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2-03-30 14:37:0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生》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读书笔记

《人生》读书笔记1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爱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曾经喜欢过高明楼,一直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人生》读书笔记2

  看了路遥的人生之后,心情有点沉重。有时候真的觉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我们旅途不顺时应该怎样调节;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艰难抉择时,我们该怎么办;在一些诱惑面前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这条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长,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越多,领悟得越多。

  《人生》一书叙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他与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构成了书的一个发展线索。我个人比较喜欢刘巧珍,她美丽善良、贴心,处处为所爱的人着想。当高加林是一个老师时,她站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他,虽然很爱他却不敢表达,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当爱的人被人顶替了教师职位回到家种地时,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伤之后,心里很心疼,给他送药水;当加林提着馒头到县城卖时,她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他,心里很替他着急,当加林一个馒头都没有卖出去时,她帮他卖。这些行动都深深的打动了高加林,他俩开始谈恋爱。恋爱中,有一次他俩在草堆中谈话,巧珍对加林说“当我们结婚之后,我要让你像在学校一样,过星期天”,还有一次她到县城里看着爱人的被子薄,便说要给加林续棉花。这些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巧珍对加林无私真挚的爱。对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可以这样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却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受苦,处处为爱的人着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爱的人。

  对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无情的抛弃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来来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黄土,落下一个不好的`下场。他是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高中毕业生,自信、有抱负、有思想,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顶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抚着他。给予了他无私的爱,让他感受到快乐。但是当他进城工作之后,渐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好。记得那次巧珍到县城看他时,对他说他家里的猪生了十二个猪娃,被老母猪压死一个。他表现出反感,不耐烦,这预示着这段感情快走到了尽头。加上黄亚萍对他的热烈追求,他更是动摇了。黄亚萍是一个城里的女人,有知识有文化,大胆、开朗活泼,对高加林穷追不舍。她与高加林之间有共同的文学爱好,这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高加林无情的丢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个女人的怀抱,我想换做现在的一些人也会这样做的。但是就像我们说的一样,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靠关系。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所有的东西顷刻之间又没有了,原有的爱人早已离开,邻居视他为负心汉。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切已来不及,只能认命了。我们不能把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这种结局的也有社会原因。我们面对他这种情景时,也不敢保证不会像他那样做。在现实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无奈。

  到现在为止,看过路遥的好多作品,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触比较深。作为一个南方人,不太了解陕北的文化底蕴。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给了我很多想法和启示,其中有句话特别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是啊,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人生》读书笔记3

  《理想点亮人生》老师推荐给我的书,我毫不夸张是一口气读完的,书中的讲述了很多名人。伟人为理想奋斗的故事:从小病魔缠身却不放弃的张海迪;身高仅150厘米却获得150余枚国内外奖章的邓亚萍;听不到美妙音乐却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邰丽华;立志为祖国造结实的大桥的茅以升;毕生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拿其中一个来说吧!其中一句话理想点亮人生让我感触良多。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灯,为你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座标,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是人生道路上行驶的动力,为你补满前进的信心。书中的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成功笼罩在他们身上是耀眼的光环,我们看到是属于他们的鲜花,掌声。可是在我们羡慕他们的成功是往往忽略了他们的为成功付出的艰辛,无疑通往成功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邓亚萍是成功的,金牌的背后她有付出怎样的艰辛呢?童年的邓亚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他被关到了体校的门外。倔强的邓亚萍没有气馁,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那时邓亚萍只有七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皇天不负有心人,身高虽为150厘米的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50余枚国内外乒乓球比赛奖章!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让她如此坚持?是理想!这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从小的'理想就是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

  邓亚萍做到了,她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好比大海,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把握好航船的方向,达到幸福的彼岸;人生犹如攀岩,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登上顶峰;人生恰似旅行,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达到心中的乐土。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许多困难,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理想决定了你的高度,想要更高就要怀着崇高的理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理想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而是充满着坎坷与荆棘。打击更可能常伴你左右。但是没有血的历练不能成为真正的将军。

  同样没有各种苦难的磨练又怎么能有能力的提升。一颗坚定的,勇往直前的,无所畏惧的心,能够支持你披荆斩棘,走向成功的终点。理想信念就是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读完这本书,我的理想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让父母感到幸福的人。也许您会笑我的理想如此的平凡。是呀!我承认。我的父母都很普通,他们为了我有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好的紧我吃,紧我穿,整天忙忙碌碌,全身心的为我,任劳任怨。现在我还是个学生,我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的父母。我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一个好的未来,倾尽全力来回报为我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父母,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却不卑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埋下我要父母幸福理想的种子,我会向着它生长的方向不断的努力,我坚信小种子也会变成参天大树。我努力为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

《人生》读书笔记4

  简单的封面,一抹小小的圆日,一片几笔勾勒的滩地,仿佛就是对人生的素描,很长,看不到尽头,很苦,却又有阳光般的希望。书名也简洁,“人生”,引人深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更吸引人开卷去读人生。

  书中的情节宛如一部电影,有起有落,阅读时仿佛在脑海中同步播放着一帧帧人物的写照。人生的路很长,总有磕磕绊绊,正如第一章就起了一波:主人公高加林的职位被顶替,失去了学校的工作。人生终会发生邂逅,在他最低落时,村里姑娘刘巧珍出现在他的'生命中,给予他陪伴与帮助,以及她的爱。人生波动却人心难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高加林并结识了自己的另一邂逅——城里姑娘黄亚萍,这位姑娘与新生活让高加林抛弃了村里深爱着他的刘巧珍与巧珍对他最真挚的爱。人生波动尚未平息,很快高加林被告发其进城,一瞬间,事业与爱情都灰飞烟灭,双双落空。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乡下,才发现内心深处真正的=挚爱是刘巧珍。人生总是有不如意,那时的巧珍早已嫁人,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高加林则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爱。

  这样的故事情节,让人不禁心酸,感叹人心难测未来事,谁又会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会让如今的自己痛苦、失落与否呢?故事并没有结束,刘巧珍依旧帮助这个落魄的人儿,刘巧珍就像一股清泉,明亮、善良、美丽、纯真。正是她,让整部作品原本令人心酸的故事变得明亮,她,就是全书中真善美的化身。

  而高加林是既坚强又倔强的,他的人生也算一波三折,不禁令人叹息。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遇到美好的人,不论结局是否错过,他都在你心上留下了专属的一痕,对于高加林来说,刘巧珍就是那真正的一痕。

  可是人,也并非离开了谁也就再也生存不下去。高加林选择离开刘巧珍,而巧珍没有消极对待,而是尽早规划人生,成家立业。路是自己选择的,不管前方有多艰难,都要自己坚强地走完。而高加林面对这样的一份情,或许应不动摇,坚持走下去,结局或许就会因此而不同了。人生布满了苦难和波折,或许这些那些让我们痛苦,让我们狼狈,让我们憔悴,让我们甚至迷失自己,即使这样,更不应该选择逃避,只有面对,而且是善良、乐观地面对。

  整部作品就像电影那般,有相遇,有别离,有真情,有错失,也有悔恨,就像人生那般波折。不论人生是哪般曲折,请不要忘记最初的真善美。读《人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人生》读书笔记5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人生》读书笔记6

  这两日,利用一切闲瑕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说来惭愧,我只读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还是十多年前了。看完《人生》,个人认为它不如《平凡的世界》,那种对于人性虚荣、见异思迁写得并不够深刻。

  主人公高加林,虽然在村民眼里是个才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是当他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和后面遇到变故表现的懦弱消沉,明显不如村姑巧珍来得令人痛快。巧珍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女子,但从小生活在乡野田间,那种自由自在的性子,还有坚韧的意志力,都让她在面对人生的痛苦时,显得更冷静理智,也更淡然。

  我并不觉得高加林可恨,相反,我觉得他挺可悲的。因为他出生的时代限制,他家庭背景的限制,以至于他并没有在青少年时期养成正确的三观,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悲剧故事的发生。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其中只有几步是最重要的,走错了也不能反悔,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我们的一生中,大抵都在不停的选择,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承担一切后果。借用一句我最喜欢的诗句来作为结尾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读书笔记7

  于丹说过:“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说生活方式,说说中国人悠闲的情趣?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闲置,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让我们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读书笔记大全《《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1000字》。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令我印象深刻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还在,……自我却找不到了。

  这则小故事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走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都将面对坦途或荆棘,但我们不能迷失自我。生活亦是如此,不管生活在多困难的逆境中,别忘了——还有我!静下心来:去旅游,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回到家,泡杯简简单单的茶,用心去感悟,你还能发现许多许多的美好。

  人生即所谓用于丹的方法去生活,这就是《于丹趣品人生》带给我最有价值的真谛。

《人生》读书笔记8

  《人生》是由路遥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一种归乡模式作为故事结构结构,以他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对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命的两难抉择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静静地看完路遥的《人生》,让我的心无法平静,一直深思领悟着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后都会是一场幻灭;有人说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尝;而我想人生是一盘棋,每个人只能下一盘,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全盘运筹帷幄,步步为赢,但是我们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灭,更不要被动地品尝命运强加的各种滋味。

  《人生》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作品。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主人公高加林是陕北农村高中毕业的文化青年,他聪明、博学、怀着一腔大展宏图的热血,本来他的理想就是在村上当个民办教师,在农村人看来那是份高尚的职业。但是他的教室资格竟被村支书的儿子挤下去了,他只能成为一个跟他父母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此他郁闷憋屈,甚至连到集市上卖个面馍都难于启齿吆喝。就在他人生的低谷时期,他遇上了一直暗恋他的刘巧珍,她美丽善良温柔,虽是个文盲,但热烈地爱着这个“文化人”。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在巧珍的陪伴和支持下,他度过了人生的阴霾时期,准备踏踏实实做一个农民,跟巧珍过幸福的日子。

  但是好运来了,加林常年在外地当兵的叔父回家乡了,并且当上了县劳动局的局长,于是逢迎拍马的下属赶紧走后门,为加林安排了县委通讯员的职位,加林终于能够走出黄土地走进他梦寐以求的县城工作了!他的勤奋、聪慧、上进让他迅速成为县城了人人称赞的'人才,在他事业平步直上的时候也遇到了感情的纠葛。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女青年,她活泼开朗,博学健谈、家境富实、跟加林像高中一样一起探讨人生、讨论国际大事。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黄亚萍也爱上了高家林,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人的眼光,毅然与现在的男友克南分手了,加林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狠下心与深爱他的巧珍分手。他的心也很痛,但是为了未来的前程,巧珍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在与黄亚萍对比中,不平衡显而易见。就这样加林和亚平开始了罗曼蒂克的爱恋,亚平的爱是大胆炙热的,她对加林有着很强的占有欲,这点跟温顺可人的巧珍根本不一样,为此他们也时常有矛盾,虽然现在的日子让他有点飘飘然,也是他梦想中追求的,但时常会想起巧珍那可爱亲切的脸,让他内疚后悔。于此同时,伤心欲绝的巧珍答应了别人的求婚,急匆匆地嫁给了一样没文化的农村人,但她的内心还是深深爱着加林哥,她永远也不会忘记他。

  正当加林事业爱情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灾难似的打击向他袭来。。克南的母亲出于报复,揭发了加林工作走后门的事,加林被县委撤去职务,变成社员,他又要回去当农民了。这对正满怀热情、想闯出一番事业的他是天大的打击,他无法面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乡亲,无法再和亚平恋爱,也失去了巧珍,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农民的命运,这到底是生活跟他开了个玩笑还是他跟生活开了个玩笑?

  但是乡亲们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多他冷嘲热讽,而是同情热心地伸出了一双双粗实的大手,鼓励他安慰他,正如德顺爷爷说的“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最终加林深受感动“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飘荡起亮点火星”扑到在这片土地上。

  其实同样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能理解加林的追求和抱负,作为贫穷落后农村中少有的读书人他想摆脱农民的命运、走出大山、闯出一番天地这本无可厚非:对于他对爱情的选择,选择了对他发展有利的有共同语言的亚平,抛弃了深爱他的单纯善良的有着金子般心的巧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的,最终他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爱的还是那个可爱美丽的姑娘巧珍,只可惜为时已晚。高家林人生的跌宕起伏并不是个别现象,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处于一个时代的广大的青年人,他们血气方刚,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生活总不是一番风顺的,有很多的岔道口要去抉择,无论选择的结果怎样,都要自己去承受,痛苦、辉煌、爱情都是人生道路上必须承受的必修课。《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正如路遥引用柳青的话所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事业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在这个繁杂、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须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吴哲一样,时时怀着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人生本没有意义,是我们给它按上了意义。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读书笔记9

  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我们各自的人生中,无一例外,要时时做出人生选择,太多的抉择。而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伴随着舍与得,失去与得到。重要的是我们在给出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时,是不是没有丢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梦想,使身随心动。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有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最大的输家。

  贯穿《人生》,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伴随着悲剧,伴随最终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触颇多,跟随本心,我最大的感触则为他爱情道路的不坚守。

  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这部书的主线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双全,且文武兼备。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朴实、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注重实干。对于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上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对于他的爱情道路的选择,我却是太多话要说,但又仿佛说不出什么。

  初恋是美好美丽的,巧珍美丽善良,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却真真切切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以她充满激情且实际的方式爱着高加林,纯真无暇。被大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爱着,高加林感觉到了这份幸福。伴随事业上的“腾达”,他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城市,重逢了黄亚萍。与巧珍相比,她作为现代女性,热情开放,开朗活泼与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交谈话题。

  高加林婉言拒绝旧爱巧珍,接受黄亚萍的感情。巧珍含泪答应,坚强着,豁达着,继续着对高加林不变的关心关怀。我不去想高加林于两人间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怎样的内心挣扎,我只想说他的这次抉择预示着上帝绝不会再继续偏爱他,最后爱情道路的一无所有就已经尽不在意料之外。他抛弃了曾经的誓言、约定,曾经的纯真,曾经一切的美好,丢了责任,丢了彼时的本心。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请守护我们的内心,守护本真,做真自我,才不会惧怕“步步惊心”,不惧怕做出过的选择、在做的选择、将做的选择。

《人生》读书笔记10

  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个章节开是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心情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大量诗词文赋,特别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人生》读书笔记11

  ☆ [美]海伦.杜卡斯 巴纳希.霍夫曼 编选.李宏昀译.爱因斯坦谈人生[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本书作者海伦.杜卡斯曾担任爱因斯坦的秘书,爱因斯坦去世后一直是爱因斯坦档案的保管者。霍夫曼博士曾是爱因斯坦的合作者,并曾同杜卡斯女士合写过爱因斯坦的权威传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和叛逆者》。本书给读者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也是伟大的人。

  *“我名气越大,人就越笨。”5(感悟:名利是精神负担,为名利所羁绊就会让人迷失方向,阻塞思维。)

  *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在年方十六时写了一篇题为《我对未来的计划》的作文,内容如下:11-12

  快乐的人满足于现状,不大为未来考虑。而另一方面,年轻人总喜欢大胆地畅想未来。对一个严肃认真的年轻人来说,尽可能准确地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如果我有幸通过考试,我将到苏黎世的联邦工艺学院学习。在那里我将用四年时间学习数学和物理。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然科学这些分支的教授,我喜爱的是其中理论性的部分。

  握制订这样的计划,理由如下:首先,我个人擅长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不善于幻想和实践。再者,我的心愿也促使我作出上述选择。这很自然:人总是喜欢做他擅长的事情。此外,科学工作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也让我颇感称心。

  * 1927年3月,爱因斯坦反对把他的讲课稿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他向编辑强调:“我不赞成发表这些内容,因为课程的原创性不够。人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应当尽可能地把不重要的东西全都删去,不然就不要指望别人来阅读自己的作品。”21

  * 爱因斯坦毫不介意那些关于他的无耻的谣言和胡诌,他说:“时间是个筛子,重要的东西多半都会漏过网眼落入遗忘的深渊;而被时间挑剩下的,往往仍是些陈词滥调罢了。”“只要涉及我,即便是小声嘀咕都会变成嘹亮的军号。”22

  * 爱因斯坦强调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寒伧的,他说:“在大自然面前——以及在学生面前,以为理论物理学家是多么的寒伧!”26(感悟:爱因斯坦反对孤立的探索个人的生活意义,而要置于整个人类的生活目的去努力。同时,也不要孤立的探索整个社会或作为整个的个人有何目的或意义,而要思考作为整体的自然界有何目的或意义。)

  * 爱因斯坦在回答一位大学生关于“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长信时说道:“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合理而且重要。我个人认为,答案是这样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大家的欲望和需要,并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29-30

  * 爱因斯坦回答一位年轻人关于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冲突的来信时说道:“我得坦率地说,就那些决定孩子们人生方向的重大决策而言,我不赞同父母施加影响。这种事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不过,当你想要作出你父母并不赞成的抉择时,你得扪心自问:我的内心深处是否已经足够独立,使得我能够在违反父母意愿的同时不丧失内在的均衡宁静?如果你对此没有把握,那么我不鼓励你采取下一步行动。以上就是你作出选择的唯一依据。”31

  * 在关于经验和理论的关系上,爱因斯坦强调:“没有经验作基础,我们掌握不了真理。然而,当我们探索得愈深入,理论愈包罗万象,决定理论的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就会愈来愈少。”33他还认为,理论才能“击中事物内核”,因此,“物理学家不能满足于遵循现象、单纯从现象来思考问题;他必须运用推理,探究事物的深层形式。”33

  * 爱因斯坦认为,对“美好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自古有之,而这炽热的愿望“只有在对世界万物的爱和理解中”才可能实现。他在给邻居家的女儿的纪念册上写道:“啊,年轻人,你们可知道,人类并不是从你们这一代才开始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你们可知道,历代先辈们都同你们有着一样的渴望——然而总是有种种困扰仇恨令他们纷纷碰壁?你们可知道,只有在对世间万物的爱和理解中,这般炽热的愿望才可能实现?无论男女老幼、飞禽走兽、树木花草还是日月星辰,在爱和理解中,让它们的欢乐成为你的欢乐,它们的痛楚成为你的痛楚。睁开眼睛,敞开心扉,伸出双手;不要像祖先们那样,贪婪地沉溺于历史的毒酒中。让整个大地都成为你的祖国吧,这样你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福祉流布四方。”

  34(感悟: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赤子之心苍天可见!)

  * 爱因斯坦坦诚自己有着宗教情感,但他也认为很难相信“凭借祈祷、凭借向超自然的上帝表达愿望就能影响事物。”他相信:“世间发生的一切都有自然规律决定,人类行为也是如此。”他的宗教情怀与一般人所笃信的宗教大不相同,他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上的,“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有那么种精神显现在宇宙规律中——它远远超越了人的精神,面对它,能力有限的我们应当谦卑敬畏。”37

  爱因斯坦给孩子们的圣诞贺卡中写道:“请学会从别人的幸福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幸福,而不要通过同类相残的无聊冲突来获得幸福!只要你们心中能够容下这一线天良,你们生活的重负就会变轻松,起码会变得容易忍受;你们就能耐心而无畏地找到生活之路,把欢声笑语带到四面八方。”38

  爱因斯坦深信艺术发展与科学成就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他说:“当世界不再是我们个人欲求的对象,当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欣赏、追问、探究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艺术与科学的领域。如果用逻辑的语言来组织描绘所见所闻,那么我们从事的就是科学。如果传达印象所假借的形式没法用理智来知觉却能被直觉所领悟,那么我们从事的便是艺术。这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对超越个人利害与意志之物的热爱与献身。”43

  爱因斯坦强调“宗教情感”,但超越了“神”和“上帝”的束缚,他说:“我不相信个体能够永生。我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自己的事,无需什么超越于人类之上的权威。”45“用逻辑把握深奥错综的关系,这种体验也能造就宗教情感,但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不同。它是对物质宇宙所表现出的系统结构的敬畏。我们不会因此而塑造出一个人形的神,会向我们提要求、会对我们这些个体生命感兴趣。在这种宗教情绪中,没有意志,没有目标,没有必须,有的仅仅是存在。正因为如此,像我们这样的人才会认为伦理道德是纯属人间的事,尽管它对人类来说最为重要。”83-84

  “我不信仰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未否认过这一点,我一向说得清清楚楚。如果我身上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宗教性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科学所能揭示世界结构的无限敬畏。”51

  爱因斯坦认为:“肉体和灵魂并不是不同的两件事物,它们只是接受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罢了。”44因此,他反对神秘主义,强调“脱离肉体的灵魂概念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47

  “智慧并非来自学历,而来自终身不懈的探寻追求。”

  “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探索,那么这项工作就是艰难的。”53(感悟:让人感受轻松的工作,实际上停留在表面现象,是肤浅的工作。)

  爱因斯坦认为,“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可能产生于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它只能产生于对人、对客观事物的爱和献身。”54(感悟:客观责任难以真正激发人内心的冲动,而主观责任激发内心的源动力。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大爱的基础上!)

  爱因斯坦说:“上了年纪的人,倘若能够为年轻一代的奋发有为感到欢乐,那么他自己也能重新焕发活力。”61(感悟:作为老师,学生的上进心和活力也会激发老师们的上进心和活力。)

  爱因斯坦说:“和摇摆与恐惧和希望之间的年轻人相比,年长的人距离永恒更近。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更能体验那种最纯粹的真与美。” 61(感悟:只有对人性深刻理解的人,最求“最纯粹的真与美”,才能成为“挣脱枷锁的自由人”。)

  德国有句谚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鞋丈量。” 爱因斯坦评价说:“这句话的要点,当然是说,人总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即以己之心度人之腹。”64(感悟:每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和解读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衡量的,很少有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这是人与人之间误会和偏见的根源所在。)

  爱因斯坦寄语年轻人:“千万别把学习视为义务。学习是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使你们能够领略精神领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仅足以自娱,而且能使你们将来为之工作的社会受益。”67(感悟:怎样看待学习?古人有“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的分野,今人有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之分。不要把学习视为获取财富和名利的手段,而要把学习视为使人精神解放和情感充盈的途径,因此学习是人追求自由的内在需求。)

  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真是绝妙的工作,前提是人无须靠他维持生计。用来谋生的工作,应该是自己有充分把握的那种。只有当我们无须对任何人负责的时候,科学事业才会妙趣横生。”67(感悟:人的创造力在什么时候才能迸发?心灵自由的时创造力才会喷薄而出。当然,创造性工作本身也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奴役。另外,爱因斯坦认为谋生的工作未必与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完全对等,他自己提出狭义相对论时他是瑞士联邦专利局的职员,而他敬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以磨镜片卫生。)

  爱因斯坦说:“选择工作不能光看自己内心满意与否,还得看它是否被公认为有益于大众。不然的话,即使你要求得再微不足道,你也是寄生虫。”(感悟:从心理学讲。这是在强调社会性动机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一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人类,无论他是美国人还是德国人,犹太教徒还是异教徒。”另一方面他也悲叹:“令人悲哀的是,以国民身份和文化传统为依据的划分依然在当代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72(感悟:对个体的尊重就是对整个人类的尊重,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站在你面前的人不仅仅是叫“张三”或“李四”的具体的人,还是整个人类。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平等,其根源就在于身份文化造成的等级划分。)

  爱因斯坦说:“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他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或亲自审判自己创造的生物。我无法做这样的想象,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对机械因果律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我的宗教情感,只是对那无限高明的宇宙精神的欣赏、崇拜。我们这孱弱而稍纵即逝的理解力仅能把现实揭示出小小的一点,而宇宙精神就反应在这小小的一点上。伦理道德固然极其重要——但这仅是对我们而言,并非对上帝。”79

  爱因斯坦把自己描绘为唯理论的皈依者——数学简洁性(这就是他所说的“美”)的追随者,是在审美冲动的驱使下,去审视日常经验,然后喜出望外地发现和解释。

  爱因斯坦的科学灵感的主要源泉是他的宗教信念,即“对简洁、美和宇宙之崇高性的信念”。81

  爱因斯坦认为:“客观世界中的交错纷纭,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概念来理解、把握。”83

  爱因斯坦认为:“紧靠知识和技艺不足以让人类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道德标准的践行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84

  怎样对待过去的伟人?爱因斯坦告诫道:“不要为多少世纪以来诞生在你们国土上的伟人而自鸣得意——这可不是你们的'功劳。还是想想吧,你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又是如何遵循他们的教导的。”85(感悟: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中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这与爱因斯坦的想法是一致的,尊重伟人和英雄不是以其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遵循他们的教导。)

  爱因斯坦认为,“音乐并不影响工作。这两者都是从同一个渴望之源汲取营养,而且它们给人的慰藉是互补的。”94这从爱因斯坦快演奏小提琴,热爱巴赫和莫扎特等18世纪音乐家的作品等兴趣可以得到印证。

  爱因斯坦认为,“只有把整个身心全部奉献给自己事业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师。”94

  爱因斯坦强调,“有些人生来就是孤独者,你懂的,因为你也是。”(感悟:享受和品味孤独,孤独不是坏事,能够平静地对待孤独反而说明其内心是十分强大的。)

  爱因斯坦说:“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由于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和技术思维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99“我越来越把厚道和博爱置于一切之上……所有这些被吹捧的技术进步——我们的所谓文明——就如同病态罪犯手中的利斧。”107(感悟:技术理性带来的弊端连科学家都忍不住了!)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人类来说,通向伟大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亲历苦难之路。”105

  爱因斯坦借鉴威廉.布什(Wilhel Busch)把节制定义为“节制,就是‘不做’各种事而得到的快乐”,他把宽容定义为:“宽容就是那些习惯、信念、品味异于自己者的品质、观点和行动作出友好的评价。”他还强调:“宽容并非对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漠不关心,理解和同情必须是题中应有之义……”108

  爱因斯坦强调独立人格的重要性,他说:“任何高尚伟大的成就,艺术也好,科学也罢,无不出自独立的人格。当文艺复兴是个人可以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时候,欧洲文化才从沉闷的停滞中取得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108

  关于国家和个体的关系,爱因斯坦认为:“为了确保个人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安全,国家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倘若国家变成主体、个人沦为唯命是从的工具,那么一切好的价值就沦丧殆尽。”108“只有当社会足够开明,个人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人类社会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109

  爱因斯坦强调:“我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111

  爱因斯坦强调:“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实践中为道德而战。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存在本身都有赖于此。只有实践中的道德才能给生命以美丽和尊严。”“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道德成为活生生的动力,并使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道德不应该建立在神话或权威之上,否则,对于神话或权威之合法性的质疑,会令健全的判断及行为沦落无根。”115

  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克思.冯.劳伦在爱因斯坦六十寿辰时给他写的贺卡中写道:“你站在自己的命运之上。”129

  一位因被人错认为是男孩的女孩给爱因斯坦写信诉苦,爱因斯坦回到说道:“我并不在意你是女孩,但关键是你自己不要在意。”135 (感悟:对于别人的非议、误会和偏见,不要苦恼和在意。《诗经》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的一生不可能被所有人完全理解和认同的。)

  莱奥.贝克是犹太学者领袖,与纳粹德国作坚决斗争,爱因斯坦十分认同他,赞美道:“你从不恐惧,也从无怨恨。这样的人才堪为我们效仿的楷模。身处由自己一手造就的苦难中的人类,能够从你身上获得安慰。”1954年3月17日,贝克在祝贺爱因斯坦75岁生日的贺信中说道:“在那些对道德存在与否的追问只能得到‘否’的回答的日子里,当人性概念都遭到深切质疑的时候,我有幸想起了你,顿时感到内心恢复了平静和力量。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站在我的心中对我说话。”141(感悟:一来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崇仰。另一方面可以认识到“知己”的价值和标准,即“你站在我心中对我说话”,这是知己的最高境界。)

  爱因斯坦说:“好的和高尚的人往往孤独——而且必须如此——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自己的空气中自由呼吸。”143

  爱因斯坦十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说:“归根结底,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在道德。”158

  本书译者李宏昀认为,“今人热衷于求异,无意求是,这无疑造成了各种混乱。”157

  本书译者李宏昀认为,“每一个人都需要珍惜来自生命本身的思想收获,并尽最大的努力让这种感悟深入下去,他会因此越来越快乐,逐渐体验到发自生命深处的那种愉悦,这种愉悦是其他任何愉悦都无法替代的,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人生》读书笔记12

  人都有迷惘、不知所措的时候,而且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有什么价值?最近读了《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感觉它就能解读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作者傅佩荣先生在自序中写道: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人生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因为人有理性,所以要求解释,于是每一个人的生命的某一阶段,总会浮现一种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教授给我们,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哲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命的本质和价值,我看过了这本书,更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知道了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

  以下是我看过很有感触的一些句子,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活着,而是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算生活得很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没有。” 我也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这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思考了很久。最终找到了答案,我认为活着是为了爱,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等这些我们深爱并深深爱着我的人,他们都是我活着的意义和动力,我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牵挂,所以我要好好活着。 “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

  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为什么一定要独守自己的东西不与别人分享,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别人沟通呢?这样会错失了许多得到快乐的机会。分享不会使你失去什么,而会让你得到更多。与人分享之后,快乐就会加倍,而悲伤就会减半,何乐而不为呢?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愈加激剧,人们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已经没有时间停下来来反思检查自己:“我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

  我的人生的价值何在?”而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相当于到世上白走了一遭。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其意义是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哲学很重要,哲学会教我们如何思考人生,如何得到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认识自我是一件难事,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开始尝试自我认识,用各种价值观来测试自己,看看自己最珍惜哪些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的寿命可以延长。但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长寿的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有意义的活着,创造最大的生命价值。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

《人生》读书笔记13

  清晨,紫罗兰与我一同梦醒。参差不齐的年轮日记上,风化了时间的气息;晓枝上静卧着的鸟儿,是否吟着春曲?捧一本路遥的《人生》,想起世纪老人冰心曾言:我不能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同样地,我无法说人生是什么,我只能说人生像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我们随着时间的齿轮向前滚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曾经有过这样的梦境,那里有寂静而沸腾全世界炫目的白,干净的表层下埋藏着世间的美好与梦幻。那些美好,让美貌永存;那些梦幻,让幸福永恒。在这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拥有炫白的人生。然而每个人的出生便是一种原创,人生更不可能都是美好而一帆风顺的。人生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对对错错的选择构建而成未来,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人生的棋盘上走下慎重的一步。韩寒说:“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他明明最公正,却常常被当做坏事的借口,一切都是生活所逼,而生活却从没被抓住过。”多少人做着那些卑劣的事却振振有词地将责任推给生活,只为人生路上所谓的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的人生并非真正的人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出现了,我们只能努力、奋斗才能扭转残局,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说霍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与其说他有智慧,不如说他努力,面对残疾的缺陷,即使再有智慧的人,摒弃努力又如何成功呢?霍金用他的努力让人生的坎坷变坦途,让人生的高塔闪耀着光芒。

  不由得想起一群人,他们是蚁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他们丧失了理想与追求,他们平庸了。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当然,如果只有一颗甘于平庸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是草芥蝼蚁。高加林不甘于平庸,因此他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城市。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拥有一颗强者之心,才能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有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意,心怀鸿鹄之志,终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携长风,浩荡而去。

  看看我们自己,是生活幸福的90后,我们青涩得未卷芭蕉,笑容如撕裂的朝阳般灿烂,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总挑战着社会的忍受极限,莫名其妙的“非主流”、“N重门”这究竟是青春个性,还是游戏人生?方招、陈及时、何东旭三人跳水的瞬间给了我们震撼,也令我们感到自豪,我们90后的肩膀已经承受了无数的关注与期待,一个民族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都映在我们的眼眸中,我们的明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充满精彩的,我们应该在反省中成长,在客观思考中迈步向前。

  冥冥自叹,我于何思?繁华一梦,携一卷书,悟得人生的真谛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合适的事。愿我用奋斗、努力、信念、汗水,惊艳了时光,用温柔的岁月,精彩了人生。

《人生》读书笔记14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人生》读书笔记15

  在一本书上,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也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伤神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书,一部正在书写的书,这部书能否书写的精彩,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这部书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这本书叫做《感悟人生》。

  这是一本励志性的书,里面包含着300多则励志的故事,从成败、得失、心态、性格、习惯、细节、做人、情感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面解读,无论何时读起,都会有所感悟,可以说是指导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

  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成功的秘密相当简单,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一倍。不要在不经意间,错过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只有不停的`奋斗,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要把握人生中每一个机会,无论机会是大是小,都要想办法去争取。

  有人说人生是一杯酒,越喝越香醇;有人说人生是一壶茶,越品越甘甜;还有人说人生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说人生好似一场梦,每个人都是在梦中徜徉;有人说人生正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戏中的主角;还有人说人生恰如一株花,有绽放时的灿烂美丽,亦有凋零后的黯然失色。

  一个故事,一份收获;每个感悟,终生受益!我将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运用到工作当中去,让我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人生,我们需要梦想成真,这是我们的期待。

【《人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生的读书笔记08-27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08-29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05-23

人生的枷锁读书笔记08-13

《人生》读书笔记15篇04-23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5篇06-02

读书笔记08-28

《童年》的读书笔记08-26

《野草》读书笔记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