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时间:2023-07-16 08:33:15 满分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满分作文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分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满分作文四篇

满分作文 篇1

  爸爸是摄影记者,妈妈喜爱旅游。踏着他们的足迹,我见过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到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去过远古的黄河故道……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于黄河南北的长城。

  我梦魂萦绕的长城,你好!

  孩提时代,爸爸相机里的长城就给我的梦幻扮上一抹神奇瑰丽的色彩,巨龙的'雄姿,衬着蓝天,绕着白云。总想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爸爸却故作神秘地不回答:“你只有站到了长城上才知道它是谁!”虽然是懵懂地点点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祖先、对民族、对祖国的一种神圣情感。

  终于有一天,我登上了长城。爸爸抓取了我的一个镜头,成了我至今珍爱不够的照片,那是攀登最陡峭的一段,我仰起的脸上全是汗珠,手脚同时用劲,既显可爱又透出几分豪情。这是难忘的一次经历,也是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底片上曝光。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尽情地遐想着;广阔的天宇下,古老的城墙在群山万整间绵延伸展,跌岩起伏,宛如一条灰色巨龙横卧在华夏大地上。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种伟大,这种雄浑,就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

  我站在那坚固的灰墙上,发自内心地喊着:“长城,你好!”

  塞外强劲的风夹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延循着古战场的遗迹,我眼前浮现着镇守边关的戚继光,同清兵决战山海关的李自成,仿佛看见正在燃烧的抗日烽火,听到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

  你好,我的长城!永远难忘的长城!

满分作文 篇2

  端午,这个对于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它有一缕淡淡的思念,随着汨罗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烂上百年的身朽。然后,慢慢祈祷……

  来长沙有两年了。我很不想过端午节。尽管每年到那几天,父亲从超市中各种馅的粽子,也不能磨蚀我对粽子一种本能的纯朴。反而,那些馅确实点缀了表面,可却使我对粽子的热情减少了。

  在我的家乡,在被我用水彩笔乱涂一气,有点丑陋的老家,是我唯一的依靠。每年端午节,父亲点里的`员工与我的挚亲围坐在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圆桌上。在那一堆鸡鸭鱼肉的旁边,总会放着用白绳系好的粽子,周边还有用碗盛着的白糖。那些粽子,是外婆的手艺。我从小就由外婆、外公喂养大,对外婆所包的粽子也有一定的了解。我拿起剪刀,把白绳剪开,将棕皮剥开,用白色糯米所做的粽子也就呈现在眼前。好香,那香有点特别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

  外婆身材很矮小,况且又在乡间长大,所做的粽子自有一番风味。或许这就是乡味吧!有点似乡间小路上,有滴过露珠的杂草是土乡味,可撇点白糖后,又是一番韵味。这时,大人们纷纷对我说:“少撇点糖,吃多了糖可不好!”我不听,继续放肆地撇着。外婆这时,就会闻讯从厨房里小跑出来,抓起一把筷子,往我手上打,直至我的哭声,喊叫声淹没了整片大人们的交谈声,外婆才住手。

  现在,外婆、外公都已去了衡阳照顾弟弟。每当我去那儿玩时,我总会问外婆:“外婆,糯米粽子我什么时候才会再吃呀?”“没机会了!”外婆身上的乡土情似乎越淡了,也不在打我了。

  清晨,妈妈跑过来,大声吆喝着:“今天早上吃粽子!”

  “什么馅儿?”

  “豆沙!”

  3又见端午

满分作文 篇3

  我的语文老师,她有高高的个子,一头微卷的长发,好看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特别漂亮。

  我们都特别喜欢上她的课。每次她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深的理解课文,她都会让我们分不同的角色去朗读课文,有的同学朗读的时候没有情感,语句比较空洞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候老师会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然后自己一遍一遍深情的朗读给我们听,直到每个同学都理解为止。有时为了让我们记住一个成语,她会讲个小笑话。

  我是一个经常犯错的学生,有时听写、默写会写错,有时上课讲话没自制力,老师经常找我谈话,像妈妈一样给我讲道理。

  记得一次故事比赛,比赛前我特别紧张,老师就把我叫到她身旁,蹲下来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说:“你不用紧张和平时一样正常发挥就好,老师和同学们都支持你”然后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此时的我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紧张和害怕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我赢得了比赛。

  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老师你辛苦了!谢谢您!

满分作文 篇4

  春秋时期,风诡云谲,天威摇撼,诸侯国各怀虎狼之心,纷争频繁。既如齐国内部亦有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本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小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而成霸业。

  管仲实为大智者,这在当时及后世人看来,似乎只有鲍叔牙独知。鲍叔牙曾与管仲一起经商,分财时,管仲多得,鲍叔牙不以为贪,反怜恤他生活贫困。管仲屡次做官而被君主免职,鲍叔牙不认为他不贤,知道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失败逃跑,鲍叔牙不以为管仲懦弱,知他顾惜老母。管鲍之交,难能可贵。

  然而,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到底死了,君位被小白捷足先登了。公子纠死时,同时辅佐他的召忽为他而死;管仲却没有选择去死。关于这一点,即使像孔子的贤弟子子贡、子路都因此看不起管仲。按照“君君臣臣”之礼,君敬臣忠,君主死了,臣子应当奉命相陪,岂可苟活于世?

  可见,智者确难被识别。管仲非愚忠之人而已。

  然而,管仲终归是个幸运的人。等到小白成为齐桓公。齐桓公虽然也忌恨管仲曾箭射自身,但却被鲍叔牙的肺腑之言打动,鲍叔牙认为管仲的`才华百倍于己,竟转而为管仲亲自松绑。鲍叔牙道出真相,是诚;齐桓公因而相信了管仲的才华,这是自知之明。

  后来,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像管仲奉齐桓公之命征讨楚国时,其理由就是楚国没有向天子纳贡,也使昭王无返。楚国便同意缴贡。而齐桓公后来陈师准备伐楚时,说的却是,我军如此厉害,你们岂能抵挡?反被楚君怼回去了,最后还是讲和了。两相对比,足见管仲的大勇大智,桓公临机应变力反显不足。

  大概也因此,孔子亦针对子路、子贡的狭隘认知评论道,管仲虽未以死效公子纠,却使天下免于更多的兵戎相见。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普通百姓只有填于沟壑而浑不自知了。孔子甚至因此罕见地将管仲定格为“仁”者。

  是的,我觉得管仲之“仁”,不光体现在使天下少了乱战,也可从他助周王平戎有功时的表现看出来。当初周天子本想以上卿之礼犒慰他。而管仲确认为,自己不过是低微的官员,周天子身边的国、高二位上卿尚在,自己如果僭越礼法,天子又该如何对待真正的“上卿”呢?最终他以下卿之礼受赏。管仲这一行为,既在形式上维护了周天子的体面,也在谦卑中展露出自己的大贤。

  虽然孔子也诟病过管仲有铺张、僭越礼法的行为——《论语》中,孔子曾说他效国君树立塞门,且多家臣。但从总体上说,在那个非常的时代,管仲的智、仁、勇“三达德”,是被当时的时代充分证明了的。诚如孔子所云,“可与共学,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管仲通身的文武艺,在各种权变、机宜中显得与众不同。学浅者,从小处怀疑他的才德;而只有懂得其中玄妙的人,才能对他大加叹赏。因此当时独有鲍叔牙知,后世又只有孔圣人独识。

  管仲,特殊时代的巨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