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读书笔记作文集锦六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多少回茫然失措,多少次艰难跋涉,我一刻也未曾停留,只因心中那片绿地。
总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曾天真地想把心灵栖息在那片舒适安逸的“绿地”上,但是,不,巴尔扎克演给我看的那一幕幕“人间喜剧”真让人怵目惊心。在金钱面前,笑容是那样的狰狞恐怖,言语是那样的虚伪冷漠,亲情是那样的淡薄苍白。贪婪撕扯着我,冷酷冰冻着我,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袭上心头,在罪恶的深渊前,我拔腿逃离。因为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心能够栖息的绿地。
曾以为“权利”能让人震慑,使人臣服,能享受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能让心灵绿意盎然。可是,不,那开创贞观盛世局面的李世民不也留下了玄武门之变的丑闻吗?那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一心想建立独裁统治的希特勒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权利就像毒瘤蚕食着心灵枯槁的人,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那一时的虚荣。在权利面前,尊严被踩在脚底,道德被抛向九霄,人格也近乎沦丧,原本简单而纯洁的幸福渐行渐远。我明白,我心中的绿地不在那。
我曾彷徨,我心中的那片绿地究竟在哪里?我的心应该在哪里滋长?
历史的画卷毫不吝啬地为我展开,历史的废墟里总有一片片绿地,让那些鲜活的生命栖息。
史铁生从那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里获得启示,汲取顽强生活的力量,用豪气抒写着别样人生;霍金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时间”的道路上“横冲直撞”,用顽强揭秘“时间简史”,他们用坚定的信念,用一生的时光,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永不言弃。那勇往直前的斗志震撼着我,那永不屈服的执着感动着我,他们为我拨开生活的迷雾,为我指明了通往桃源仙境的`渡口。是的,我的心应如他们那般热爱生活——不管命运如何。
那汨罗江畔的声声叹息,那渣滓洞里的斗牛之气,总随着时光流淌到我的心田,告诉我那些或卑微或伟大的先辈,用生命浇灌着这片土地,用最质朴、最纯真、最饱满的热情,为这片土地贡献了自己的所有,而我们——千百万年来的华夏儿女的心灵就栖息在那片浓浓的绿地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我的心猛地一颤,顿悟我的心应为这片绿地默默耕耘啊!
在权势面前大义凛然,用睿智的头脑和必胜的信心与邪恶作斗争;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用敏锐的眼睛分辨着美与丑、善与恶;用真诚的微笑回报复杂的社会,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多难的生活;怀抱豁达与宽容,给误入歧途的盲者以暖人的鼓励,这些都让我尽享无穷的静谧与幸福,我突然明白,我心中的那片绿地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终于不再彷徨,漂泊的心总算有了栖息之所,年少的我意气风发,而催我奋然前行的正是心中的那片绿地!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近来通过朋友推荐读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它被称为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说实话我并没有全部读懂,只是了解了大概,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逼人,同时又是如此的令人兴奋和激动。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全球化浪潮是如此汹涌澎湃,也领略到未来是多么充满激情与挑战!
国家要强大,必须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是得靠人才。正如那句话所说——21世纪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站稳,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
再说到我们极其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也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樱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而事实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那些缺少责任心又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淹没在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同样,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只有竞争的社会是一个残缺的社会,是一个无序的社会,竞争与合作是完整世界这个硬币的两面,缺少了那一面都不行,只有通过合作加强各自的优势,发掘自身的潜能,竞争才会充满人性的光彩,才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
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同样是如此。纵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哪一个不是生活在集体之中,又有谁可以离开团队而独自工作生活?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一起去打造事业的辉煌。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最为缺少的,我们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何管他人瓦上霜”,而这一陋习不知使得多少人变得鼠目寸光,看不到世界的广阔无边,我们习惯的“同行相忌”又使得多少人心中只有小我而无他人的存在,变得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如此陋习必须革除,必须改变。这就是本书所要强调的其中一点。
中国加入WTO,这一结果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国同行业者带来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问题同在的历史关头,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才是面对“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智的选择。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1、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2、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3、不断地学习了解世界领域的新动向和潮流,同时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4、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否则,自己有随时在平坦的竞技场上站不稳的可能。一句话:准备好自己,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还把我带入了神奇美丽的大海之中。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游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设计并建造了一艘潜水艇,阿龙纳斯和他的伙伴们跟随尼摩船长驾驶着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了大西洋。看到了美丽的水下森林、丰富的海洋底矿物、巨大的杀人乌贼、无数的沉船和金银财宝。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与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种种险情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我小时候,爸爸带我去河边钓鱼,我一不小心被水呛到,从此对河、海产生了恐惧。读完书后我对大海有了新的.认识,它告诉了我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一起跟着作者在海底遨游,既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这么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么的幸福。再想想凡尔纳的幻想都有科学作为依据的,如他幻想的海底有动植物、洞穴、有暗道、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潜艇的构造等等,这些东西如今都变成现实,想想100多年前他的想象是多么神奇真让我无比佩服他!
《海底两万里》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知识,它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同学们,有机会你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遨游在美丽而神奇的海洋里吧!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西晋时期,有个叫左思的人写了一篇文章【三都赋】,它以丰富的内容、华美的辞藻让读者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富豪人家争相传抄,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一下子涨了起来。
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难道左思是一个天文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左思小时候语言能力很差,读书成绩不太好,他学过乐器、书法,也都没有成功。他对自己简直丧失了全部的信心。
左思的'父亲见儿子为学业苦恼,就对他说:“你的天分并不比别人差,只是工夫还没有用到。”父亲的话激励了左思,从此他发愤苦读,后来果然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不凡的才华。左思用一年时间完成了【齐都赋】,之后他又打算为三国时期蜀国都城益州,吴国都城建业,魏国都城邺做一篇【三都赋】。为了使这篇文章写得更好,他构思了整整10年。
在这10年里,他亲自对三地的地势、风俗和特产做了调查,并向到过蜀国的张载虚心请教蜀国的风土人情,他还向朝廷自荐做秘书郎,以便有机会阅读国家典藏的地方志和史籍。
当时的文学家陆机也准备写【三都赋】,他曾对弟弟说:“有个叫左思的正在写【三都赋】,让他写好了,等他写完了我们用他该酒坛子。”可当陆机读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彻底打消了写作此赋的念头。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嘴很甜;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都甘心当好后勤。
读了这部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
读书笔记作文 篇6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由于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由于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能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能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01-08
《童年》读书笔记10-13
孟子读书笔记01-08
《简爱》读书笔记12-01
童年读书笔记12-12
论语读书笔记08-03
读书笔记模板09-17
《定位》读书笔记09-26
昆虫读书笔记10-21
围城读书笔记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