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报社的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实习总结《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实践职务: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x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
系 别 :
班 级 :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
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4
这个寒假我到《武汉晨报》经济部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经济部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主要负责经济民生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参加物价局组织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当天我们参观了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下一些数据信息,写经济新闻数据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5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5分钟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学了将近三年的新闻,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在我单独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情人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大洋百货和王府井百货转悠了半天,问了七、八家珠宝专柜,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采访,从促销员到顾客全都拒绝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很是尴尬。这几次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原来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识[文章来日中国],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啊,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正因为这样让我突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具有挑战性,很有吸引力,坚定了我要做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决心。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以前在学校老师也要我们写过会议新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新闻很难写。老师第一次带我去开的是一个农业工作会议,我很认真的做了记录,可是回报社写稿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稿子老师说不合格,后来老师告诉我,这种会议新闻一定不能绕着会议写会议,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会议精神。以后去开会的时候就比较留心了,现在写会议新闻已经很得心应手了。
除了老师交代的'一些采访任务之外,我还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新闻,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今天是猪年,我发现花鸟市场居然有一种宠物猪卖的很好,于是自己壮着胆子去做了一次采访,然后写了稿子发给老师,老师说题材可以,不过访问不够详细[文章来日中国],让我补充采访。当时听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受鼓舞,马上进行了又一次更深入全面的采访。这次从发现新闻到采访到写稿全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好。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5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平县《今日邹平》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习的今日邹平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习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
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近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习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
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所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报社实习报告08-15
报社的实习报告11-27
报社毕业实习报告08-11
报社暑假实习报告02-08
【精选】在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01-03
报社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08-10
报社的实习报告汇总8篇09-22
报社的实习报告集锦8篇09-22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集锦五篇11-09
实用的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