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坟场之书》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坟场之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坟场之书》读后感1
假如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熟悉。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楚,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气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熟悉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熟悉和学习欲望。
《坟场之书》读后感2
《坟场之书》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孩子诺伯蒂被杰克人追杀逃到坟场,大难不死后被鬼魂欧文斯夫妇收养,随后在坟地长大生活,成年后释然离开的故事。
在我看来,伯蒂后来的离去,不是绝情,而是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成长,否则他只会成为一个孤寡独老的人。
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教父赛斯、狼人卢佩斯小姐、女巫丽萨等等。
在赛拉斯告诉伯蒂,不能离开坟场时,我的同情油然而生,不过对只有几岁的儿童来说,又似乎合乎情理!赛拉斯对伯蒂的爱,可不仅仅体现在保护他以及传授真理,赛拉斯陪伴着他,监护他,是如山的爱。
卢佩斯小姐和赛拉斯的感情一样,即是教师也是他的保护者。在食死尸的墓前,伯蒂陷入了故事呈现的第三次大危机,他要被主教“公爵”“作家”“皇帝”抓去当新的一一时,“狼人”“上帝之犬”出来保护他,他压根没想到这个“狼人”是卢佩斯小姐,伯蒂过去一直认为卢佩斯小姐严格冷淡,经历这件事后,他才懂得卢佩斯小姐的用心良苦,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坟场有令伯蒂牵挂的人,可是如果一直留在坟场的话,那他永远是个孩子,不能开出绚丽花朵的种子,所以他必须离去,去体验生活、去闯荡社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很多现实的孩子会离不开家庭,就像我这个干啥都要父母陪同的孩子,也开始慢慢地明白要学会离开保护,去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人。
书中的歌特别打动我:“面对生活的痛和乐趣,走遍万水千水”,是啊,前方的路千难万险,但我已经明白,不管道路多难多险,只有能勇敢地克服,就一定会看见惊喜和美好。
【《坟场之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丰碑》读后感11-12
台阶读后感04-30
《亡羊补牢》读后感04-30
《寒号鸟》读后感05-01
高中读后感05-01
《震动》读后感05-03
《爱迪生》读后感04-29
母鸡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