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
饭桌上香喷喷的年夜饭,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电视上精彩的春晚,这!就是除夕!
这天,人们都停止了工作,大人们在集市上购买年货,为春节做准备。小孩子们放鞭炮,穿新衣,我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带着我去集市上买鞭炮。有一次我突发奇,问:“爷爷,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啊?”爷爷笑着回答道:“很久很很久以前,每到过年时,就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闯入村庄,祸害人类。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来驱赶他,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听后,我恍然大悟。
傍晚,爸爸装上鞭炮,开车带着我到长辈的墓前放鞭炮,说是为了给去世的长辈长辈“暖床”,让他们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不再寒冷。我也十分积极,从车上拿出炮台,放上双响炮,那双响炮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飞上了天空,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传入耳朵,不得不令人产生爱慕之情。结束后,爸爸又从车上拿出水,把那一区域淋了一遍,又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残留的火星后,才驾车离开。
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这时,无聊的人可能会打打牌或看春晚。到了12点,家家都会拿出一挂“新年红”,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人人们还会“烧香山”,祈求在新的一年内得到保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而现在,有些习俗正在慢慢消失,而我们正是这些习俗的继承人,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2
我们这里的春节,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这天,我们要祭灶王,要把甜东西祭给他,这些甜东西是叫他上天给我们讲好话的。在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二十七左右,是人们扫房子的时间,老年人要在这段时间做好馒头、豆包子、菜包子、枣馒头、黑馒头等面食,等着自己的儿女回来过年。
在腊月二十八或者腊月二十九这天,我们会赶集,安排这么一个集呢,就是为了让我们把家里缺的东西买上,集市上的摊点可多了!有卖对联福字的,有卖水果的,卖菜的,卖零食的,卖小吃的,卖烧纸的,卖清洁用品的,卖锅碗瓢盆的,卖衣服的……现在禁止买卖烟花,人人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如果放在往年,还有卖烟花的……几乎样样都有,集市上的东西其实并不便宜,但是集上照样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你在这里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提醒人们出示健康码的扩音机的声音,显得吵闹、拥挤,但人们乐此不疲。
到了除夕,要回老家祭祖,然后晚上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很热闹也很幸福,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会吃饺子,饺子要吃白菜馅儿的,里面有豆腐,寓意有福。
初一这天我们要拜年,初二要回姥姥家,初三初四会走一下亲戚家,初五初六会出去爬爬山,欣赏一下大自热的风景。
等到了正月十五,这也是热闹的一天,在这天我们要吃元宵,看花灯,有的灯缠绕在树上,树木便发出了不一样的颜色,眼花缭乱,有的弄上点星星之类的装饰品,一闪一闪的,也非常漂亮,还有灯谜,各种各样的灯谜,只可惜我一个也没有猜出来。
这些灯到了十七这天才会拆,因为十七这天,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上学了,年也就过完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3
新年到,迎春欢,一年之间最快乐、最热闹的时间莫过于过年那几天。大年三十的早上,公鸡还没打鸣时,就已经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了,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车水马龙。
这几天家里也忙了起来,从早晨忙到晚上,买菜、做饭,家里的菜板一直“哒哒哒”的响个不停,菜刀一直也没闲着,忙碌了这么久,谁还不是为了今天晚上的团圆饭呢?
按照家乡的习惯,年夜饭必须有饺子,寓意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有福气,而且饺子里必须放一枚1元硬币,饺子里放硬币是来自于农耕文明时,劳动者对新的一年财富美好的祈愿。包饺子之前必须先洗干净硬币,而且只准放一枚。一年里只有这天才能吃到这么独一无二的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那真是莫大的荣幸!
“喂喂喂,快来帮帮忙!”就这样,我被叫进了厨房帮忙了,起初我是表示拒绝的,但是一进厨房,我就被一种饭菜的香味给迷住了,拒绝的心思瞬间就没有了,但我的任务只有洗硬币,实在忍不住想在厨房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有1秒钟,我进进出出厨房,只为多闻一闻饭菜的'香味。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但妈妈好像没听见一样。我看着钟表,一刻钟…十五分钟…半小时……终于开饭了,我冲上桌子,猜想着哪个是包硬币的饺子。“这个?不是,这个?还不是…”吃了多少个饺子早已经不记得了,筷子一放,我提前退出“战场”,结果包硬币的饺子被一旁的妈妈吃到了,也对,谁让她忙活了半天啊。我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就这样,看着春晚,伴着烟花,桌上的大人在谈笑,窗外的烟花在喧闹……我睡了。
或许,陪伴才是春节最该拥有的气氛吧。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4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5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人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并且会受益终身。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家乡,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框上,因此来辞旧迎新,增添了节目的喜庆氛。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古书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春联之所以仍被称对“桃符”是因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春节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摆成一桌,一桌上什么都有,各种各样,让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家人有喝有笑,热闹极了!在打开电视看看春晚,真是安逸极了!
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每当春节来临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最后吃饱喝足了,有条件的还可以到楼下放放烟花、鞭炮,你看那烟花五颜六色的绽放开多美啊!你看那鞭炮一个个“裂开自己的大肚子”多壮观啊!你看那。……再回到家里又听得外面鞭炮和烟花声接连不断的又响起来。
接下来的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了,就是发压岁钱了!小朋友们收了压岁钱就可以买新衣服和玩具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才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
春节,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片中华的大土地上,14亿的人都在过着不同的节日,也就是这些不同的节日才制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传统节日的精华。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7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略有不同。我是榆林人,有趣的榆林春节容我与你道来。
榆林人的春节,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才算基本结束。榆林人讲究过富年,对于年货的准备极为重视,腊月里踏进集市会看到一派热闹非凡的红火景象。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榆林人要送灶王爷上天。农村有一些地方会吃上一顿猪肉烩粉捞饭,还有一些地方吃上一顿杂面,燃放烟花爆竹,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忙前忙后做年茶饭。年前几乎家家做油馍馍。油馍馍是用水兑上软米浸泡一夜后捞出来,再在碾子上碾成面,再兑水揉成团,发酵一夜,然后做成环状,在油锅上炸熟即可食用了。
油馍馍讲究小巧玲珑,颜色金黄,味道鲜美,醇香可口。
榆林人腊月也要蒸白馍馍。白馍馍上还要点上可食用的红红绿绿,图个好吉利。
我们榆林人过春节准备的`特色美食还有“拼三鲜”,这可是一道大菜,它烹制繁杂,用料众多,有红烧猪肉,炸丸子,炸佛手,炸酥肉,煮羊肉、鸡肉,涮片粉,蒸酥肉,水丸子,做出来后那真是稠稀相间,色香味俱全,诱人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
榆林过年美食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也不少。在我们名满天下的老街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万佛楼、钟楼、鼓楼的楼台上有陕北民歌、戏曲、说书表演,街道上张灯结彩,各路秧歌表演热闹非凡,到处欢声笑语。
榆林的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榆林过大年。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8
“爆竹声中一岁除。”寂静了一个寒冬的村庄因为春节的到来而变得分外热闹。
在我们大荔县,春节氛围会特别浓郁,家家户户贴对联、蒸馒头、扫房、祭灶王……其中最令人激动的是贴对联了,因为我家每年的对联是由我指导贴上去的,我当然很有成就感了。
贴对联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分别有横批,上联,下联,倘若横批是由右往左写,那么上联应该贴到右边,下联就该贴到左边,如果是由左往右写,那便反之。
贴对联时,不光要分清楚上下联,更要注意贴好后的形象,上下两联顶端与末尾须一样齐,则横批就得贴到最中间的位置,否则,很容易闹笑话。
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是:往年都是女人做饭,今年“皇太后”下了“懿旨”,成年人必须每人做一道菜,我们小孩子则在旁边啃着西瓜,看着热闹,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终于开吃了!原来我们家竟有如此多的大厨呀!若不是下了命令,我还发现不了我们家竟然卧虎藏龙!
先是奶奶做的土豆鸡,香甜可口;妈妈做的麻辣虾尾,又麻又辣;到了我家大神级别的`伯伯做的香辣大虾;爸爸做的清蒸鲈鱼,那味道真是令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呀,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刚得到赞赏的伯伯和爸爸就有点飘飘然了,兄弟俩异口同声道:“我们大神级别的,怎么能天天做饭呢?”我故作严肃的训斥:“骄傲使人落后,爸,你们可不能骄傲哟,”顺带做了个鬼脸,惹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热闹的春节便在我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渡过了,真期待下次的春节呀!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9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就是一盏盏红灯笼、一副副春联、一朵朵烟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那红光耀眼极了,仿佛在宣告节日的来临,给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庆。大人们忙着做年菜,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人们纷纷把新买的春联贴到门上。“贴春联”这个习俗的来头可不小,春联源于桃符,王安石诗句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它。渐渐的,桃符演变成了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也从明朝开始盛行,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每逢春节贴春联,便想推广,于是要求金陵的所有人家都要将春联贴在门上,有一户人家因为事务繁忙忘了贴,刚好被微服出巡的朱元璋看到了,他亲笔题写了一幅送给他们,这户人家就把这“限量版”的春联珍藏了起来,至此以后,人们都在春节贴对联。春联的贴法也很讲究,上下联位置不能贴错,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它不仅是我国语言魅力的独特形式,还是一个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夜幕降临,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到了,他们纷纷下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开始燃放。烟花的种类可多了,孔雀开屏、百花齐放、火树银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放完烟花,就到了守岁的环节,在这个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夜宵,为的是让父母健康长寿,家人幸福平安,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
春节的习俗真有趣,挂灯笼、贴春联、守岁、放烟花……不仅营造出了欢乐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0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是山东济宁,我们到了过年,几天更是热闹了。
在那一天的晚上,我们都会去逛年会,说是年会,无非就是来准备年货和供小孩玩的。年会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应有尽有,有套圈,烤肉,玩具,鞭炮等等,我到了那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尝一遍,并且,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灯,形态各异,但都是发的红光。我们那儿的`年会,可不止如此,年会上还有一个马戏团表演,只需要买一张票就能进去,那里面的动物那叫一个神,仿佛和人一样,人说什么,它就干什么,让人匪夷所思,比驯服的狗狗还听话哈。每个年会我都会去,目的不是看表演,而是品尝一下美食,好吃极了。逛完了年会,人们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大街上只剩下那几盏灯在暗中发着光。
到了家,我们那儿还会走亲访友,那时候,我一天收到了好多礼物,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但也要跟着大人东跑跑,西跑跑,一天下来也很累,但心里也很高兴。
吃完年夜饭,第二天早上时,也是我最期待的,在我们的村口,正中央摆了个大舞台,会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听的云里雾里,只坐个小板凳上呆呆的看,听乏味了,就找几个小朋友去玩,可开心了。这虽然不是风俗,但每年都这样,自然我也就称风俗了。
在二月二,我们都会去剃头,说是辞旧迎新,并且还会把黄豆用调料腌好,放油锅里炸,我们俗称“蝎子爪”,防止家里有蝎子,一个又硬又小的豆子,但味道还可以,一咬嘎嘣脆,吃着可带劲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呢?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1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日子,在这一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拜访,小朋友们凑在一起玩,其乐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绝技:面。她亲自揉面,搓成条状,再放汤里一煮,香味都可以飘出去好远。奶奶边揉面,边跟我讲起了故事:“你知道为什么生日和过节要吃面吗?”我摇摇头“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为这个代表着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哦,原来我只听妈妈说过,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饭。外公说:“来,云儿,我敬你一杯。”说着,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饮料:“祝您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外公笑了一下:“祝你学习进步,逢考必过。”
吃完了饭,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准备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奶奶端来了一个盘子,上面放着5个红包。“哇!”弟弟妹妹们欢呼着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个了。我把它拿起来。“啊,全是零钱!”他们看着红包,愣住了。我打开红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动的跳了起来。奶奶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无论多少,都不能贪财,不能贪心,否则会引来大麻烦。”“唉!”弟弟坐地上“压岁钱又没拿到最多。”我们都笑了。
过年,长辈们反而会更忙,所以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这正是过年的意义。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每年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会放爆竹,杂样的儿,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里啪啦……”声声映入我的耳帘,我揉揉迷离的睡眼从爆竹声中惊醒。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腊肉香肠,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肠是把肉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外婆会把腊肉香肠挂在灶台上,挂个数月,到过年我们回到四川故乡,外婆便会把它们摘下来招待我们。
从腊月三十开始,铺户们就陆续地上架春联、鞭炮、花灯、孔明灯,这都是只在这个节日出现的。在街巷里,吆喝声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复杂了些,“卖糍粑喽!香蓬蓬的糍粑,新鲜出炉喽!”“冰粉!酸辣粉!凉皮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来两个叶儿粑,再加个糍粑嘛”“好嘞,等起……”这一声声吆喝声,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来到一家卖红糖糍粑的店,脚步不自觉得停了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铺上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红糖糍粑,红糖汁从那白洁的糍粑上流下来,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从未从那糍粑上转移下来,好似我一转眼,它就会被别人买走似的',外婆笑了笑,刮了刮我的鼻尖。“老张给我乖孙女儿来两个”“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糍粑,感到心满意足,”小馋猫,这么好吃嘛,汁都吃得满嘴都是。”外婆边拿纸给我擦嘴边说,我笑盈盈不语。来来回回,大街小街,逛来逛去,不亦乐乎。“嗝-”终于手里东西提满了,肚子也填饱了,“小馋猫,不早喽!回家喽!”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手里提满了年货,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3
春节想必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吧。春节的习俗呢有很多,每一种地方过年的习俗都不一样各种各样。
以我家乡的风俗呢就是过年吃年夜饭,我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意味着新年新气象,穿新鞋子意味着走新道路,所以小孩子们大年早上早早的起床,穿上新的衣服跟鞋子。跑出去放鞭炮一个接一个,街上都是拜年的人。小孩子们过年给长辈跪下磕头就会收到丰满的红包。外地工作的人们这时也回到家,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当然大春节的习俗可不止这么点,例如大人们拿出年前买的年货,小孩子们你争我夺的抢来抢去,大人们还忽悠小孩子,让小孩子把红包给大人收着。大中午头去吃饭,一大家子的人凑在一起,聊着这一年的丰收跟不舍,小孩子们则跟许久未见得哥哥姐姐们出去玩耍。
春节到了晚上电视上面播放着春晚的节目外面的鞭炮声接连不断,到了春节后一天我们通常会去姥姥家然后去妈妈的怀里撒娇,请求喝饮料吃糖。
春节的气息味会越来越浓烈,拜年的人们买拜年礼去家里做客。一到过年家里的酒啊、奶啊,什么大礼包小零食都会囤的满满的,那时候小孩子就开始撒欢了,以及因此有许多小孩挨揍了。
年后就是小孩子开始玩了,年味也越来越小了,但是还有一些仍然存在的风俗,年后有许多人家也会重新播放春晚,再观看一遍,春节的`风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都有自己家乡的一定趣味。
在外忙碌了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春节回到自己温暖的家,跟自己家人聊这一年经历的大风大雨。
我们的节日风俗还有很多,但是春节的习俗是最独特的了,我也喜欢我大春节的风俗习惯,我们将马上迎来新的一年了,春节的欢呼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4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山西大同也不例外。从小年开始,大街小巷就开始扭的扭,舞的舞,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春节这场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子”。在二十四这天,人人都要大扫除。也是在这天人人都要开始囤年货啦,就好像表演前繁忙的准备工作一样。
日历一张一张地撕着,转眼间春节就到了。六点钟,迎着第一缕阳光,每个人都睁开眼睛,兴奋地从床上跳下来。贴必不可少的窗花、对联,一个个生动的窗花,活灵活现地在窗户上舞动。到了晚上,年夜饭那当然是家家都吃,除了饺子之外,大同人必吃的就是“糕”了。酱油、鸡蛋、糕碾碎,香味一下子喷发出来。吃糕同时也有着“年年高”的好寓意。而且吃糕的时候,一定要嚼两三口就咽,不然就别想再咽了,它会牢牢地粘在你的牙齿上。
到了初一,家家都要串门,只要亲戚够多,红包就可以接到手软。然后爸爸妈妈会和你说一句他们都不相信的话:“我们先替你收着,等你长大了再给你!”
初二到初三,正是大家伙儿玩儿的时候,庙会人声鼎沸,彩旗迎风飘扬,仿佛招呼着往来的人们。但在大同比庙会更胜一筹的就是冰灯了。城墙底下的大冰灯无比壮观。售票口处的队伍就像是长龙,没排个三四个小时,你绝对进不去。而城墙上的冰灯也是一年一个主题。十二生肖个个都栩栩如生。就算冻得手脚僵硬,人们也都是愿意走完全程。
在大同,过完初五人们就都安静了,这场喜乐的演出暂时拉上了帷幕,等待下一个高点的到来——元宵节。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新年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新年的来历说法海量,其中最为常见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年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国内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新年,风俗自是数不胜数的。比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大家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由于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筹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推荐自己新年开心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春节使大家孩子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小孩们,母亲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需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大家家,春节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爸爸妈妈保管的。从书上我还要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块推荐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孩子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大家的家里,摸一下熟睡的孩子子,从而造成孩子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大家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会让孩子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大家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叫做了“压岁钱”。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风俗与新年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春节】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1-0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5-22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2-19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10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11-06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满分作文04-06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11-1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通用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