中,失去了意识,就此死睡了过去。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睡觉……
尽管对于他来说,还太困难……
既然这是他必须面对的,那何惧坦然承认;既然是必须争取的,又何必迟疑退缩;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我们没有理由拒绝飞翔。
中考满分作文 篇6
多年后,你会不会想起这里还有你的一个家?小燕子,我想你了……
——题记
记得曾经
曾记得,那年春天来得很早很早。
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叫醒的我,听见了外面“叽叽喳喳”的声音,伴随的是妈妈叫我吃饭的声音,等我慢吞吞地走出门后,妈妈已经把饭菜端好放在桌上了。
正吃饭时,不经意地缥了一眼墙壁,忽然发现墙壁上有一个快要筑好的窝。不一会儿,有只燕子衔着树枝飞过来,是燕子窝!原来早上的叫声,是这小家伙发出的。我拿起竹竿,往上挥了挥,想要赶走它,小燕子惊恐地“叽叽喳喳”直叫,妈妈看不下去了,慎怪道: “它把窝筑在这一里,又碍不到你,你赶走它干吗?”
唉,妈妈都发话了,就一让它在这儿住吧,只是多了一个邻居罢了。
回忆苦撑
时间过了好久,我也习惯了小燕子住在我家。
写作业时,燕子总在我周围飞来飞去,有时我嫌烦,总会赶着它回窝。每每这时,它就会乖乖地站在地上盯着我,像是在说:“我错了,不打扰你了。”也许是燕子天生好动,不一会又开始飞来飞去的了。
玩游戏时,小燕子比我还高兴,在我周围飞上飞下。有时它飞累了,就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我玩游戏。为此,我得到了伙伴们的艳羡。
吃饭时,它总会站在饭桌上,等我给它一些饭菜,然后它就飞一圈,吃一口,飞一圈,吃一口……
它并不怕我,我也从不会担心它会离开。我对它的感情,而不单单是邻居,反而多了些什么。
没有后来
原以为日子就这样过去,直到那天……
调皮的弟弟带领一群孩子,手拿竹竿,硬是把燕子窝捅掉了一半。等我赶回家时,燕子窝只剩一半顽强地粘在墙上,剩下的'一半落在地上,残破不堪,而小燕子,却不知所终。
自此,每每听到有燕子的叫声,我总会跑出门,看看是不是我心中所挂念的小燕子回来了。每次总是无功而返,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的小邻居—燕子,再也没有。
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你,想起,与你为邻的那些美好时光。
多年后,你会不会想起这里还有你的一个残破的家?小燕子,我想你了,我曾经的邻居……
中考满分作文 篇7
随着近几年中考[微博]命题作文的升温,在很多地区命题作文备受青睐,相对而言,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考生只有将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出现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写作目标。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审读题目呢?
一、审读关键词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如20xx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二、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20xx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20xx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20xx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三、审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20xx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xx年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很符合新课标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并向思想更“深处”漫溯。对学生来说,不会造成审题障碍,都有话可说,但又必须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初看这个题目,是一个极容易让学生发挥写作的题目。但作为应试作文题目,命题老师的用意并不会那么简单,我们要仔细品读题目,挖掘出新意,这样作文才更有价值。
首先,从常规思路看,同学们极易走上已有老题目的思路,如在审题时,将题目补为“心灵深处”“记忆深处”“细微深处”“我心深处”“深处的风景”“深处的爱意”“深处的真谛”等等,很容易写深处那些美好、感动、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这样的思考和理解,使得这一作文显得非常常规化,在中考的考场上,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作文。
但细细品味题目背后给出的材料,“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这里只是“也许”有,那么怎么样知道确实“有”呢?就要敢于挖掘深处,题目的侧重点就放到了“行动”上。俗话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就是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从一定层面上讲,今年的题目有一定的时效性,题目从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我们做事做人不再只求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抓实干,具有务实精神。
因此,《深处》不是简单地写某种存在,而是要通过自己发现深处“宝藏”的经历,告诉读者,要懂得生活的真谛,就要付诸行动,用心感知深处,在过程中感受真谛的价值。如,要懂得母爱、父爱、师爱,就要让心灵开始旅行,在点滴生活中,挖掘深深的爱意。不再注重表象,而要追求实质。不再简单告知生活中的美,而是要挖掘美深处的故事。
简单地讲,“深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
满分作文
深处
时光在悄悄地移动着,一步一步,像一个不肯停止奔跑的.孩子,无声无息地镌刻在青春洋溢的画卷上。繁杂的城市喧嚣、窗外的车水马龙和跳跃的霓虹灯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努力地想要挣脱条条框框的约束,却发现自己心中的烦恼揪成一团乱麻,似乎无力回天。却有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使尘埃自由落体到了心灵深处。
和煦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射在心田,顿时像一块经受不住高温的糖果融化掉,身体内外都被这甜蜜的水蜜桃味道环绕着,这淡粉色的气息敏捷地跳过心灵,沁人心脾,用它独有的甜蜜勾勒出了一幅精致、幸福的画面。
记忆深处的那个场景,是在那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家小院里开始的。满天的星辰镶嵌在夜幕里,透过花草还可以看到一股偷偷溜出的微弱的、细小的光芒。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和我共同在游戏中度过童年。奶奶慈祥的笑容,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微笑,无处不在的大自然气息,陪伴我不知不觉中从温暖洋溢的白天不留一丝痕迹地过渡到了安详静谧的夏夜。
童年从奶奶家的那个小院子里悄无声息地展开,混合着春的生机勃勃,夏的绿意盎然,秋的飒飒落叶,冬的白雪皑皑缓缓地推移着,像荡秋千一样温馨却又短暂,蒸发在那浓浓的夏夜里。
忘不了野花野草的淳朴气息,忘不了小虫在草丛里弹奏的歌谣,忘不了灿烂晚霞下不舍回家的目光,忘不了雨后架起的斑斓的七色桥梁。那静谧的一卷流云掩盖了夕阳,一缕红色的光芒不安分地透出云层,混杂着笑容,不加渲染地告别白天。
忧伤的乌云被夏夜的美丽冲刷,留在心底的是那像风铃一样轻盈悦耳的歌谣,像绚烂晚霞似的温暖袭人的微笑。
离别乡村的我回到家继续着我的童年,继续着我的欢笑,却再也没有像野花野草一样的气息,再也没有属于大自然的最原始最独特的味道。它化作一股暖流在身体中流淌,混杂着青草味的清香和金色暖阳的味道在心间荡漾。
一路风景,繁花似锦,再多的艰难险阻也都将在我的生命中消逝得不留痕迹,童年啊,因为有你的陪伴,未来的道路,更加美丽!
名师点评
“深处”不光有风景,更重要的是感受。可以说,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文章的主题是写童年的。作者大可选取一两件童年的趣事来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用素描的笔法简单地勾勒了童年的一幕幕场景,将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渐逝的淡淡忧伤浓缩于字里行间,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结尾笔锋一转,写童年永留心间,伴我成长,使文章的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
审题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这是歌曲《蜗牛》里的一段歌词。诚如歌曲唱的那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个大大的梦,有的实现了,有的还没有实现。
请以“我终于圆了一个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首先,认真审读题目,题目“圆梦”,应理解为为实现理想而行动。这里的“梦”并非是做的梦,而是对理想的诠释。理想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理想,我们的生命就会索然无味。“圆梦”还应体现在行动层面,演绎圆梦的过程,而非名词概念的阐释,所以题目的隐含意思不能忽略,“圆梦”是有过程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波折,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才紧扣题意。
其次,在行文选材的过程中,大题小做,就是将“梦想(理想)”具体化,选择小角度写。“梦想”就是自己的目标(大目标、阶段目标、小目标)、理想(远大理想、阶段性理想、小理想)、愿望(大小愿望)、发展方向(阶梯),如: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发表文章,等等。
最后,要写出我(自己)的情感变化,一开始的渴望、实现过程中的失败与沮丧、灰心继而不放弃到实现后的欣喜与自豪之情,这样文章才真实动人,从而打动读者。
【中考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满分中考作文12-22
满分中考作文06-09
中考满分的作文01-26
中考作文满分05-27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_中考满分作文05-14
温暖的旅程中考满分作文_中考满分作文05-14
中考满分作文11-27
中考满分作文精选08-12
中考满分亲情的作文09-25
中考满分话题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