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高中作文集合九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作文 篇1
秋,硕果累累,色彩缤纷,都说是丰收的季节。看那开得恣肆风流的菊花,看那满山红叶,的确美得让人眩晕。但,我不爱秋天。 我不爱秋天,不是因为天气寒冷,而是它让我觉得没有希望。它不像春,万物复苏,象征新的开始;它不像夏,声声蝉鸣彰显生命的意义;它也不像冬,朵朵腊梅寓意坚贞不屈;秋,在我看来,就是生命飞速流逝的季节。 家门前那棵银杏树,又高又粗壮,粗糙的树皮尽显它历经百年的风霜。银杏生长的缓慢,奶奶说它起码三百岁了呢!可即使年岁再久,也抵不住时日的侵略。它一树翠绿的叶子,在秋风里摇摆,摇成金黄,缓慢飘落。
我承认这是很美很浪漫的,小时候的我犹爱这美得令人窒息的场景,可现在才明白,每凋零一片金叶,银杏的生命就衰弱一分呐!有谁在贪婪的欣赏这并不少见的美景时,想过它生命的消逝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轻轻抚摸银杏的树皮,想读懂它。春,它长出嫩绿色的芽,孕育生命的蓬勃;夏,它积攒着能量,期待并盼望在秋天长出希望的果实;秋,它终于成功,结出了满含泪水与汗水的果实;冬,它终于到了该沉寂睡梦的时刻了。。。。。。一年四季,一个轮回,每一年都是如此度过,它寂寞过吗?它劳累过吗?它想过放弃吗?我紧抱树皮,轻声问它,无言。
老银杏,三百年的孤独、风雨、轮回,你是怎样度过的啊!是否也有人曾想我一样,对你感叹过呢?多少人只是欣赏你的美,多少人只是品味你的果实,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你的呢?回答我的,只有漫天寂寞的枯叶。 又一寒冬过去, 老银杏又长出了碧绿的嫩叶,真好,春又来了!我怕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心仿佛也被这绿色渲染的.温柔。绿色,这清新的绿色,淡雅的绿色,美丽的绿色。难道,老银杏的职责就是生长与结果?也许冬还会来,也许它的落叶还会凋零,但它总是那么坦然的接受着寒来暑往,春花秋月,因为它有绿色陪伴,有希望陪伴。 我看着树上嫩绿的芽儿,仿佛听到它温柔的绿色心跳,听到它对我轻轻的灵魂耳语。
高中作文 篇2
在城市的边缘,有一条小小的河,寂寞的,许多年以来一直寂寞的在流淌着。
在这条小河的旁边,在临着小山杂草丛生之中有一间小房子,有着两间小房间的房子。屋顶的瓦,是老式的,很旧很旧了,却还完整着,以保护着这个小小的房子不会被一场又一场的雨而打倒。墙上的白灰掉落了些些许许,没有让这墙变得难看,倒反而增加了几分另类的美感,不经意的看去会以为这墙上是画了些什么吧!
小房子的两间房都是没有窗户的,却有着两个门,一间房一个门。难道,这两间房竟是不相通的吗?
小河的上游是山,成片成片的山,小河的下游也是山却也会夹着些田与地了。只是,沿着这条河,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你一直走着,走的再远,却发现都不会再有第二个房子了。
一直以为,这个小房子应该是没有人住的吧!因为那两扇门一直都是关着的,却也一直没有走近去看过,那关上的门上是不是也还挂着锁。
只是当有一天,那两扇门却开了,在夜晚就要来临的时候。
一个瘦弱的身影,一个孤寂的身影,从河上游的山里慢慢的走了下来,到了这个小房子前面,只轻轻的推着,就那么容易的推开了那门。
房间里很空,只有简单的一个柜,两把椅,一个凳,一个用砖头砌起的已经烧的黑黑的小灶,一个小锅,一两个碗,一个桶。
真的,就只是这样,看的很仔细了,两间房里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就只是这些。
哦!不对,其实还有的。在对着门外的墙上,两间房相同的地方,都用什么挂着一朵红色的什么花?走近了些,看的仔细了些,是两朵玫瑰花,一间一朵,一对的玫瑰花。
觉得那花应该不是真的吧!虽然很红很艳,还连着绿绿的叶,想来应该是那种假的塑胶花吧!没有很奇怪,会是两朵假的花,却有点想不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两间房里呢?还那样的一朵一朵的挂着。
瘦弱的身影是位老者,一个脸上除了沧桑已经找不到任何表情的老人。
老人提着桶,脚步艰难的从房间里走出来,走向寂寞的河边。老人身上的衣服已经看不出颜色了,脚上的鞋却是双结实的千层底,一步一步,虽然艰难却也有力着。
以为老人是要来河里提水的,甚至还有些担心,老人会提得动这一桶水吗?只是,却没有。
老人走到了河边,却放下了桶,然后低着头,看着河边的岸,然后一步一步,原地踏着,转着,好久好久也不曾停下。
怎么呢?这是怎么呢?
老人坐了下来,对着缓缓流着从未停下的小河,慢慢的坐下了。
老人很安静的看着小河,很意外的,发现老人其实不全是在静静的看着这河,老人的嘴还在动着,一下一下,像是在说着什么?
对,是在说着什么?老人是在对着小河在说话,只是在说些什么呢?却没有办法听见。只是,凭感觉,老人这话一定不是对河说的,一定是有个人,有个只有老人才知道老人才感觉得到的人存在着。老人是在对她说着话,说着想说的话,说着不得不说的话。
因为,不一会以后,老人竟从桶里拿出了那花,那两朵红红玫瑰花。再看看,那小房子,那两间房,那墙上,那花真的不见了。
老人把花一朵一朵的放在了河里的水面上,一朵一朵的,看着那花随着那河水,那寂寞的河水流向了下游,不知名的地方。
老人的眼光,随着那花,追着赶着,不觉间,似乎是流下了泪,抬起手在脸颊不停的拭着,拭着那伤心的泪。一定是的,伤心的泪。
花随着河,流走了。泪随着心,也流尽了。而光明,这白天,也随着这黑夜的侵袭狼狈的躲进了山的那边。
提着桶,老人往回走了。夜晚的天空,真的一点亮都没有了。只是,老人却好像一点也不怕这夜的黑,还是那么艰难的走着,只是无形里,却感觉那脚步里多了份轻松,一份不小的轻松。
轻轻的拉上门,老人又向着河的上游,那成片成片的山里走去了。
像个迷,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言语,从开始到结束,似乎只有那条寂寞的河会懂这里面的故事吧!
老人往山里走去了,山里不也是没有人家的吗?不也是没有房子的吗?那,他要去哪里呢?那么艰难的脚步,要走向哪里呢?
只是,当第二天,那小河边来了三五个人,从山上抬着老人的遗体走向这河边,走向那小房子时,才突然的有些懂了那两朵玫瑰花的故事。
有种很心酸很心酸的感觉,在心间转着,挠着。生命,如此的脆弱,更是如此的冷漠。那老人,从生到死,一直都很明了着,坦然着。只是,如同这小河,他怎么也如此的寂寞呢?
高中作文 篇3
有一种爱,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在生活中,总有少不了它,有了它,就让我们更进一步,他是谁呢?他就是更牵挂。
夏日的熏风刮去来,暖烘烘的,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老人和孩子都在楼下乘凉聊天,一阵一阵欢笑声那莫响亮,风都吹不散。我坐在沙发上,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电话,姥姥怎没叫我下去玩,我也不缺。风穿过窗口抚摸在我脸上,我一点也没感到暖意,而是越发的焦急。
等了半个小时后,“嘟嘟嘟”一阵急促的电话终于响了,我喜出望外的拿起电话:“喂,妈妈”。我现在姥姥家,妈妈每天都在这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如果听不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坐立不安。接着妈妈又开始重复昨天的话了“作业完成了吗?吃住习惯吗?又和弟弟吵嘴了吗?没惹姥姥生气?”
我虽然觉得很烦,但却很高兴,不住地说:“没有,没有……”然后妈妈又问了“什么时候回来,我和爸爸都想你了,在姥姥家别乱跑,别总去街上玩,小孩子一个人在街上很危险的,没听说……”唉,虽然听过几千几万遍了,但是还得听下去,听惯了,一天不听就受不了,怕妈妈出了什么事,这已经习惯了,无论我在哪,妈妈都会给我打个电话,问我的`情况,不然就会寝食难安。每天这样听妈妈的“唠叨”何尝不是种幸福呢?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又给我谈她的光荣历史。她还说她在厂子上班时,每天到中午时,她一看表,正好是我放学的时间,妈妈就会想现在是放学时间,又是下班时间,街上车多,多乱呀,一个小孩在没人看着过马路多危险,万一我闺女过马路一不小心,或者……
妈妈说到这就不说了,跳过这句话又说“你知道吗,我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我想到这的时候,就觉得脑袋‘嗡’一响,仿佛听见手机响了,好像是你们老师打电话来了,这是我的心跳想打鼓一样,我别提又怕,直到晚上下班,回到家看到你,我这心才放下来。”我觉得有点可笑,我会出什么事,我不是好好的吗?妈妈这样想真是多余的。
我现在才明白,原来这是妈妈对我的爱,这是牵挂,像妈妈说的,她对我就是这样牵肠挂肚,我真的后悔当初说妈妈可笑,现在妈妈很少对我说这些了。
我经常仰望天空,想妈妈还是怎么样爱我的,而我是怎么回报妈妈的,我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牵挂过妈妈,此时鼻子酸酸的。
高中作文 篇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f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 "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d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高中作文 篇5
期末考试在起着寒风的那天,下着大雪的那天结束了,心里有种释然的感觉。就像一个被关在黑屋子里的孩子,因为关了太久的原故,压抑感笼罩着整个失落的心灵,走出屋子,看到了与黑相对的白时,全世界的白时,一种恐惧油然而生,想退缩,想退回到刚踏出的门槛。
一直生活在喧嚣忙碌的世界里,一时真的很难适应眼前的状况,是解脱后的失落,因失落而消沉,因消沉而绝望。冬天又到了,死亡的春也不远了吧。雪花又飘起来了,失落的雨应该紧跟在后吧。一年的光阴又挥过去了,20xx年的冬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了一个落寞的人罢了,在雪花飘落的那天多了一个凝望苍天的人罢了,匆忙的人群又有谁在乎这一幕没的'风景的画呢? 20xx———1988,十六年的光景仿佛是弹指一挥间,留不下任何回忆,不知道是过的太快了,没记住,还是过的太没意义了,没有值得记住的。
考试完后,同学们各自散了,招呼没打就散了。也许是放假了,要回家过年了,兴奋过头了,忘了打招呼。也许我是他们唯一一个没有打招呼的人,因为我们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阳光普照的国度,一个像今天这样满天飞雪的冰国。 校门依然带着那时入学所看到的铁锈,还是像监狱的大门,一点也没变。校门外的繁忙与刚入学那会儿的情景一样,不一样的是那天有过整片整片的阳光,有过整片整片的绿阴。
立在那发傻,在点想哭。原因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今天的确太冷了点。人真的都散了,车也都走了,朝着该走的方向都走了。雪没有停,停不下来了。这时才想起来,我也该回去了,因为大家都回去了。朝着公用电话走去,十分的冷清,拔下了家里的号码,我想回家了。
出来后又发呆,不知道有多久,但我想一直这样站到天地再次的混为一体,等着神圣的盘古再次的劈开新的世界。一切又从头开始了,带着没有悔意的步伐再次的远行,永不回头。那时我太阳应该更加的灿烂吧,那时的夕阳也许会染遍整个天空,那时的我一定会坐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伸手可触的云一片片的从我的上方飘过。带着迟暮的笑意,望着我想望见的云彩。
在飘雪的那天我回到了家,待了十六年的家。
高中作文 篇6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用这些成语形容春天的到来,我只会觉得俗不可耐。一把吉他,一片嫩草的田园,足以让我畅舒春意。
——题记
清晨,不知何处的鸟儿早已在树上鸣啾,而此时我还慵懒的在被窝里,揉着惺忪的睡眼。窗外的阳光洒在我长长的睫毛上,翘起了一个美丽的弧度,我不想打破这份宁静而唯美的画面,用心感受这春天的光临。不知何时,奶茶似有似无的香味传来,把房间渲染的格外温馨、惬意。
穿着一件粉色长裙,也去为春天增添美意。拿着相机,背起吉他,准备与大自然互动,去感受春天带给它的美好。清晨的露水还依稀在草尖儿上,并未褪去它的光泽,与其说它像珍珠般美丽,倒不如说它像一颗颗精致的钻石,经阳光的照耀把它点缀的更加绚烂多彩。小小的飞虫迎着清晨的朝露,轻轻的飞落在花蕊上,留下了一段美丽的弧度,它仿佛在吮吸着扑鼻的芬芳,不忍心摘下那朵美丽的小花,只能俯下身子学着小飞虫闻着这香味,它没有玫瑰的香浓,没有百合的纯香,只是一种淡淡的香味,那么普通,却让我着迷般的徘徊。这时,我的卷发早已被阳光照耀出金灿灿的颜色,我仿佛化成了一种昆虫----蝴蝶。因为蝴蝶才能更真切的接触自然。
湖中的几只野鸭似乎也为春天的到来欣喜不已,在湖中游个不停,欢快的用翅膀拍打着水花,偶尔也会出现两只野鸭并排游行,它们一唱一和,时而也会“高歌”一曲,仿佛彼此静静的畅舒心事,柳树的作伴给它们弄舞。我不禁拿起相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春天光临了每个角落。田间里的春天更为新奇,麦苗随风摆舞,犹如现实中的大海,这样的比喻不为夸张,眼前的景象足以证明。躺在麦田里,如地毯般柔软,望着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千姿百态,说不出它像什么。只知道它把天空装饰的更加美丽。手中的吉他也不约作响,不着调的哼唱,此时的大脑,我想是空白的,因为这种宁静、这种心跳让我接触到了最真实的.春。
春风拂过脸庞,少了份寒冷,多了份温暖。这种温暖曾被多人认为是母亲的双手,而我却觉得这是真真切切的春风。春风吹起了绿草,吹红了红花,吹开了冰河,吹进了人的心窝。站在桥头,望着流水,我认为初春的水是最清澈的。流水哗哗作响,仿佛挣脱了冰的束缚,欢快的歌唱,又如盈盈发笑的姑娘,那么柔美多情。就连丢一颗小石子的勇气都没有,生怕打破这春天带给自然的礼物,此时的我看到这种美丽的景色,禁不住作了一首小小的诗
春归
春色暖意人皆知,
回轮岁月不觉晓。
大畅惊魂撩人心,
地暖山河绿洲林。
万花竞放争婀娜,
物以非比辞旧昔。
复年春色又一季,
苏初朝阳映光辉。
吉他的伴奏,相机的拍照,让我享受这非人间般的美感,而实实在在的确是人间,低头看着脚上那双白色帆布鞋,它早已没有初到田园般的干净纯白,却沾满了泥土,我并非嫌弃,而是感到满意,因为这也是春天送给我的礼物,泥土的清香让我再次感到了田园的气息。
背起吉他,拿起相机,结束这一天的旅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段小小的旅程,我不舍得结束。可是已经“近黄昏”。就连春天的黄昏也别有一番滋味。
春天就像人一样,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它那么美好,使我想起心里泛起点点涟漪。我会把这个“过客”当作最珍贵的回忆。
——踏青
高中作文 篇7
高二文理分科时,我兴奋地选择了文科,想念那抹阳光。第一次随笔作业发下来,教语文的刘老师竟问我“谁是你的初中语文老师”,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还记得文章的题目是《与文学共舞》,老师的批语是“很高兴你有如次灿烂的文采和高尚的爱好”。我乐得不行,其实我一直都很感激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张老师。
初中四年,老师总是习惯地换来换去,教我们的数学老师有四五个,而语文老师一直都没变,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张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第一次作业竟然写了三遍才过关,只因为写的不规范。后来同级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班的字是写得最认真最板整的,我们的语文成绩也是全校最好的,我知道这与张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那时张老师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一方面我很得意,但更多的是压力,可下我得去读书去做笔记,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关于读写的笔记是我的珍藏,初中的积累简直可以和高中持平,内容现在看来虽然很浅显,但它的确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想念那抹阳光。其实作文和做人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
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知道张老师并不是表面上那么严格,他其实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一天早晨我到校后,三四个同学都说“老师找你”,原来是给我分析语文测试中我做错的几道题目。近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天办公室里的阳光,它透亮地穿过窗子,大度地洒在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也照在老师的身上,继而诺大的办公室幸福地开了花,您的慢言细语也格外亲切。临近中考时,张老师经常找同学谈话,鼓励我们冲刺中考,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次回母校,我和老师聊天感觉是那么亲切和幸福。现在我仍就喜欢文字,喜欢写作,十几年了一直和它在一起,也许以后也不会变了。正是如此,我才更加想念张老师,更加感激他。有些人有些事,我们的确需要用一生去感恩,那是渗透进我们生命力的东西。
高中作文 篇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致意思是: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死也无憾了。那么,这种寻求真理,重视真理体现出的是什么精神呢?是乐学精神!乐学,即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且以这种兴趣来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乐学可以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海伦·凯勒是聋哑盲人,所以他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总是用特别的方式教导她。比如在学习"water"这个单词时,安妮莎莉文会让清凉的水缓缓流淌过她的手掌。因为她对学习的热爱,海伦·凯勒也感受到了太阳光的温暖,暴风雨的力量,还有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的芬芳,正是乐学使她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其实,在每个人小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大自然,我们追赶蝴蝶,轻嗅花草,并在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实践我们做学到的知识。大自然是无穷无尽并且非常神器奥秘的,唯有乐学才能解开这一个个奥秘!
乐学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明朝的大学者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描述了自己年轻时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与其他的学生的优越条件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没有自卑羡慕。这是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乐学的人热爱学习和寻求知识,只要获得了知识,他们就会快乐满足,不在乎自己吃穿如何,亦不羡慕嫉妒他人,心静如水,波澜不惊。要想达到心灵安宁的这种境界,就要用知识来不断地完善自己。
乐学可以让生命升华。仝正国,3年苦读,3度高考,65岁的她已经3次走进研究生考场,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多么有境界,多么有高度的思想啊!学习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单纯喜欢和享受学习的过程。很多人都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艰苦枯燥的,但为什么仝正国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呢?这是因为她是乐学的.,乐学让她不畏惧学习上的困难,乐学让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学习,是学习给了她力量,乐学让她的境界比同龄人要高许多,乐学让她的生命得到了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仝正国的人生态度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所以人们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乐学更是无止境的,因为乐学会让你快乐地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你更能够坚持下去,享受学习的过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乐学!
高中作文 篇9
【提要】近几年来,我国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逐步演变成了新材料作文,这一新的命题方式,无论是从学生的写作要求,还是写法上来说,都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和之前的话题作文有些区别,其主要特点是,出题人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要求做题者按照原材料,在不脱离材料主旨的情况之下,根据自己对这些材料的理解进行写作,笔者主要从讲述高中新材料作文,并探究关于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审题方面的教学措施为出发点进行本文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一、新材料作文的难点,以及其在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新材料作文的难点,就是它的审题与立意方面,学生很容易就会出现偏差,分不清材料当中的主次现象,这就能够直接影响考生作文的立意,有时还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更应着力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能够正确的审题立意,以防止跑题现象的发生,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高考时,不再害怕立意与审题,其水平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而新材料作文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想而知,新材料作文就是用一段材料,来考查学生对于本段材料的理解能力,在传统的考试当中,是很难见到这一种命题形式的,而对于语文的学习,我国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日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当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写作与阅读理解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这两者都应兼并有所提高,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命题,首先,就必须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精读,然后针对材料当中的敏感词汇进行主旨的剖析,总结出材料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才能够进行立意,然后进行作文的写作。第二,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的写作水平要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书面语言的表达之上,实际上也包含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能够精准的把握材料当中的利益方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当中的中心思想,然后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所以学生的行文思路一定要清晰,文章的脉络要明朗,整篇文章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正文和结尾。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些写作上的问题,当然语言优美、辞藻华丽也会为作文增添一些色彩,会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语言功底的雄厚。
二、教师应增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立意十分重要,而学生阅读水平、理解能力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题能力。高中语文的作文材料命题要求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知识构架,不仅仅要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思路清晰,能够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要涉及到人与社会、自然、国家等相关知识的一些积累与理解,要做到这些,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更高的,首先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人文情怀,要将自己的写作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果传统的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分析教育,不能够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得高分,这样都偏离了学生自己真实的写作思路,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学生写作文也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精神世界会一片空虚。因此,拥有一颗饱满的灵魂,将精神世界和自己的语言学习相融合起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感知度,让他们的文章有内容有思想。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要关注自己的精神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帮助学生营造自己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自己的感情活动当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这样在进行思考与领悟,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转变教学方式,把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摒弃,转变为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把真正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当中去思考,去感悟自己对于语文的理解,体验对社会、对周围一切事物的认知。
三、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
新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去理解材料当中的大意。而学生也可以根据理解当中的某一个点,或从一个角度去进行材料的分析和利益,而实际上一则材料所包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这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针对一篇材料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联想,从而进行多个命题立意。
四、总结
总的来说,新材料作文因为它材料的开放性和丰富性,逐渐受到了高考命题人们的推崇和厚爱。而高中教师只有开拓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题立意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才能够保障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做到精准,以保证学生的作文能够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哲20xx《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教育》第12期。
2.夏云礁20xx《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中学语文》第6期。
3.梅彩虹20xx《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上)第8期。
【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高中的作文11-18
高中作文精选10-28
高中的作文10-16
高中的作文09-23
高中作文05-17
作文:高中作文01-07
关于高中作文12-06
时间高中作文09-27
蜕变高中作文09-14
感动高中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