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的名言1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 道不同,不相为谋。
【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9】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0】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1】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2】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1】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2】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5】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的名言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的名言3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1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
1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
20、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论语》
孔子的名言4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过,则匆惮改。---孔子
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孔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巧言乱德。---孔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孔子的名言5
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6、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1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22、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24、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5、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2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3、不迁怒,不二过。
34、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5、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6、有杀身以成仁。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5、当仁,不让于师。
46、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49、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5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1、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5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3、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54、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57、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8、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9、子曰: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1、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6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4、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5、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6、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6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68、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69、以约失之者鲜矣。
70、(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71、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72、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9、贤哉,回也。
80、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8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8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83、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84、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85、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8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91、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9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93、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9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9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8、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99、子曰:"甬五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的名言6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不学礼,无以立。
3、有教无类。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5、刚毅木讷近仁。
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不学诗,无以言。
26、过,则匆惮改。
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巧言乱德。
6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的名言7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的名言8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1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5.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9
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孔子的名言10
1、吾何执?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9、以约失之者鲜矣。
10、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善治民。莫善于礼。
14、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15、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6、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17、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18、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2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2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2、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的名言11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13、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9、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3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4、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35、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36、——《韩非子》
3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3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4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5、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46、轻诺必寡信。——《老子》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4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5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1、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5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4、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59、——《左传》
6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知不知,上。不知知3.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这是古人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德为其首,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从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6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5、不学礼,无以立。
6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8、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6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2、孔子孟子
7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74、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75、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7、孔子名言
7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9、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8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6、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8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8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8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90、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3、兼相爱,交相利
9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5、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9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9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98、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9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00、孟子名言
10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10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04、——《孟子》
10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0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0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09、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10、庄子名言
111、去好去恶,群臣见素。
112、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13、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11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1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1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1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9、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22、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12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27、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28、韩非子名言
129、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0、老子名言
13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33、朝闻道,夕死可矣。
13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13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_'莀P'莀?山木》
1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40、释仪的妄发者,虽中亦不为巧矣
14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14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4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4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4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14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50、平时日只知苦练,也许有一天一下就做出惊人的成绩。因为,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1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2、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5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1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5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5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60、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161、名可名,非常名。
1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6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4、天下可运于掌。
165、孔子名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不学礼,无以立。
16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16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6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170、荀子名言
171、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72、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3、其进锐者,其退速。
174、这是古代仁人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按古人的训诫: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17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76、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77、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7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8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韩非子:
18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8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8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86、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18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88、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189、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19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9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19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94、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95、——《论语》
19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9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98、上善若水。
1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0、墨子名言
20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0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0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20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0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孔子的名言12
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7、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21、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3、学而不思则惘。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5、未知生,焉知死?
2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8、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4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6、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8、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49、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57、不学礼,无以立。
58、孔子曰:有教无类。
5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0、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6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2、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4、孔子曰:因材施教。
65、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70、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1、夫子莞尔而笑。
7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73、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74、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5、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6、朝闻道,夕死可矣。
7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8、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名言1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得思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的名言14
1) 君子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10)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 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14) 朝闻道,夕死可矣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的名言15
1、话不达则躁,话不达则隐,话不顾则见色。
2、所有的邪恶都应该被看到;一切都好,就要见颜。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人不懂。
4、有崇高理想的人,没有生存才能伤害仁,只有杀戮才能成为仁。
5、得到三个朋友的人失去三个朋友。朋友直了,朋友明白了,朋友多了,就好了。朋友然后皮皮,友好的软,朋友然后奉承,一个损失。
6、高尚的人有他自己的一切,然后他寻找所有其他人。
7、性是亲密的,实践是遥远的。
8、生气了,高兴了,忘记了,不知道老了
9、善良的人不担心,知道不怀疑,勇敢的人不害怕。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去学习,去判断,去仔细思考,去辨别,去认真行动。
12、一个人准备成功,一个人准备成功。
13、如果你看到一个圣人,试着和他平起平坐;如果没有,那就向内看。
14、有钱而贵,是一个人的欲望也不随它的方式,不得到的地方。贫穷和卑微,也是一种罪恶。
15、大德不超过悠闲,小德也可以来来去去。
16、因为政治上的美德,如北方的.地位和星辰。
17、君子使人美丽,而不是使人邪恶,而是使人邪恶。
18、一个绅士有九种思想:看、听、想、想。外表和思想,言语和思想忠诚,事情想尊重,怀疑和要求,怨恨和困难,想公正。
19、没有远见,一个人注定会在事后遇到麻烦。
20、直接错的都错,再错的人;举起所有对的错,然后人们不服从。
21、我整天什么都不吃,整晚都在睡觉。
22、儿子绝对四:不意,不一定,不实,不我。
23、过去的不能被劝戒,过去的可以被追求。
24、做官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做官。
25、不怒不开,不细不发。把一个角落抬高到不了三个角落,那么就再也抬不动了。
26、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善良的老人,敏感的追求着的人。
27、很少的时候,血是不安定的,退出了颜色;也坚强,只是,在战斗中放弃;而且老了也自自然衰,退出来了。
【孔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孔子名言名句07-15
【热】孔子的名言11-30
孔子的经典教育名言名句06-06
论语孔子语录12-28
孔子座右铭语录汇总100句07-07
孔子名人座右铭短句90句精选08-26
乐观的名言05-16
古代经典名言04-24
巴尔扎克名言08-05
歌德的名言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