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游词

时间:2024-07-23 13:26:14 导游词 我要投稿

黄鹤楼导游词(实用15篇)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鹤楼导游词(实用15篇)

黄鹤楼导游词1

  现在来到的是桂林路,为们么会叫桂林路呢,是因为以前桂江上游很多讲桂柳话的商人顺着桂江来到这里做生意,这条路聚集了很多讲桂柳话的人,就把这条路叫做桂林路。由于我们有一座城门,北门在这里,所以在1953年就把这里命名为桂北路,桂北路最出名的要算是水师营了。

  水师营街得名源于这儿曾经驻扎过广西历史上最早建立、建制保留时间最长的内河水师部队。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梧州道路表记载,水师营街全长120米,宽5米,面积600平方米,是一条土路。清政府首次在梧州设水师营于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编制渐渐健全,由梧州水师副总兵(副将)统辖梧州水师营及城守营(陆营),水师营在编士兵500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城守营称左营,水师营称右营,巡防范围从梧州府城西溯浔江而上,至藤县和平南县交接处的白马,西北溯桂江而上,至苍梧县和昭平县边境的{竹,长达170公里。据传,早期的水师营不乏身怀绝技者,同时官兵经严格训练,素质较高,但随着清政府日渐腐败,混进不少纨绔子弟,素质越来越低。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首领陈开带起义军攻占梧州府城,平时缺少训练的`水师营兵败如水退,被誉为不怕死的起义军打得溃不成军。同治初年,清政府重整梧州水师,并陆续加强扩大,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梧州水师营有守备1员,千总1员,把总2员,士兵448名。清政府在梧州设置水师部队,是因水汇三江的梧州府城在政治、军事、交通、商业上有重要地位,水师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发展。当时的水师营街上,饮食摊档、杂货摊档都很兴旺,直至水师营消失一百多年以后,如今这条街上还有一家挂着大幅招牌的“水师营饮食店”。

黄鹤楼导游词2

  欢迎大家来到武汉黄鹤楼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武汉黄鹤楼公园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武汉黄鹤楼公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黄鹤楼的入楼券可作为信纸寄出,以作纪念。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毛泽东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黄鹤楼导游词3

各位游客:

  你们好!

  一路上辛苦了,我是你此行的黄鹤楼景点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很高兴能在这风各日丽的好天气陪同大家一起畅游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我将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祝大家玩得开心。

  相信大家没有来黄鹤楼之前都听过,仙人赐鹤的故事,这也是黄鹤楼最有影响的因仙得名的传说,但经过考证,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黄鹄山山顶的,古汉语中鹄和鹤两字是通用的,因此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了。(开场白,简介55秒)

  好了,穿过我们前面这座江山入画四个字的牌坊,映信我们眼帘的这幢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这座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最开头是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建了一座楼,用来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楼是解放后1985年xx月落成的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利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即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因此也逐渐成为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观五层,而内9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60个翘角飞檐凌空,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总概黄鹤楼1分10秒)

  走进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兼取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除了壁画以外,就是这幅被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藏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让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让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一楼大厅30秒)

  好看完了一楼,我们再接往上来二楼的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及三楼的展示的黄鹤楼的文化渊源,《文人荟翠》的板画,不经意间,我们已穿过跑马廊,现在就来到的二楼,你看,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予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来看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展现在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的则依然是两层,在这边的这个是清代的,它分三层,第一层12檐代表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二个檐代表一年12个月,第三层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但这座楼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毁,不存在了,这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二楼,三楼1分25秒)

  我们看过三楼唐代大诗人崔颢的风姿之后,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四楼,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四楼30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就登上五楼的观景台,一饱整个武汉市的全貌,大家有没有发现,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它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好了,游客朋友,黄鹤楼这就为大家讲解天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活动,等会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车上。(五楼结束30秒)

黄鹤楼导游词4

各位朋友们:

  最先十分的热烈欢迎大伙儿赶到大家漂亮的浦东----武汉市,下面将有我来为诸位给予导游服务,在这儿我就用最激情的笑容迎来大伙儿的来临,也用最诚挚的语句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来源于XXXX度假旅游行社的景区讲解员XX ,大伙儿能够要我X导,还可以要我小x.自然因为我意味着大家XXXX旅行社热烈欢迎大伙儿赶到江南地区三大名楼之一的黄山烟来参观考察.期待大伙儿我领着下玩得开心和开心!下面请大伙儿跟我一起参观考察.大家的游玩路线是以南门进到,历经鹅字碑。归鹤图。崔颢赋诗壁。搁笔亭最终抵达黄山烟裙楼。好啦,如今就请您可愿一起逐渐今日的“黄鹤之行”吧。!黄山烟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时间名胜古迹,是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不管您是坐船数据漫游于千万里湘江以上,或是搭车历经京广线线,一抬眼便能够见到这座巍然耸立于蛇山以上的千载名景。可以说,得天独厚的所在位置,再加上各代文人雅士留有的诗词名句、对联牌匾,铸就了这座群山美与历史人文美紧密联系的文化艺术名景。自古以来就具有“天地河山第一楼”的美名。黄山烟兴建于三国吴黄二年,也就是公年220xx年,由曹操伴山而建的一座国防边防哨所演化迄今,现有1700很多年的历史时间了,那麼,如今黄山烟是以清朝黄山烟为原型,于1981年复建,1985年峻工。您看黄山烟裙楼高51.4米,黄瓦红柱,金壁辉煌,并且所有门头有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它既无失黄山烟传统式的与众不同造型设计,又比各代黄山烟更为高大雄伟,故具有“天地绝景”的美名一赶到黄山烟,您很有可能便会造成一个疑惑了,这座隔楼为何取名字黄山烟呢,?不要着急,使我们先带上这一疑惑走入它的一楼服务厅,随后听我慢慢说来。服务厅内最引人注意的也许是一幅《白云黄鹤图》了,这幅墙壁画高9米,宽6米,是由756块水泥花砖包镶而成的,画上黄山烟垂直居中矗立,上边一位神仙骑着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边大家欢歌笑语,似在答谢似在热烈欢迎仙者骑着黄鹤回归,整副画弥漫着烂漫奇妙的氛围,武汉市的普通百姓为何为自己故乡的地标性建筑取名为黄山烟呢?这一漂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漂亮的神格化传说故事。明朝《报恩录》里就曾记述:一位老练早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楼里喝过大半年的酒,却没付一分钱。临走时,它用地面上的桔子皮在墙壁画了一只黄鹤,并告之辛和,如果你拍巴掌相招,黄鹤便会出来舞蹈为酒客暖场。此后,辛和的酒楼由于拥有这只丹顶鹤,做生意十分火爆。辛和为了更好地感谢老练,在原地不动盖起来了一座高楼大厦,取名字“黄山烟”。几百年来,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变成黄山烟“因仙而出名”最有影响的传说故事。好,请大伙儿可愿再次往上参观考察。大家如今所属的'地区并不是二楼,只是一楼与二楼的隔层,别名上山廊。那样的上山廊每二层中间都是有,大伙儿能够算一下,黄山烟本有五层,再再加上每双层中间的上山廊,內部一共就会有九层,因而,黄山烟又拥有外五内九的建筑构造。这儿陈列设计着一些历史时间的名人字画,大伙儿能够赏析一下。各位看,二楼中陈列设计着唐宋元明清和当代六座黄山烟实体模型。她们分别意味着了其处分别时期的建筑类型。您瞧,这座唐代的黄山烟,一楼和城相接,外看仅有双层,总体构造较为简约粗狂,给人一种古色古香浑厚的觉得。再看一下宋朝的楼,由楼、台、轩、廊四一部分组成,各层仰首飞檐,飞达四敞,呈现了宋朝精美隽逸的风格特征。元朝的方式持续了宋朝的设计风格,明朝则仍然是双层。大伙儿再看,这儿也有一些布蓬这类的物品,您了解这个是什么用的吗?没有错,这就是我们古时候大家用的太阳伞。可以看这里清代的黄山烟,它分三层,各自指的是天和。地利人和。人与。第一层有12个檐,意味着着一天12个时间,第二层十二个檐,意味着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意味着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华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艺术融进在其中,是它的最奇妙的地方了,缺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季也就是清光绪十年,这座清楼因山脚下房子起火化作了余烬。最终一座就是目前的黄山烟了,它以清朝黄山烟为基本上,于1984年重新修,既无失黄山烟传统式的与众不同造型设计,又比各代的楼更为高大雄伟。三楼服务厅来品味它的历史人文主题风格。服务厅内陈列设计着一组大中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重现了在历史上知名人物来黄山烟吟诗作赋的场景。四楼是黄山烟的文化艺术活动场地,陈列设计了当今书画名家游玩本楼的即兴之作,这儿还专业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个游人有兴趣爱好,何不在这里一显身手。如今大家赶到了黄山烟五楼的观景平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儿大家最先见到的是这幅名叫“春江浩瀚无垠”的组画,它总面积达90平米,在整楼墙壁画中是较大的。它由10幅彩绘构成,正脸墙壁的三幅是组画的管理中心,第一幅自上而下记述了远古传说的湘江文化艺术演化发展趋势的全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背景色上放金线描画出的浪花占有了所有界面,让人好像站到湘江的一个横剖面上,体会着激流东去的浪涛。第三幅体现的是三国之后黄山烟造成和兴废的全过程。其他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湘江流源,上下游飞瀑,三峡风景,庐山奇观,苏州太湖风景,江流入海口和沧海横流。幸福的时光一直令人觉得这般的短暂性,大家今日的黄鹤楼之行至这儿就结束了。在此次旅游全过程中,我工作也有许多应当搞好而沒有搞好的地区,我可以向大伙说的仅有—感谢,谢谢你们对于我的全力支持和协助。假如明年大家投缘再度相聚,我愿意为大伙儿给予更强的服务项目。最终祝大家身心健康,万事大吉!谢谢你们,再见了!

黄鹤楼导游词5

各位朋友们:

  我是“XX旅游社”的景区讲解员XX,在这儿我对大伙儿光顾武汉表明热情的热烈欢迎,在接下来的時间里将由我来为诸位给予导游员解读服务项目,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分配好诸位的行程安排,使大伙儿在此次休闲活动中觉得高兴开心。

  好,下边请大伙儿可愿一起去参观考察武汉最有特点的旅游景点黄山烟。

  黄山烟兴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年220xx年,距今一千七百很多年的历史时间,期间屡建屡毁,如今的黄山烟是以清朝黄山烟为原型,于1981年复建,85年峻工的,如今大伙儿所看到的前边这幢高大雄伟的工程建筑便是黄山烟,它以称为天地绝景而名贯古往今来,名闻遐迩,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并称之为“江南地区三大亭台楼阁”。

  有关黄山烟的雄壮,以前有那么一个趣事,说成湖北省、四川两个地方的顾客相聚在一江秋,侃侃而谈间,争相赞扬自身的故乡,四川顾客说:“四川有座峨眉山景区,离天仅有三尺三”,湖北省顾客笑道:“湖北省有座黄山烟,半拉插在云里面。”惊得四川顾客哑口无言。自然,这个故事是有一些沽名钓誉,但黄山烟确以壮观的园林景观,迷人的传说故事及浓厚的文化艺术气场吸引住着东西方游客。

  好啦,讲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到黄山烟的里边去瞧瞧吧。

  走入了服务厅,最引人注目的就需要数一幅《白云黄鹤图》了,它选自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宋词“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伙儿可以看界面上的这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瞰世间,似有依依不舍之情,下边黄山烟的群体或对饮作诗,或欢歌笑语,有很大的祝福神仙黄鹤早返世间之意。

  实际上在这里幅墙壁画的后边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给黄山烟蒙到了一层神密的颜色:古代,有一个姓辛的人到黄鹤山上买酒度日,一天,有一个破衣烂衫的老练步履蹒跚而成,向他讨酒喝,辛氏虽本小利微,但胸怀坦荡心地善良,好善乐施,他见老练十分可伶,就无私答应。之后,老练每日必来,辛氏则广结善缘,那样过去了一年多。有一天老练突然来道别说:“每日喝酒无认为酬,仅有黄鹤一只可提,聊表谢意。”说罢,他捡起地面上的一片橘子皮在墙壁画了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如果你拍巴掌相招,黄鹤便会出来舞蹈,为酒客暖场。”,讲完后老练就不见了。辛氏拍巴掌一试,黄鹤果真一跃而下,时令翩翩起舞。信息传出后,吸引住了近远的游客都来喝酒,酒店餐厅的做生意大幅兴旺,辛氏因而而发过财。十年后,老练突然冒出在酒店餐厅,对辛氏说:“十年所赚的钱,够还给欠的酒债吗?”辛氏忙感谢,老练取下随身带的铁笛,冲着墙壁的黄鹤吹动一只奇特的歌曲,黄鹤闻此声而下,载着老练飞走。从而便出

  现了墙壁画上的场景。

  (除此墙壁画以外,便是这幅被称作黄山烟二绝之一的对联:爽气西来,云雾缭绕扫干乾坤憾;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涛清洗古往今来愁。意思是清新怡人的气体自西而成,驱除了积于云彩的谜雾,将天地之间感到遗憾的事儿一扫而光;波涛滚滚的湘江滔滔东去,将自古以来让人觉得苦恼的事都清洗整洁了。)好,下边再请大伙儿与我一起上楼去游玩。

  这儿是一楼半的上山廊。如今大伙儿或许早已留意到,黄山烟外型为五层,但里边却不是这样,它事实上有九层。这是由于古代中国称奇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中国汉字长期的

  “久”同音词,有地久天长的含意。在这个上山廊里主要是陈列设计一些名人字画,供大伙儿欣赏。

  各位朋友们,赶到了黄山烟的二楼,大家就可以见到黄山烟的历史时间,先可以看这幅名为《孙权筑城》的墙壁画,重现了当初建造黄山烟时的时代背景。赤壁大战后,刘备借荆州,取四川,阵营大盛,却不愿偿还荆州市。吴国将军吕蒙用计杀了关云长,抢回荆州市后没多久,刘皇叔率兵十几万精兵伐吴,曹操了解战争难以避免,便一面向魏称臣求饶,一面多管齐下应对刘皇叔。为了更好地就近原则指引这次对决,曹操在湘江旁边依黄鹤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鹤矶里建楼作观查了望的用处,这就是最开始的黄山烟。

  大伙儿再看正中间的《黄鹤楼记》,论三大名楼,黄山烟排在第一位,言则楼记,最沒有名的就属黄山烟楼记了。如今大家见到的这篇是以十数篇楼记中挑选出的,它侧重于写实景拍摄,全篇文章不够三百字,但却写清了黄山烟的所在位置、建筑形式、传说故事及其大家在黄山烟上主题活动的情况。此外在这儿还展览了各代黄山烟的实体模型,一共有六个,这从一个侧边也体现出了黄山烟历尽了历史时间的苍桑。大家如今这一黄山烟便是以清同治楼为原型再次设计方案修建的。

  下边请诸位再与我一起上三楼看一下。三楼展现的`是黄山烟的文化艺术历史渊源。这组《文人荟萃》的板画重现了各代文人雅士来黄山烟吟诗作赋的场景。在墙壁画的正中间大伙儿能够见到这名穿红衣服的作家,他便是崔颢,尽管很有才华,但因奸佞,他官运颇不春风得意,这类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使他萌发了学道升仙的想法,《黄鹤楼》这首诗便是这类情绪的倾吐。现在可以搜集到有关

  黄鹤楼的诗词一共有一千七百两首歌,但因版块比较有限,这儿只挑选了十一位诗人的诗词。

  走上了黄山烟的四楼,大伙儿能够看得出这儿是黄山烟的文化艺术活动场地,它专业陈列设计当今书法家游玩黄山烟留有的即兴表演著作。正中间为李可染老先生的山水国画,右侧是李苦禅老先生的遺作,左侧则是吴作人老先生特来黄鹤

  楼作的《翔千里》。此外,这儿还常备文房四宝,可供游人即兴表演挥笔。(有兴趣爱好得话大伙儿还可以试一下,或许未来这儿也会陈列设计您的著作。)好啦各位朋友们,下边大家就需要走上黄山烟的楼房顶层了(,看一下在那里诸位是否也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觉得呢?)、服务厅里展现的它是一组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总面积达99平米,是整楼中经营规模较大的,它由十幅富丽重彩画构成,主要表现了湘江的自然风光和古代文明话历史渊源。从这儿远远望去,武汉三镇一览无遗,或俯览,或远眺,一片华丽风景,让人心旷神怡。黄山烟位于在蛇山上,因为这列山坡物品绵延,形近长蛇,别名蛇山。

  隔江岸边的则是汉阳的龟山,因为地质构造错动和大河冲击性,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僵持的与众不同地形地貌,长江大桥则把海峡两岸山脉连接成一体,那样,物品绵延的莽莽苍苍山头和南北方穿梭的皓皓湘江在武汉大地面上划了一个极大的十字,黄山烟恰好在这个相交点旁。

  东望则也是一番景色,山头绵延波动,湖水星罗密布。

  在大家如今黄山烟所属的蛇山之东是双峰山和孝南,这两座山是武汉的宗教信仰圣地,期间有

  几个知名的庙宇及寺院。

  再往东,则是知名的东湖风景区和武汉文教区,一些知名的大专学校都集中化在这儿。

  好啦各位朋友们,有关黄山烟呢我也给大伙儿详细介绍到这儿,期待我的解读能给大伙儿留有一点印像,不详细的地区也请大伙儿多多的海涵。

黄鹤楼导游词6

  大家好!大家可能没有见过黄鹤楼,但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古文化遗产,黄鹤楼。”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黄鹤楼,它是由古代劳动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它位于中国古代四大名院之一的黄鹤楼的西侧,是一栋高三十二层的红楼大厦,这栋楼有四层。楼顶的建筑,有两米多高,是用黄鹤楼建的。

  黄鹤楼是古代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古建筑之一,它的建筑布局,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是明清的重点文物古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的最高楼。

  我们现代的楼是黄鹤楼,楼顶是黄鹤楼,楼上面是“黄鹤楼”三个大字,楼顶上有“东方”三个红色大字。楼顶的楼梯是黄鹤楼最高的楼梯,楼梯上面是“黄鹤楼”三个红色大字。

  我们现代的楼是五楼的',楼顶的楼顶上是“东方”三个红色大字。

  我们现代的楼是“南阳楼”和“南阳楼”三个蓝色大字的楼顶,楼顶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红色的灯笼,楼顶的楼梯很陡很高,楼顶的楼梯很窄,楼梯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孔,楼梯上面的墙上都是爬满爬满爬满爬满爬满的爬满爬满爬满爬满的爬满爬满的爬满爬满爬满爬满了的爬满爬满了的爬满了爬满了的爬满了的爬满了的爬满了的爬满了的爬满了的。

  现代的楼是黄鹤楼,现代的楼是南阳楼,现代的楼是黄鹤楼,现代的楼是“东方”三楼。

黄鹤楼导游词7

各位游客:

  你们好!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导游词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一首李白的告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美丽的黄鹤楼游玩,一进来我就感受到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那是多么迷人呀!

  我们首先来到了撞钟的地方,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开始撞钟,当我撞第一声是有人说:“一生平安,”第二声是有人说:“一生幸福,”第三声时有人说:“荣华富贵。”顿时,我兴奋极了,一蹦三尺高!

  接着,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楼,一进去,我就看到了一副庞大的仙鹤画,简直让人赞叹不已啊!还有我最喜欢的四楼,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啊!放眼望去,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眼前汹涌浩潮的长江像一条巨龙,滚滚江水向东流去,雄伟的气势顿时让人感觉心潮澎湃;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是高高耸立在龟山之上的电视塔,像个不屈不挠的勇士,真雄伟!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来武汉观看黄鹤楼,还有那条长江啊!是就赶行动吧!

黄鹤楼导游词9

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镶嵌在江城武汉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黄鹤楼。

  游客们请看,走进大门,“三楚一楼”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对铜鹤,一只颈首高昂,一只双目平视,它们将一只乌龟和蛇精稳稳地踩在脚下。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山地、湖边以及建设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呤诗的最佳场所。像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设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互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引着中外游人。

  黄鹤楼开始修建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的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在这里都留下过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而在众多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中,最有名的就数崔灏那首《黄鹤楼》诗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也来到了黄鹤楼,正当他要提笔时,突然看见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就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灏题诗,李白搁笔,所以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灏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的搁笔亭了。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费。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7年,毁于光绪10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1985年6月落成。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山坡上,离江边大约有1000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轩廊高比江面高出30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9层,高为49米,是取之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

  好,我们再前走几步,请大家举目远望,“白云黄鹤”四个大字正嵌在金碧辉煌的黄鹤楼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每层高高翘起的棱角上挂着铜玲,轻风迎面拂来,发出清脆悦耳响声,好像对你表示欢迎。

  我们再往前走,登上了几十级台阶后,就会进入黄鹤楼了。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黄鹤楼了,请我们向前看,你会看到一幅巨型壁画——《白云黄鹤图》,它高九米,宽六米,由七百五十块彩色陶瓷镶嵌而成。画面上是一位仙瓮乘着一只仙鹤,手持玉笛,吹奏着黄鹤曲,俯视人间,依依不舍的离去。

  下面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就会来到二楼,这里陈列着黄鹤楼缩影模型,各式庭院设计显得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自由参观三楼和四楼,一小时后大家集合。

  (一个小时后)游客们,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黄鹤楼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武汉之游的永恒记忆。

黄鹤楼导游词10

  大家可别认为这就叫“黄鹤楼”,因为在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写过。今天,我们就来游览黄鹤楼。

  黄鹤楼建于东汉时期,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名城。我们现在所到之处,就是一个小小的楼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黄鹤楼”。

  大家看,黄鹤楼的最顶上,有一块牌子,写着“黄鹤楼”三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这就是黄鹤楼。这个牌子的下面是一个很大的门洞,里面住着黄鹤一家,其中的一位姓刘的老爷爷。

  我们现在所到之处,就是一个很大的厅堂。大家看,这一个厅堂是由两个很大的门洞组成的,里面有很多的石凳子,还有很多很多的椅子,这是由黄鹤楼的所有人才建造的。大厅的正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迎门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大厅的左侧有一块匾额,写着“大唐盛世”,上面写着“大唐盛世”四个大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作品。

  大厅的右侧,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黄鹤楼”。大家看,“迎门楼”上有很多牌子:“迎门楼”。这个牌子是由黄鹤楼的`所有的牌子组成,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大家看,这些牌子都是用黄鹤楼的名字命制而成。大家看,这四个大字都是由黄鹤楼的所有牌子命制。大家看,黄鹤楼的最下面,是黄鹤楼的最中心,也是黄鹤楼里最高的楼顶,黄鹤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黄鹤楼上面是黄鹤楼的最高楼。大家看,这是什么意思?黄鹤楼是黄鹤楼的最高楼顶,大家看这四个牌子是不是都是黄鹤楼的中心呢?

  大家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鹤楼!

黄鹤楼导游词11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节,非常荣幸与您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行的导游。今天,我将陪同您走进千年文化名楼—黄鹤楼,一起去领略她的楚风神韵。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经过鹅字碑,归鹤图,崔颢题诗壁、搁笔亭,最后到达黄鹤楼的主楼。好了,现在就请您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黄鹤之旅”吧。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是素有“九省通衙”之称的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您是乘船漫游于万里长江之上,还是乘车经过京广铁路线,一抬眼便可以看到这座巍然耸立于蛇山之上的千古名楼。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造就了这座山川美与人文美相辅相成的文化名楼。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武汉地处中原,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划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黄鹤楼就坐落于长江南岸的蛇山之上。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由孙权依山而建的一座军事扫所演变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现代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的。

  您看,主楼共五层,高51.4米,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而且全部楼体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它既不失黄鹤楼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故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一来到黄鹤楼,您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这座楼为什么取名黄鹤楼呢?别着急,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先走进它的一楼大厅,然后听我慢慢说来。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这幅《白云黄河图》了。壁图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您看,画面上有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有的把酒吟诗,有的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世之意,底下还盛开着许多梅花,由于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作者也是想借此点明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其楼阁的得名还得从它的神话传说谈起。

  湖北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历史800年,建都湖北的历史就有400多年,所以黄鹤楼作为楚文化的载体,自然而然便产生了众多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传说。明代《报恩录》里就曾记载;一位老道在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时,他用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和,只要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因为有了这只黄鹤,生意十分红火。辛和为了感激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而实际上,黄鹤楼名的真正由来,主要是因山得名,因为黄鹤楼最初建在蛇山的第一座山峰黄鹄矶上,古代的“鹄”与“鹤”是通义字,所以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所修的楼自然被称为“黄鹤楼”了。但在历史上,人们更愿意相信因仙得名之说,因为这一说法满足了人们精神超越的需求,也更符合楚国人可以追求浪漫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追求浪漫的楚国人编织了美丽的黄鹤楼神话,那么勤劳智慧的楚国人,则创造了黄鹤楼的建筑奇迹。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历代黄鹤楼在建筑形制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中,清代黄鹤楼恐怕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1868年,也就是清同治年间,是清王朝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安定民心,清政府耗资三万两白银,动用千余名工匠,花费尽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座清代最后的楼阁。楼阁的建筑数理非常讲究。您看,楼体分为三层,以应天、地、人三才;第一层的十二个角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第二场的十二个角应一年有十二个月,而顶层的二十八个角则应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清楼因山下房屋失火,于1884年化为灰烬。

  清楼的毁灭,似乎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没落,此后的100年间,这座千古名楼一直未能再现江城。直到1981年,我们现在这座黄鹤楼的破土动工,才结束了这段“有诗可悼,无楼可登”的历史。

  古人说;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走进黄鹤楼诗词的大观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平时崔颢的诗流于旖旎做作,而独独在黄鹤楼上写下了这首动人心魄的七言律诗。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来到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当他看到崔颢这首后,便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离去了。从此以后,在文坛上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

  一代伟人毛主席,也特别钟爱我们的黄鹤楼,1927年春,他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曾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可以说,上下数千年,洋洋洒洒千百首诗,构成了独特的黄鹤楼文化。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楚文化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登上黄鹤楼的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之上,隔江对岸的是汉阳方向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形成龟蛇锁大江的独特地貌。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也与汉水上的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难怪毛主席盛赞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天的黄鹤楼,不仅以它雄伟的身姿、厚重的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朋友,更像是武汉的保护神,庇佑着武汉的繁荣与昌盛。20xx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在黄鹤楼前举办了“江城月,中华情”中秋双语晚会,并对全球华人进行了现场直播。那天,远远的中秋月,微微的黄鹤楼,勾起了无数海外华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台晚会还在第3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影视节上荣获电视文艺类最高奖——“白金奖”。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黄鹤之旅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海涵。美丽的黄鹤楼期待与您再次相逢。最后,预祝您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黄鹤楼导游词12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1884年的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的,以清朝同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房木结构而建造而成的,讲了真么多,我想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外面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看看吧。

  现在我们大家已经到黄鹤楼了,请大家和我一起下车一起去观赏吧, 这儿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观赏的黄鹤楼了,现在我们大家已经要回去了,我知道大家恋恋不舍,我也恋恋不舍。但是我们现在要是要走了。

  我们大家现在要道别了,希望我们大家有缘能再次相会,再见。

  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导游词13

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浏览武汉市最著名的名胜,千古名楼--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的黄鹄山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自从清同治十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一直盼望黄鹤楼重建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又重现江城,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今天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距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时间整整一百年。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类,有灰鹤、白鹤、丹顶鹤、黑颈鹤,但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要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取名为黄鹤楼呢?这个美丽的名称来自于一个“卖酒遇仙”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答应了,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

  有一天,老道突然来向辛氏告别,为感激辛氏,老道为他的酒店的画了一只鹤作纪念,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

  ”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

  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跳起舞来。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辛氏的酒店,他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调,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辛氏为了纪念老道和仙鹤,于是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最大。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同音,故又名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了,但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传说。

  中国很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极其美丽的民间传说,但不一定有黄鹤楼那样有名,黄鹤楼可以说和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一样蜚声海内外,导游词《黄鹤楼导游词》。

  这是为什么呢?除卖酒遇仙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代诗人充分它的赞美和歌颂,黄鹤楼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赋,正是由于他们的诗,使黄鹤楼名传四方。

  在众多描写黄鹤楼的诗中,最有名的要数崔颢的《登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离开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离江边约一千米。

  黄鹤楼建筑群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

  黄鹤楼为五层,高51米,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

  楼为钢筋混泥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凌空,像黄鹤飞翔,每个翘角上的风铃在四面来风的吹拂下发出浑圆深沉的音响。

  现在我们到了黄鹤楼一楼大厅。

  迎面我们看到一幅高9米,宽6米的“白云黄鹤图”,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迎接仙者骑着黄鹤归来,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

  画两侧柱子上挂着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厅正中有一巨幅红木雕屏,上刻历史黄鹤楼造型,技艺精湛,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这里是黄鹤楼二楼大厅,二楼有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孙权筑城以古朴的笔触再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

  周瑜设宴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洲的故事。

  两幅壁画之间是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厅正中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

  现在到了第三楼。

  三楼是组画“人文荟萃”,它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将唐宋两个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组织在一起。

  人物塑造尽量写实,每个人像旁注有其姓名和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句,反映了黄鹤楼是人文荟萃之地。

  这里是黄鹤楼四楼大厅,四楼是专门陈列悬挂当代书画家浏览黄鹤楼的即兴作品。

  居中挂的厅匾取李白诗句“长江万里情”五字,以激发游人的创作情思,匾下是一幅以清代黄鹤楼为实景的巨幅挂毯。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

  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

  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

  其它七幅画绕大厅一周,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

  这十幅画面所构成的万里长江图卷完整地再现了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好,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黄鹤楼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陪同您一起畅游江南名楼——黄鹤楼。

  我将竭尽所能为您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祝大家玩的开心。

  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诗人吟诗诵赞,一直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类,有白鹤,灰鹤,丹顶鹤,黑颈鹤等等,但是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叫黄鹤楼呢?这个美丽的名称来自一段美丽的神化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

  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实善良,乐善好施。

  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答应。

  酒足饭饱后,老道非常感激辛氏。

  后来,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就有求必应。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招待老道,老道急忙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

  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但我会画画,我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

  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

  画完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非常高兴,他立即去看老道画好的鹤,觉得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那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

  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老道的话,拍手一试,果然那只黄鹤一跃而下,引颈高歌鸣,翩翩起舞,舞毕又跳回墙上,客人十分高兴。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

  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辛氏一见,十分高兴,拉着老道说,你一去十年,我多方打听你的下落,不知去向。

  今天你回来了,请你再也不要离开。

  等辛氏讲完,老道对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挣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了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在你留下的黄鹤的帮助下,我现在非常富有。

  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首奇妙的曲调,黄鹤闻声而起,随着笛声唱歌跳舞。

  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黄鹤载着老道飞走了,此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过。

  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十分想念这只给他们带来幸福吉祥的仙鹤,纷纷建议辛氏在酒店旁建一座楼阁,供奉老道和黄鹤,以资纪念。

  同时也为云游四方的老道和黄鹤指引方向,希望他们早点回来。

  辛氏接受大家的建议,将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他有感于黄鹤帮他致富,于是取名为黄鹤楼。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广为传颂,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

  自从清同治十年,即公元1884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一直企盼着黄鹤楼重现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得以重建,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今天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整整有一百年。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自西而东为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

  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用,故又称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

  但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传说。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

  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

  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

  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

  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主楼看一看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

  大厅宽22米,长14米,您看这些古香古色的大柱,周长有两米,它们直通顶层可以说是整栋楼的擎天柱。

  迎面的这副“白云黄鹤图”,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者铁笛似离似归,下面人们载歌载舞,整副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

  画两侧柱子上还挂者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厅名联后是一巨幅雕屏,上绘历史上黄鹤楼的造型,技艺高超,又古色古香,堪称艺术精品。

  好,请大家随我继续向上参观。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

  这样的跑马廊每二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

  这里陈列着一些历史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大家看,二楼中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

  他们各自代表了其处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

  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

  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

  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

  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

  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

  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它被雷火击毁了。

  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

  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

  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

  您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

  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又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

  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

  李白游览后觉得黄鹤楼传说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

  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就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

  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吟完,搁笔而去。

  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0平方米,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

  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

  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

  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

  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

  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富丽堂皇的晴川饭店,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好了,黄鹤楼之行就快开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

  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

  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黄鹤楼导游词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位于长江边上的黄鹤楼。

  现在,我们站在黄鹤楼下,大家发现它是立在山上的吗?传说,一位穷苦的老婆婆在蛇山上开了一个小茶摊。一天,她在门口发现了一位道士昏到在地上,善良的老婆婆把道士扶进茶摊里,用水给道士擦了擦脸,不一会儿,道士醒了,老婆婆请他喝茶。

  道士对老婆婆说:我已有三天三天没吃饭了,身无分文,哪有什么钱喝茶呢?老婆婆笑道:这一餐,我请您吃!

  说完,她又冲茶又掏钱给道士买烧饼吃。

  老道士吃饱了,对老婆婆说:好人必有好报。说完一挥手,小小的茶摊,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大宝塔!这就是后来的`黄鹤楼。

  那么各位知道宝塔为什么叫黄鹤楼吗?因为道士为了答谢老婆婆又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仙鹤栩栩如生。道士告诉老婆婆:以后客人一到,你就拍手三下引仙鹤下壁,它就会翩翩起舞,为客人祝兴。一说完,道士就不见了。因为有了黄鹤,老婆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参观黄鹤楼。古黄鹤楼:共三层,计92尺,加屋顶7尺,成了九九之数;新黄鹤楼:共五层,比起旧黄鹤楼,更壮观!现在高51.4米,比古楼高20米,主楼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内部有72根柱子支撑。屋面瓦用了十万多块琉璃瓦所构成,同时也是国家A5级保护景区,所以,请大家做文明游客哦!

黄鹤楼导游词15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一楼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武汉的一个标志。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导游词】相关文章:

黄鹤楼导游词06-08

黄鹤楼导游词05-23

黄鹤楼导游词(15篇)08-16

黄鹤楼导游词15篇05-24

黄鹤楼导游词【范例15篇】06-24

颐和园介绍导游词_导游词05-18

导游词07-02

经典导游词05-28

经典的导游词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