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歇后语的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歇后语吧,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兼有几种性质,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歇后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歇后语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歇后语的故事1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哪吒闹海——惊天动地
龙王的战士——虾兵蟹将
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盘古的`斧头——开天辟地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拿手好戏;一步登天;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孙悟空放屁——猴里猴气(.)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孙悟空拿(捉)猪八戒——能人之上有能人
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歇后语的故事2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典故: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故事详情】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歇后语的故事3
猴年成语大全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杀鸡吓猴: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杀鸡骇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杀鸡哧猴:见“杀鸡骇猴”。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衣冠沐猴: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沐猴冠冕: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详细?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年成语故事
沐猴而冠。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说的是项羽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改学剑,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气。项羽说:“读书有什么用,只能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后来项羽带兵攻入咸阳,杀了秦二世子婴,烧了秦朝的宫殿,收拾了秦朝许多宝贝财物就准备回去。有人劝他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饶,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著赶快还乡,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著锦绣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劝说的人叹道:“人家说项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不错。” 后来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逃到乌江,乌江亭长有一只小船,劝他渡江,说:“江东虽然小,也有方圆千里的地方,几十万人口,也可以称王啊。”项羽说:“是老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开始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现在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能力。
棘尖刻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故事说,燕王喜欢奇巧之术,有个卫国人投其所好,声称能在荆棘尖上刻出母猴。燕王很高兴,就让他享受五乘的俸禄。那时方圆六里为一乘,五乘为方圆三十里,足够他顿顿吃香的喝辣的。可燕王也不傻,要亲眼观看这独门绝技。哪知,那厮精明过人,马上说,要看也可以,需要燕王半年不能入宫,还要斋戒,不饮酒,不食肉。即使斋戒时间到了,也只能在雨停日出、半明半暗的时辰才会看见。真没想到棘尖刻猴这么神秘,弄得燕王有些晕头转向。好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刻猴的人高明,还有比之更高明的。郑人告诉燕王,棘尖刻猴要用刀具,棘尖那么细小,刀具肯定更细小。大王不必看他雕刻,看看他那细小的刀具即可。燕王甚喜,叫来那个刻猴的人说要看他的刀。那人谎称回家去取,却自此黄鹤一去无消息,逃跑了。
猴年马月。意思指遥遥无期。可为什么猴年马月就是遥遥无期的代名词?这要从传统的干支历法和十二生肖说起,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犹如树木的主干,地支犹如树木的枝杈。这里涉及的是地支与生肖。地支十二个,生肖十二种,恰恰相吻合,搭配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与年、月、日对应轮回。年、月、日对应的地支和生肖轮回次序永恒不变,除每年的所属不同外,月和日都是固定的。比如,五月草长莺飞,人欢马叫,属于马月,年年五月都是马月。马和地支的午搭配在一起,时分当是11时至13时,每日这两个小时都是马时,多称午时。而年则要12个轮回才能转来一次,20xx年轮转回来的正好是猴年,农历五月是马月,一个“猴年马月”即将光临。真乃遥遥无期诚可期,只要努力就会大有作为啊!
猿猴取月。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树倒猢孙散。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意思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杀鸡吓猴。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成语由来: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以为然。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猴的歇后语
屎猴儿搬家 —— 臭折腾
猴屁股扎蒺藜 —— 坐立不安
属孙猴的 —— 说变就变;转眼就变
孙猴子的手脚 —— 闲不住
猴子爬树 —— 乱蹿;拿手好戏
开了锁的猴子 —— 得意忘形;无拘无束
花果山的美猴王 —— 个小本领强
峨眉山的猴子 —— 机灵得很
猴子坐到旗杆上 —— 惟我独尊
猴子滚绣球 —— 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孙猴子的尾巴 —— 变不了;没法变
猴子上凉亭 —— 丑鬼耍风流
猴子拉稀 —— 坏肚肠
猴子耍拳 —— 小架式
孙猴子的屁股 —— 坐不住;坐不稳
孙猴子上了花果山 —— 称王称霸;称心如意
孙悟空放屁 —— 猴里猴气
猴子扛大梁 —— 受不了
山猴子爬树 —— 拿手的戏
猴儿吃芥末 —— 傻了眼;翻白眼
猴子推磨 —— 玩不转
屎猴儿照镜子 —— 臭美
猴子架辕 —— 不听那一套;不吃这一套
猴儿戳蜂窝 —— 自讨苦吃
掖着个孙悟空 —— 憋出个猴来
猴子不上树 —— 多打几遍锣
猴子拉弓 —— 不是样子
孙猴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 —— 心腹之患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吃仙桃 —— 眉飞色舞;好歹不分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 —— 永世不得翻身
猴子捧个烫瓦盆 —— 团团转
上套的猴子 —— 任人耍;由人玩耍
猴子看桃园 —— 越看越光
猴子跳加官 —— 人面善心
猴儿戴帽子 —— 装人样;衣冠禽兽
玩猴的丢了锣 —— 耍不起来
孙猴子守桃园 —— 自食其果
烫了屁股的猴子 —— 急红了眼
猴王闹王宫 —— 大打出手
猴子捞月亮 —— 一场空
孙猴七十二变 —— 神通广大
孙猴甩掉紧箍咒 —— 无法无天
猴子戴眼镜 —— 冒充斯文;假斯文
教猴子爬树 —— 多此一举
猴子坐板凳 —— 有板有眼;有板眼
断臂的猴子 —— 高攀不起
孙猴子的脸 —— 说变就变;变化无常;转眼就变
猴子耍把戏 —— 毛手毛脚;翻来覆去老一套
猴子穿衣服 —— 冒充善人
猴子衔烟斗 —— 混充人;装人样;假装
孙猴子穿汗衫 —— 半截不像人
猴子照镜子 —— 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请个猴子去摘桃 —— 到不了你肚里
猴子爬皂角树 —— 遇上棘手事
桅杆尖上的猴子 —— 到顶了
耍把戏的猴子 —— 认人牵着走
山猴爬树 —— 拿手好戏
猴子吃麻糖 —— 扒拉不开
毛猴子拉车 —— 乱了套;乱套了
秃山上的猴子 —— 没啥耍了
猴子耍耗子 —— 大眼瞪小眼
猴子着西装 —— 不合身
朽木雕石猴 —— 坏孩子
猴子扇扇子 —— 学人样
猴子戴面具 —— 混充人;人面兽心
毛猴子捞月亮 —— 白忙一场
玩猴的耍狐狸 —— 不害臊;不知臊
山西猴子河南人耍 —— 各有拿手好戏
猴子吃核桃 —— 砸啦
猴子拉车 —— 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猴子坐金殿 —— 一个惹祸大王
猴子爬竹竿 —— 节节上升;上蹿下跳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猴子看戏 —— 干瞪眼;傻了眼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 —— 差着十万八千里
猴子登台 —— 一出没有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 —— 好戏在后头
发了疯的猴子 —— 上蹿下跳
猴子捡姜 —— 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抱西瓜 —— 顾此失彼
猴子唱大戏 —— 胡闹台
猴子爬上樱桃树 —— 粗人吃细粮
猴子戴箍 —— 自上圈套
猴于爬梯 —— 一跃而上
花果山的猴子 —— 无法无天
孙悟空拔猴毛 —— 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猴子拉犁 —— 顶车
猴子戴金冠 —— 惹祸大王
孙悟空照镜子 —— 猴里猴气
猴儿耍大刀 —— 胡砍
猴子的屁股 —— 自来红;坐不住
猴儿爬石崖 —— 显出你的能耐了
猴吃辣椒 —— 抓耳挠腮
猴子吃大蒜 —— 翻白眼
猴子戴手套 —— 毛手毛脚
耍猴的碰上敲锣的 —— 对一点了
孙猴子上天宫 —— 得意忘形
猴子爬板凳 —— 各想一头
猴儿拿棒槌 ——胡抡
孙猴子坐天下 —— 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 —— 老把戏
歇后语的故事4
今天是大年夜,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饥肠辘辘的黄鼠狼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此时,他正盯着兄弟姐妹们手中的鸡呢,他想:兄弟姐妹们都在吃鸡,害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不如我自己去抓一只鸡吃吃吧。他眼珠骨碌一转,便想到了一条妙计。
黄鼠狼准备好小鸡们爱吃的食物——金灿灿的小米。他蹦蹦跳跳的走向鸡大婶家,一想抓到鸡的`情景,便哼起了歌。
到了鸡大婶家,他理理发型,清清喉咙,掸去衣服上的灰尘,然后边敲门边温柔地说:“鸡大婶,你快开门呀,我给你拜年来了。”正巧,鸡大婶不在家,只留下了四只小鸡。黄鼠狼见老母鸡没有回应他,里面也只有四只小鸡的声音,便嘴角微微一翘:“哈哈!鸡大婶不在家,真是天助我也。”他又温柔地说:“小鸡们,我是你们妈妈的好朋友,我给你们带吃的来了,快开门吧,让我们一起玩吧。”小四听到有吃的,就立刻跑过去开门。幸好老大聪明,知道他是黄鼠狼,便立即拦住了小四,对小四责备说:“我们和黄鼠狼天生就是天敌,他来给我们拜年,肯定不怀好意,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他想干嘛。”小四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大把门打开了一条缝,黄鼠狼看见了,马上扑了上去,把门用力撞开了。小鸡们吓得到处乱跑。只有老大最镇定,他立即去找大黄狗帮忙。老大把大黄狗带回家时,黄鼠狼正在叼着老三。大黄狗见状,即刻去帮忙,帮助老三逃脱“狼口”。黄鼠狼见大黄狗狗太凶了,并且死死地盯着自己,便落荒而逃。小鸡们感激的对大黄狗说:“谢谢你,救了老三。”
鸡大婶回到家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对小鸡们说:“孩子们,一定要牢记,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呐!”
歇后语的故事5
1、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2、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3、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装样子两相情愿
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6、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7、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9、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10、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1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14、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1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6、诸葛亮要丑——不知
1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8、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19、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20、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21、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22、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23、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2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5、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26、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27、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28、张飞讨债——声势凶
29、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30、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31、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3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3、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34、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36、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37、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38、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39、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40、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41、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42、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43、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4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4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6、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47、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48、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49、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50、张飞睡觉——不闭眼
歇后语的故事6
1、落雨打麦——难收场
2、盐碱丝的荒草——奄奄一息
3、谷糠搓绳——难合股
4、杨树开花——不结果
5、岩石上的树木——自有活法
6、湿柳做桥——歪歪扭扭
7、拔了萝卜栽上姜———茬比一茬辣
8、半云空上长草——破天荒
9、草帽戴在膝盖上——不对头
10、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11、十二月天找杨梅一难上难
12、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13、甘蔗加蜜糖——甜上加甜
14、属玫瑰的——刺儿多
15、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16、两棵苦瓜一根藤——苦在一块了
17、树头乌鸦叫——不入耳;难入耳
18、榆木疙瘩的脑袋——死硬
19、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20、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21、树叶掉下来捂脑袋——小心过分;过分小心
22、淹死鬼找替身——借尸还魂
23、野狗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24、玉米秸里的虫儿——钻(专)心
25、乍出水的芙蓉——尘不染
26、树叶落下怕打破头一一胆小鬼
27、谷子地里长玉茭[玉米]——突出
28、草甸上的苇子——靠不住;不可靠
29、谷子稗子堆一垛——好坏不分
30、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31、拔节的竹笋——天天向上
32、篱笆上晒菜——挂心
33、阎王出丧——鬼哭神嚎
34、钻进风箱里的老鼠——受不完的气
35、谷糠榨油——难上加难
36、竹子长权——节外生枝
37、八月里的石榴——合不上嘴
38、白菜叶上浇粪水——没一片干净
39、强扭的瓜儿——不甜
40、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41、野牛进林——摸不着边
42、米仓里的老鼠——尽你享受
43、四方葫芦——愣种(比喻鲁莽的人)
44、麦田里种棉花———举两得
45、树上的乌鸦,圈里的肥猪———色货;一样的货色
46、割韭菜不用镰一胡扯
47、阎王爷拉风箱——扇阴风
48、砍树吃橘子——不顾根本
49、耗子哭猫——假惺惺
50、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巧用天时
51、铁树开花——千载难逢
52、蝙蝠观阵——哪边胜站哪边
53、梧桐叶落——归根
54、房顶上的草——刮来的种
55、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56、割麦刮大风——乱了铺(谱)
57、隔山摘李子一难得
58、藕断丝连——情意缠绵
59、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钱
60、豆芽长得一房高一一还是个小菜
歇后语的故事7
瞎子点灯歇后语:
【瞎子点灯】—— 白搭;白费蜡;白费功夫
【瞎子点灯的故事】:
在—个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村民们络绎不绝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一位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得到的答案是旨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自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了。”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厂。
盲者缓缓向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不留心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听了,深沉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厂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的。”
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瞎子点灯”法则】:
有位男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近一看却是个瞎子,于是他问盲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启示:
1、凡事不要只看表象,而应学会思考事物的内在联系;
2、2、换位思考,利人利己。
歇后语的故事8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该歇后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处于尴尬两难的境地,做什么事情都被人指责。
猪八戒听人家都说他长得丑,便找来一块镜子自己照了起来.他见镜子中的猪八戒果然丑陋,就怒不可遏地抡起钉耙,把那镜子打得粉碎.他转身要走,无意中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那些镜子碎片,无论大小,每个里面都是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鲁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发展演变而来,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旷源《闲话猪八戒》一文补充了鲁迅的论点,他认为《搜神记》“安阳亭书生”中母猪精更接近猪八戒。吴自牧《梦梁录》曾提到“天蓬”本为道教仙官门。陈寅恪《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推考猪八戒是从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佛制苾刍发不应长因缘》中变大猪救沙门之大神衍化而成的。陈寅恪又说:“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故事,必非全出中国人臆撰,而印度又无猪豕招亲之事……此故事复经后来之讲说,闪毗国之,以音相同之故,变为高家庄之高。惊犯宫女,以事相类似之故,变为招亲”。
外貌描写: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就是猪八戒的外在形象。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
诗词描写:
第八十五回: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
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第八回: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歇后语的故事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成语见于《三国志·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所掌握。魏王只不过是司马氏一家的傀儡而已。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一家的手里。曹髦看到曹氏的威权一天天失去,司马昭又在暗中策划取而代之,内心非常气愤。便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密商对策。曹髦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权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原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坐等被废弃被侮辱,现在,我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非止一日,只靠少数人马不解决问题。希望曹髦重新考虑一下。曹髦激动地况,“我已决定这么干,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更何况不一定死呢?”王沈、王业跑出王宫。把曹髦的`计划偷偷地告诉了司马昭,当曹髦带领百名宫廷护卫前去攻打司马昭时,被司马昭手下的人杀死了。
司马昭看到篡夺王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曹髦死后,改立曹奂做了傀儡皇帝。直到公元265年底,才由司马炎将曹魏推翻,建立了晋朝。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引为成语,指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歇后语的故事10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三国故事的歇后语2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歇后语的.故事11
猪八戒下凡 -- 不象人模样
猪八戒吃人参果 -- 不知其味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 -- 看花了眼
猪八戒招亲 -- 黑灯黑火
猪八戒背媳妇 -- 受猴儿骗
猪八戒败阵 -- 倒打一耙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 -- 假装好人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 粗中有细
梁山泊的吴用 -- 足智多谋
梁山上的兄弟 -- 不打不相识
梁红玉击鼓 -- 贤内助
琵琶精进了姜子牙的算命馆 -- 一眼就看穿
董卓进京 -- 不怀好意
蒋干盗书 -- 只顾喜欢,忘了中计
蒋干访周瑜 -- 窥察动静
蒋干过江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韩信用兵 -- 多多益善
韩信打赵国 -- 背水一战
韩湘子出家 -- 一去不回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 -- 一个会吹,一个会捧
景阳岗武松遇大虫 -- 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程咬金上殿 -- 来不参,去不辞
程咬金的斧头 -- 头三下子厉害
程咬金拜大旗 -- 运气发旺
焦赞与杨排风比武 -- 处处挨打
鲁智深出家 -- 一无牵挂
鲁肃上了孔明船 -- 糊里糊涂
鲁班门前耍大斧 -- 不识高低,献丑
谢安做官 -- 东山再起
楚河汉界 -- 一清二楚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楚霸王逼死乌江 -- 没脸回江东
愚公的居处 -- 开门见山
塞翁失马 -- 因祸得福
管鲍之交 -- 各为其主
潘金莲的竹竿子 -- 惹祸的根苗
潘金莲熬药 -- 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 -- 不怀好意
穆桂英破天门阵 -- 阵阵不离
霸王别姬 -- 无可奈何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一口吹灭火焰山 -- 口气不小
一枪扎死杨六郎 -- 没戏唱了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八虎闯幽洲 -- 死的死,丢的丢
大观园里哭贾母 -- 各有各的伤心处
亡羊补牢 -- 为期不晚
马陷小商河 -- 有去无回
马谡用兵 -- 言过其实
衞懿公养仙鹤 -- 忘了国家大事
王母娘娘的玉簪 -- 一画一条银河
王母娘娘的开蟠桃宴 -- 聚精会神
王佐断臂 -- 留一手
王婆照应武大郎 -- 不是好事
王羲之写字 -- 入木三分,横竖都好
五张羊皮买百里奚 -- 为了麻痹楚成王
中山狼出了书袋 -- 凶相毕露
公子重耳拾破烂 -- 饱不忘饥
气死周瑜去吊孝 -- 虚情假意
牛郎约织女 -- 后会有期
牛魔王请客 -- 净是妖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孔明挥泪斩马谡 -- 明正军纪
孔明弹琴退钟达 -- 好沉著
孔明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孔明给周瑜看病 -- 自有妙方
击鼓骂曹 -- 现开销
甘露寺招亲 -- 弄假成真
石秀进祝家庄 -- 走了不少盘陀路
东吴杀人 -- 嫁祸于曹
东郭先生救狼 -- 好心得不到好报
叶公好龙 -- 口是心非
申公豹的嘴 -- 搬弄是非
申公豹的脑袋 -- 反著看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 -- 假心假意
白骨精骗唐僧 --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素贞哭断桥 -- 想起久情来
白娘娘吃雄黄酒 -- 现原形
白娘娘斗法海 -- 精打光
白娘娘迷许仙 -- 娘儿们的心
包公升堂 -- 尽管直说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公事公办
包公斩包勉 -- 正人先正己
包公铡皇亲 -- 法不容人
包老爷的衙门 -- 好进难说
包老爷审堂 -- 阴阳分明
玄奘的脚趾头 -- 只有一个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 突如其来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阵图 -- 不懂装懂
司马懿父子行军 -- 你要进,我要退
老包断案 -- 脸黑心不黑
老黄忠下天荡山 -- 一扫而平
死诸葛吓活仲达 -- 生不如死
吕布戏貂婵 -- 上了别人的当
吕后咬牙齿 -- 恨刘邦不死
吕蒙正的房子 -- 老窑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华佗行医 -- 名不虚传
伍子胥过昭关 -- 一宿白了头发
后主降魏 -- 不知羞耻
刘姥姥进大观园 -- 眼花缭乱
刘姥姥坐席 -- 出洋相
刘阿斗 -- 扶不起
刘备的江山 -- 哭出来的
刘备借荆洲 -- 只借不还
刘备卖草鞋 -- 有货,本行
刘备掼阿斗 -- 假买人心
刘备上黄鹤楼 -- 吓得索索抖
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
刘皇叔哭荆洲 -- 拿眼泪吓人
刘海拉著孟姜女 -- 有哭有笑
关云长败走麦城 -- 吃亏全在大意
关云长守嫂嫂 -- 情意为重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 -- 念在旧情
关云长刮骨疗毒 -- 全无痛苦
关公舞大刀 -- 拿手好戏
关公走麦城 -- 最后一著
关羽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放曹操 -- 念旧情
关羽失荆洲 -- 骄兵必败
关羽看《春秋》 -- 一目了然
齐桓公进迷谷 -- 靠老马识途
许褚战马超 -- 赤膊上阵
孙二娘开店 -- 住不得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 -- 头痛
孙权杀关公 -- 嫁祸于人
孙行者上天 -- 忘了自己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
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里 -- 心腹之患
孙武用兵 -- 以一当十
孙悟空碰著如来佛 -- 认栽
孙悟空的`金箍棒 -- 随心如意
孙悟空大闹天宫 -- 慌了神
孙悟空封了弼马温 -- 管它官大官小
孙悟空借火扇 -- 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变土地庙 -- 尾巴难藏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 炼结实了
孙悟空打筋斗 -- 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七十二变 -- 神通广大
孙悟空戴上紧箍 -- 有法无用
孙悟空关进老君炉 -- 三魂冒火,七窍生烟
孙悟空赴蟠桃会 -- 自己闯进去
红娘挨打 -- 成全好事
严嵩做寿 -- 照单全收
苏妲己请客 -- 众妖齐全
杜十娘的百宝箱 -- 全部家当都在里头
来俊臣审酷吏 -- 请君入瓮
杨二郎的兵器 -- 两面三刄
杨五郎当和尚 -- 半路出家
杨家将上阵 -- 全家出动
杨志卖刀 -- 无人识货
李鬼劫路 -- 欺世盗名
李逵打宋江 -- 过后赔不是
李林甫当宰相 -- 口蜜腹剑
吴刚砍桂树 -- 没完没了
佘太君挂帅 -- 马到成功
张飞上阵 -- 横冲直撞
张飞使计谋 -- 粗中有细
张飞睡觉 -- 口眼不闭
张天师捉妖 -- 拿手好戏
张生碰到崔莺莺 -- 一见钟情
张果老倒骑毛驴 -- 往后看
张果老倒骑驴 -- 怕见畜牲
张果老骑驴 -- 倒好
张顺浪中斗李逵 -- 以长攻短
林冲上梁山 --
林冲误闯白虎堂 -- 单刀直入,中了诡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 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林黛玉葬花 -- 自叹命薄
符坚逃到八公山 -- 草木皆兵
范进中举 -- 喜疯了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罗成的回马枪 -- 往后看
受禅台上司马炎废魏王 -- 袭用老谱
周文王请姜太公 -- 净找明白人
周幽王点燃烽火台 -- 千金一笑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洲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宝玉湘云哭贾母 -- 各有各的眼泪
孟良杀焦赞 -- 自家人害自家人
孟获见诸葛 -- 俯伏在地
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
南郭先生吹竽 -- 不会装会
项羽攻秦 --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赵云大战长坂坡 -- 大显神威
赵五娘上京 -- 穷语万千
赵五娘写家书 -- 难字当头
赵巧儿送灯台 -- 一去不回头
赵匡胤下棋 -- 独一无二
赵匡胤押江山 -- 大赌
赵匡胤爬城墙 -- 四门无路
赵匡胤赌钱 -- 输打赢要
闻太师回朝 -- 大金脸
姜子牙开算命店 -- 买卖兴隆
姜子牙火烧琵琶精 -- 现了原形
姜子牙卖面 -- 蚀了本
姜子牙娶媳妇 -- 老来喜
姜子牙算卦 -- 好准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姜太公的坐骑 -- 四不像
姜太公封神 -- 自己没有分
姜太公做买卖 -- 样样赔本
秦叔宝卖马 -- 背时了,穷途末路
秦桧杀岳飞 -- 莫须有
秦琼的杀手锏 -- 家传
秦琼卖刀 -- 腰里无钱
贾宝玉的通灵玉 -- 命根子
贾宝玉哭灵 -- 悲伤极了
袁世凯做皇帝 -- 短命
晋襄公放败将 -- 纵虎归山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 -- 医不好自己的病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徐策跑城 -- 头昏眼花
狸猫换太子 -- 以假充真
郭子仪做寿 -- 全家都上
诸葛亮见魏延 -- 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空城计 -- 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 -- 装模作样
诸葛亮斩马谡 -- 违心办事
诸葛亮征孟获 -- 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东风 -- 神机妙算
诸葛亮要丑奏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 -- 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 -- 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虚虚实实
诸葛亮当军师 -- 名副其实,办法多
诸葛亮的锦囊 -- 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 -- 有先见之明
唐僧西天取经 -- 多灾多难
唐僧念紧箍咒 -- 就这一招
黄汉升的箭 -- 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 -- 不服老
黄刿论战 -- 一鼓作气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下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败走华容道 -- 不出所料
曹操遇蒋干 -- 倒霉
曹操遇马超 -- 割须弃袍
萧何月下追韩信 -- 爱才;连夜赶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
崔莺莺送郎 -- 伤心
崔莺莺患病 -- 心痛还得心药医
得陇望蜀 -- 贪心不足
歇后语的故事12
张飞穿针歇后语: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成语故事-张飞穿针】:
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叫《张飞穿针》。
张飞是个五大三粗的猛夫,性格粗鲁,脾气暴躁,没想到他也会穿针,他也有心细如发的时候。猛张飞的战袍在白天的厮杀中被撕坏了,晚上在中军大帐喝庆功酒时,孔明激他说,这种细活张将军不会做,只有找个女工来才能缝好战袍。张飞不信,愿和军师打赌,说他不用女工,自己也能穿针引线缝好战袍,孔明于是和他打赌。油灯下,只见张飞鼓着牛眼,屏气凝神,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大气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穿着针线。
众人喝酒谈笑,想分散张飞的.注意力,然而猛张飞不为所动,张飞大眼瞪小眼,专心致志地做着女工活。他足足用了两柱香的工夫,终于穿好了针,缝好了战袍。
歇后语的故事13
大年夜,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联,到外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这时老母鸡带着小鸡去吃饭。“妈妈我们的天敌是誰?”小鸡问道。“我们的'天敌是黄鼠狼。”鸡妈妈回答。“我可不可以去给它拜个新年妈妈?”“那不可以。”妈妈妈严肃地回答。“为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它会令您害怕吗?”“它会吃掉你的。”小鸡被吓倒了,“黄鼠狼有这么可怕吗?”小鸡不信妈妈的话想一探究竟,趁着妈妈不在家,就往黄鼠狼家跑。小鸡跑得飞快,到了黄鼠狼家里,小鸡用手敲打黄鼠狼家的门。黄鼠狼打开门看见了小鸡,惊叹不已。“正好我肚子饿了,可以先骗骗小鸡然后炸吃掉,是把它做成烧鸡呢,还是做成白斩鸡呢……先抓到再做决定吧。”黄鼠狼若有所思,谋划着。
黄鼠狼干净拿出了一些米热情地招待小鸡。小鸡见了很感动:“黄鼠狼也不坏呀,是不是妈妈骗我的,可是妈妈不会骗人的,可能黄鼠狼可能也有好的呢。”小鸡不知道黄鼠狼这是笑里藏刀。小鸡吃饱了,黄鼠狼就把小鸡给抓起来,把它变成了一只烤鸡,黄鼠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后把骨头埋起来,不让别人发现。鸡妈妈知道小鸡不见了一直找它。
黄鼠狼开心极了,这个年过得可真有意义,哈哈,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歇后语的故事14
张飞穿针歇后语
一是说,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另一说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关羽张飞穿针的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张飞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因为他的性格和举止,后人便认为张飞是鲁莽之人。
早年间,张飞曾拜王养年为师父,王羊年看张飞是可塑之才,既教他习武又教他认字读书。但是,张飞做事鲁莽性急,为了改掉张飞性急的毛病,王养年便让张飞每天穿绣花针。张飞天天拿着绣花针,大眼瞪小眼的不知从何处下手,心里万般着急。师父王养年在一旁告诉张飞说,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都要多留一个心眼。
张飞听从师父的教导,慢慢地在穿针引线中,学会了粗中有细的道理。张飞曾经在阆中担任县令一职,当时,有两位妇人在县衙门前击鼓鸣冤。张飞便升堂处理案件,原来是两位妇人为了争夺一名孩子的抚养权。张飞观察到一名妇人文静柔弱,一名妇人强悍粗暴,张飞立即决定让两位妇人各拉小孩的一个手臂,如果谁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边,那么这位小孩就归谁所有。张飞一声令下,两位妇人都使劲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伤心。那位柔弱的妇人也留下了两行热泪,随之便松了手,而那位悍妇面露凶狠之色,只顾枪孩子,根部不顾孩子的感受。
张飞怒斥悍妇,不顾亲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没有怜悯之心,怎能养育好孩子。随后,张飞认定柔弱的女子拥有了孩子的抚养权。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特点。
张飞拆桥歇后语
后人在读张飞后,从这些故事中总结了很多歇后语,“张飞拆桥——不留后路”就是其中一个歇后语。这一歇后语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所体现。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队兵马南下进行讨伐,刘琮得知曹操率领大军来袭时,赶紧投靠了曹操。
刘备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敢和曹操正面对抗,刘备便领军向南方逃走。数以十万的百姓们得知刘备向南走后,纷纷跟随刘备逃亡。曹操知道刘备已经率军逃亡虎,急忙派遣手下将士曹纯率领精兵前去追击刘备。曹纯带队追击了一天一夜,在长坂坡看见了刘备军队。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有非常高超的军事作战能力,加上曹操训练有素,两军交战一段时间后,刘备军队败于曹纯虎豹骑兵下。刘备担心自己军队被曹纯全部击灭,便率领赵云、诸葛亮、赵云等大将骑马前行。曹纯将刘备丢弃的车马全数收回。赵云一看刘备的妻儿已于乱兵中走散,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刘禅找到。刘备担心曹操军队再次杀来,便让张飞回去断后。
张飞挑选了数十位英勇起兵,立马返回。张飞到了当阳桥上时,看见曹军大军降至。情急之下,张飞和士兵拆掉了桥,和曹军隔水相望。张飞在曹营中也有很大的名声,他大喝一声:“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曹军都害怕张飞,没有一个人前去对战张飞。刘备军队因此获得了安全。
张飞断案
两个歇后语说张飞断案的',“张飞断案--吹胡子瞪眼。”“张飞断案--有板有眼。”世人通过得知张飞的故事,一半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一半是通过《三国演义》的讲述。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位勇猛粗莽的将士,他不拘小节的真性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飞断案歇后语
“张飞断案--吹胡子瞪眼。”“张飞断案--有板有眼。”
张飞断案的故事
张飞这个人以他的勇猛、莽撞、仇恨恶势力而闻名。在刘备和关于当中是最不冷静的一个,刘备和关羽还常常教导他要沉下性子好好做事,可他终于是“孺子不可教也”,对待下属暴戾成性,以至于最后被部下所杀。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十多岁。
要说这个张飞上战场杀敌还可以,说起张飞断案查证,还真是不能让几个人信服的。
不过民间确实有个传说叫张飞审瓜的故事,一个女子抱着一个小孩路过瓜田,有个恶霸看上她心生歹意,可那女子不愿意,他便诬赖她偷他的瓜。
双方争执不下,结果闹到张飞那里去了,众人都来看热闹,看这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将军怎么个断案法。
恶霸买通看瓜人来诬赖女子偷瓜,张飞开始假装相信,后来让恶霸把家里的瓜抱起来。恶霸抱来抱去,抱了这个掉了那个,张飞横眉对着他说,你这个男人都抱不起来三个瓜,她一个女子又怎么抱得起来?何况她怀里还有个孩子。你说她怎么就偷了你的瓜了?
后来恶霸被严惩,连带看瓜的人也一起交出了贿赂的钱,这才送了那女子回家。
这个故事被传了下来,众人无一不对张飞另眼相看。
歇后语的故事15
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满载而归)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办法多
故事:
诸葛亮吊孝——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歇后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的歇后语02-25
经典的歇后语10-31
经典歇后语10-27
中秋歇后语02-08
鸟类歇后语01-02
猪的歇后语10-25
性格歇后语12-30
马的歇后语02-22
龙的歇后语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