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导游词

时间:2024-06-24 13:44:16 导游词 我要投稿

新疆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疆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疆导游词

新疆导游词1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交河城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最佳旅游时间交河故城属于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二十年前的一幅彩墨画《交河故城》,以4070万的天价刷新了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幅画和它的姐妹篇《高昌遗址》所描绘的两座古城,立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疆导游词2

  一:引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吐鲁番地区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叫高昌,一个叫交河,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带领各位参观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13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当地的老百姓称它为“雅尔和图”,我们乘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

  三:名称的由来和交河故城的形状

  交河一词最早的由来见于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外观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16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

  四:历史沿革

  ①由于这是一块天然的、地势险要的'黄土台地,因此,公元前3世纪左右,姑师人为了躲避战乱、洪水、猛兽,选择了这里定居下来。②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在交河与匈奴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到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从此交河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理。③两晋南北朝,吐鲁番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为了一个陪都。④公元640年,唐灭高昌曲氏王国,并设西州,安西都护府的旗帜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飘扬。唐代诗人李颀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应该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⑤公元840年,回鹘人西迁,公元866年,一支回鹘人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回鹘国,交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⑥1275年,由于蒙古族后裔海都、笃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鹘国被攻破,交河也随着高昌一起毁于战火之中。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陈诚游历交河,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的交河已经被废弃多年。从此,交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五:布局

  交河故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个区域,交河故城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以现在的建筑来统计,建筑面积大约在22万到30万平方米,现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遗存。子午大道的东侧为东区,主要有民居、官署、练兵场、婴儿墓和一座东门,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西区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当年的集市一定是在这里,北区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为主体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城北区还有一组十分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垒砌的金刚宝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现在已荡然无存,四角各有25个小塔,排列纵横成5的方正,总计101座塔。

  六:建筑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块天然的黄土台地,离两侧河谷高达30米,所以没有城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②古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赖天险而保护自已。进入故城,房屋的建筑很奇特,尤其是东区的居民区,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减地法”简单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己的家园。③除了用大量的“减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区,多用“干打垒”的形式,所筑的板夹泥垛墙,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区域间有宽大的街道相连,但奇怪的是,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相必这也是古代的百姓为了防止敌人入城之后而设的保护手段吧!

  七:几大亮点

  ①和平时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开东门进入河谷中取水,战乱时怎么办?据考古工作者考证,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处,至今仍有多处古井依然有水,这就解决了战时整个城池百姓用水的问题。②历史上许多人一直认为交河故城只有南门和东门,但最近这些年的考古证明,交河故城还有第三座城门:西门。南门古时是运送粮草之门,是座可操作的吊桥,战时收起,与对岸隔绝,东门是进入河谷东岸取水之门,此门还有一军事设施——瓮城,看得出来,战时这里也成为诱敌和杀敌的场所。西门因为是在西侧的断崖处,最近几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据说是古代战时凯旋的将士们进入之门。③位于东部官署区练兵场西侧,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婴儿墓穴坑,这为我们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谜。

  八:结尾

  当漫步在这黄色高大的迷宫中,感受故城的残缺之美,咀嚼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无情,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幽思。

新疆导游词3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市中心广场,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清真寺。据说此处原是一片公墓,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米扎尔后裔在此建起一座小寺,用以祭祷亲友亡灵。1538年,其后人乌布力阿尔伯克将寺扩建,成为聚礼用的大寺。之后,又经几番修建和扩展,形成现有的规模和恢宏气势。

  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寺门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门高4.7米,宽4.3米,门楼高约17米。门楼的两旁不对称地各坚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塔顶均立有一弯新月。每日黎明,寺中阿匐要5次登上塔高声呼唤穆斯林前来礼拜。门楼后面是一个大拱北孜,顶端也托着一个尖塔。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有花木及水池。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主教阿匐讲经之用;礼拜堂在寺院西部的一个高台上,分内殿和外殿;寺顶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置轿式宝座,每逢做礼拜时,大毛拉站在龛内诵读经文;若逢节日,大毛拉则在此宣教。穆斯林进人廊檐必须脱鞋,不分贵贱,依次进人。

  艾提尕尔寺地位的显要还不在其规模,而是它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已达2——3千人,星期五“居玛日”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到此作一周之内最庄重的礼拜,这时人数约有6——7千人。到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加上本地的,大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大礼拜之后,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欢快的鼓乐奏鸣。穆斯林合着节拍,跳起了“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

新疆导游词4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天山与昆仑山两大山系之间,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西部一片浩瀚、干燥的沙质荒地。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该沙漠面积相当于新西兰。当地人一向知道它是一个危险的地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流动沙丘面积广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沙漠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台型沙山和沙垄,宛若盘踞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高度和规模使埃及的金字塔黯然失色。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巍峨壮观。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这儿风沙活动频繁,沙丘形态奇特,最高达二百五十公尺。最奇妙的是两座红白分明的沙丘,名圣墓山。山顶经风蚀而形成"大蘑菇"。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红砂岩和白石膏构成的沉积岩露出地面,形成红白鲜明的景观。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树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漠中地下水储存量丰富,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湖光水色,清清的湖面,水波荡漾,树影婆娑,渴极的人会产生一种极欲前往的冲动。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海市蜃楼”幻影。

  1894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4个同伴和8只骆驼,进行了一次艰苦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的旅行。他们途经隆起45米高的`一个沙海。这次穿越沙漠的旅行几乎使所有人送了命。途中缺水,他们喝过变质酒、骆驼尿,甚至羊血。

  浩翰沙漠中,迄今发现的古城遗址无数,尼雅遗址曾出土东汉时期的印花棉布和刺绣。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丝路古道南道的精绝、小宛、戎卢、圩弥、渠乐、楼兰等古代城镇和许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没。

新疆导游词5

  一、概况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博湖县位于焉耆盆地东部,开都河下游。1971年建县,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一称巴格拉什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拨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 交通便利

  二、博斯腾湖景区(点)介绍

  “博斯腾”蒙古语为站立的意思,有三山屹立在湖中而得名。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形成于第三世纪末,由中新代凹陷陆相沉积形成,已有 3000 — 4000 年历史。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

  博斯腾湖水面浩淼,分为大湖区和小湖区,大湖东西长约 55 公里宽,南北宽约 25 公里,略呈三角形,总面积 1460 平方公里。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水域辽阔,烟波浩渺,遥望对岸,水天一色,登游艇畅游大湖,丽日蓝天,波光潋滟,轻风佛面,心旷神怡;大风起,惊涛排空,宛若怒海;冬至春初,千里冰封,银光如镜。

  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型湖泊,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小湖区上通开都河,下连孔雀河,小湖区各自既相对独立又有汊流相通,夏秋季节,湖周芦苇、香蒲生长茂密,湖水清澈碧绿,荷花,睡莲等各种水草花木竞相开放,水鸟筑巢于水面随处可见,泛舟湖中,各种水鸟不时从身边、头顶掠过,鸟鸣鱼跃,荷香沁脾,品尝鱼餐鱼宴,其乐无穷。博斯腾湖湖水清澈,水温适宜于各种鱼类的生长繁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目前,湖内共有赤鲈、鲤鱼、草鱼、鲢鱼、池沼公鱼等 20 多种淡水鱼类品种,水产品年产量达到

  5000 吨;环湖芦苇面积达 40 万亩,芦苇年储量 20 多万吨,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博斯腾湖自然风光秀丽,引人入胜,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2002 年4 月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夏季可开展丰富多采的水上游乐运动,冬季自成天然的冰上运动场所。现已建成大河口、扬水站、西南小湖区(莲花湖)、和硕“海滨浴场”、四十里城相思湖等旅游点,有诗赞美博斯腾湖水域旅游景点为“雪融博湖芦莲,四色一体连天,游之消暑忘倦,居之世外桃园”。

  1、大河口西海渔村 西海渔村位于大河口,距县城12公里,目前已经具备相关接待设施。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自参与撒网、捕鱼、钓鱼、做鱼、品鱼,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渔家乐型“西海渔村”。另外,在这里还能欣赏到依托乌兰乡蒙古族的`民俗表演活动。

  2、扬水站 扬水站位于博斯腾湖南部,是新疆乃至西北最大的电力扬水站, 现建有葡萄长廊、观景亭、停车场、沙滩等旅游服务设施,可开展游湖 、沙滩浴 、坝上观湖等娱乐项目。

  3、阿洪口 阿洪口位于博斯腾湖西南角,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

  4、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 2005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 AAA级旅游区。

  5、白鹭洲 2006年,白鹭洲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其滑沙旅游项目很有特点。白鹭洲以“旷”、“奇”、“野”著称,南邻美丽的博斯腾湖,北邻艾勒逊乌拉沙漠,一边是极端残酷、极端干旱的沙漠环境,另一边是沙滩和湖泊的舒适宜人,浪漫的情调令人陶醉,形成强烈的反差。白鹭洲开发建成金海湾、白鹭洲头、白鹭园、海龙度假村、双湾竞秀五个小区。

  6、金海湾 位于白鹭洲景区北端,2005年,金海湾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是热爱沙漠探险旅游者的首选。

  三、博斯腾湖的神话传说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却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眼泪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该湖命名为“博斯腾湖”。

  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离此不远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饱受磨难、执意取回真经的行动所感动,于是经观音菩萨点化,变作一匹白马,驮着唐僧一行,安然渡过流沙河。

  博斯腾湖分为大湖区和小湖区,大湖区离库尔勒市有57公里,小湖区离库尔勒市21公里,其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游客可先游大湖区。

  大湖区湖面广阔、鸥鹭飞翔,水中有五道黑、大头鱼等鱼类。在湖畔的餐厅中可以吃到鲜活的鱼餐;小湖区在大湖区西部,湖中芦苇茂密,栖息着天鹅、沙鸥、鹭鸶、野鸭等鸟类,湖面上还有大片睡莲和浮萍,风景十分秀丽。

  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极端低温℃,平均水温℃;7月份平均气温℃,极端高温38℃,平均水温23℃。平均日照率达67%68%。

  博斯腾湖芦苇资源丰茂,野生动物遍布,常有黄羊、野鹿等珍稀动物出没,湖中曾有珍贵鱼种扁吻鱼(大头鱼)和塔里木裂腹鱼(尖嘴鱼)。《隋书》里就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博斯腾湖中区东部一带有若干个直径1030米的地下热水泉,冬夏喷出热水,湖水自西南角流出,为孔雀河源头。湖东南岸有面积为691平方公里的艾勒逊乌拉沙漠,极端干旱的沙漠与巨大湖水及芦苇湿地形成强烈的反差。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

  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拨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东深,最深16米,最浅米,平均深度约10米左右。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与雪山、湖光、绿州、沙漠、奇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园”。

新疆导游词6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吐鲁番坎儿井,出现在18世纪末叶。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构造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竖井

  先说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暗渠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

  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所以,总长5000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

  暗渠还有不少好处是,由于吐鲁番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再有,经过暗渠流出的水,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因此,吐鲁番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

  龙口

  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

  明渠涝坝

  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新疆导游词7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天池了。相信各位定不需此行。

  昌吉位于乌鲁木齐西北35公里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北疆重镇,它著名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有天池、五彩湾、岩画。

  这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海拨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传说天地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绦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盛地。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览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横渡,饱览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世人将天地的自然风光概括为“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天地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龙潭碧月

  龙潭是指位于天池下方约2千米,海拔1660米,盘山公路西侧的“西小天池”。传说是西王母当年用的洗脚盆,实则它是天池湖水透过地下湖坝粗大的冰渍物渗漏下来的泉水,在山嘴交汇的低洼处形成的`一个积水深潭。池周塔松竞秀,满山苍翠,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山峰树影和碧月一器倒映潭中,静影沉壁,月影微颤,有诗赞曰“一弘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南山望雪

  游客伫立天池冰碛堤坝上,翘首南望博格达雪山,但见“远处皑雪近处松,野花似锦绿偎红。湖光山色泼墨画,春夏秋冬一景融”(谢玉康)。观此胜景,如临仙境,令人飘然荡魂。

  定海神针

  传说天池之中有一个水怪,经常乱施淫威,兴风作浪。搅的天池之水瀑涨,淹没左右居民,百姓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盛大的蟠桃会。会上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忘记邀请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悦,发威泄私愤。顷刻之间浊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头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顿时风平浪静,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变成了一棵榆树。从此生长在天池水边,成为镇水之宝。这棵由王母娘娘头上的碧玉簪变成的榆树就被后人称为“定海神针”。

  天池西侧山势相对缓和又位处阴坡,由冰碛石和泥石流堆积物组成的山坡比较疏松,蓄水条件好,特别适宜于林木的生长。这里云杉林连峰续岭,浓阴蔽日,是旅游最好的去处。“西山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清晨天池观日出,较之泰山观日出别有一番情趣。在晨曦中天山的冰峰、杉林与色彩斑斓的湖水融为一体,使人犹如置身仙境。有诗赞曰“云遮雾绕万仞隐,晨曦初露景色新。五彩霞光呼日出,博峰含笑看盛景”

  悬壶飞瀑

  天池下游东北方冰川终碛堤上建有人工水闸,天池泻水形成瀑布。瀑布沿嶙峋山石急流直下,白练垂空,声震山谷,瀑布于谷底冲出碧潭一方,人称“东小天池”。此处环境极为幽秘。东小天池北岸为断崖峭壁,泻水又形成一条高达百米的瀑布,流银泻玉,瀑声如雷,在阳光照射下,彩虹飞舞,形成“悬泉飞瀑”胜景,有诗云“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烟水飘渺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新疆导游词8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写导游词,非常实用,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以下是边肖主编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4篇)。欢迎你向他们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导语1新疆是中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中国葡萄种植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有50多个葡萄品种。特别是吐鲁番,到处都种着葡萄,占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成为“葡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唤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纳尔汗的心醉了”的美妙歌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葡萄被称为“珍珠和玛瑙”,成为新疆“果蔬之乡”的象征。让我们一起去吐鲁番最美的地方——葡萄谷,体验一下阿纳尔汗沉醉的心情。

  游客们,我们的车正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是葡萄谷。

  葡萄谷是火焰山脉中的一个山谷,全长7公里,最大宽度约2公里。这里遍布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的果农。走进葡萄谷,你会看到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过山谷,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抬头看火山,低头看绿地,真的是避暑的好去处。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烘干房我们现在在葡萄园里,只看到这里的葡萄就像是绿云遮天蔽日,铺着绿色地毯的地板,一片片相连,用搁板相连,绿荫遮天,硕果累累。葡萄谷的葡萄园占地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葡萄,以及玫瑰红、喀什哈、毕家干、黑葡萄和搜搜葡萄。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精枣净、爱美娜、无籽紫、无籽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它的果实形状不同,如球形、椭圆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明亮如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有的翠绿如翡翠。年产葡萄6000多吨,葡萄干300多吨,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最好的葡萄是无核白葡萄,广泛种植在葡萄沟里。快看!挂在葡萄架上的那串椭圆形果粒、淡黄绿色果实的“绿色珍珠”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甜。鲜果含糖量超过24%,超过加州葡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因为它没有种子,所以最适合干葡萄干。干燥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好干果。无核白葡萄干,晶莹如玉,色泽翠绿明亮,食之酸甜,被称为“中国绿色珍珠”。

  马()葡萄是葡萄沟第二种植区。其果粒呈长柱状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肉脆,无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温度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葡萄全部无病虫害,无需喷洒农药,使新疆葡萄干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水果。

  游客们,走在绿色的走廊里,看着诱人的葡萄,很舒服!刚才有游客问:葡萄干是怎么做的?快看!前面的平顶长方形民用小房子,是专门用来晒葡萄干的烘干房。烘干室的墙壁是用土块做成的,有穿孔的花墙,长方形的孔洞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干燥室的门大多位于北部或东部,可以减少阳光。另一方面,运输葡萄时,如果烘房一时容纳不下,可以暂时放在烘房外的北墙上,几个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射,烘干后的品质保持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烘干房随处可见,但大多建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地势开阔平坦、通风干燥等。说到这里,游客可能已经明白,吐鲁番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或人工加热来干燥,而是完全依靠干燥温暖的气候来自然干燥。这样,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得到了完全的保存,葡萄干绿,堪称世界年产万吨左右的葡萄干中的独家佳品。

  除了葡萄干之外,吐鲁番还以其优异的色泽、风味和酿造历史而闻名。唐朝诗人王翰曾经写过一首赞美诗:“葡萄洒在夜光杯里,美不胜收,想喝琵琶就要赶紧。醉卧沙场,不笑,自古争几人。”诗人的名句描述了酒与酒的神韵和驰骋沙场的将领的英气。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霍州的“桃花源”。沟里到处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位于火焰山西端,全长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布伊路克河(葡萄谷河)穿过它。沟渠郁郁葱葱,种植了无核白、马()、白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形成了天然的葡萄博物馆。葡萄沟里有一个游客接待站,两米多高的葡萄棚组成的长廊与藤蔓缠绕在一起,一簇簇的葡萄触手可及。山崖渗出的泉水汇成鱼塘,静谧优雅。你只需要花几块钱就可以摘到新鲜的葡萄,吃个够。

  葡萄谷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现拥有葡萄谷游乐园、王音乐艺术博物馆、大洼子民俗公园、绿洲葡萄庄园、展示维吾尔建筑特色、民俗风情、体验维吾尔农家乐生活的民族村寨。

  美丽的葡萄谷以葡萄种植面积广而闻名,尤其是这里出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嫩、多汁、美味、营养丰富,被誉为“珍珠”。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州的葡萄,居世界第一。无核白葡萄干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视为葡萄中的瑰宝。

  葡萄谷狭长,四周溪流环绕,植被茂盛。山谷两边的悬崖陡峭险峻,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种植在山谷下面沿河的山坡上。整个葡萄谷就像一条甜甜的河,到处滴着绿色的蜂蜜,永远是香甜醇厚的。由于新鲜葡萄不适合储存,考虑买些葡萄干回家。每公斤15-20元左右,比吐鲁番稍贵,但比乌鲁木齐便宜。

  在葡萄谷看维吾尔族舞蹈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歌舞表演会发展成一个集体“麦西来福”,歌手会邀请你和他们一起跳舞。看演出时,会安排你坐在院子里一个特殊的地方,一边看演出,一边吃新鲜水果。舞台是葡萄架下一个简单的高台。跳舞的年轻男女是村里最漂亮的。

  葡萄谷有一个王音乐艺术博物馆,每年5月开放,10月底关闭。开业期间免费。馆内陈列有100多幅历史图片和大量珍贵文物,充分介绍了王先生60多年的音乐成就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吐鲁番不仅有芬芳的葡萄和水果,奇特的地貌和民族风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14个。

  沐浴在屹立了2000多年的高昌、蛟河、古城,百子克利克的千佛洞壁画,成千上万古尸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清代结构独特的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充满神话传说的火焰山,宏伟的人工地下河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独特的“巴扎”风格。葡萄架下浓郁风情的维吾尔歌舞和2400万年前无与伦比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古代文化历史遗产的宝库和集“霍州”、“丰州”、“沙州”、“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霍州的“桃花源”。沟里到处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位于火焰山西端,全长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布伊路克河(葡萄谷河)穿过它。沟渠郁郁葱葱,种植了无核白、马()、白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形成了天然的葡萄博物馆。葡萄沟里有一个游客接待站,两米多高的葡萄棚组成的长廊与藤蔓缠绕在一起,一簇簇的葡萄触手可及。山崖渗出的泉水汇成鱼塘,静谧优雅。你只需要花几块钱就可以摘到新鲜的葡萄,吃个够。

  葡萄谷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现拥有葡萄谷游乐园、王音乐艺术博物馆、大洼子民俗公园、绿洲葡萄庄园、展示维吾尔建筑特色、民俗风情、体验维吾尔农家乐生活的民族村寨。

  美丽的葡萄谷以葡萄种植面积广而闻名,尤其是这里出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嫩、多汁、美味、营养丰富,被誉为“珍珠”。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州的葡萄,居世界第一。无核白葡萄干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视为葡萄中的瑰宝。

  葡萄谷狭长,四周溪流环绕,植被茂盛。山谷两边的悬崖陡峭险峻,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种植在山谷下面沿河的山坡上。整个葡萄谷就像一条甜甜的河,到处滴着绿色的蜂蜜,永远是香甜醇厚的。由于新鲜葡萄不适合储存,考虑买些葡萄干回家。每公斤15-20元左右,比吐鲁番稍贵,但比乌鲁木齐便宜。

  在葡萄谷看维吾尔族舞蹈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歌舞表演会发展成一个集体“麦西来福”,歌手会邀请你和他们一起跳舞。看演出时,会安排你坐在院子里一个特殊的地方,一边看演出,一边吃新鲜水果。舞台是葡萄架下一个简单的高台。跳舞的年轻男女是村里最漂亮的。

  葡萄谷有一个王音乐艺术博物馆,每年5月开放,10月底关闭。开业期间免费。馆内陈列有100多幅历史图片和大量珍贵文物,充分介绍了王先生60多年的音乐成就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吐鲁番不仅有芬芳的葡萄和水果,奇特的地貌和民族风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14个。

  沐浴在屹立了2000多年的高昌、蛟河、古城,百子克利克的千佛洞壁画,成千上万古尸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清代特有结构的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充满神话传说的火焰山,宏伟的人工地下河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独特的“巴扎”风格。葡萄架下浓郁风情的维吾尔歌舞和2400万年前无与伦比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古代文化历史遗产的宝库和集“霍州”、“丰州”、“沙州”、“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4吐鲁番葡萄沟属于吐鲁番市葡萄乡,位于吐鲁番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0公里。地理坐标为T8915′,E43海拔300米。葡萄谷是火焰山西侧的峡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山谷西岸,峭壁相向,峭壁险峻,宛如屏风蟑螂。沟内,溪水环绕,水质纯净。小溪的两边,葡萄架遍布,葡萄藤层层叠叠,绿油油的。四周是茂密的杨树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舍村舍随意排列在缓坡上。

  说起吐鲁番的葡萄沟,当然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新疆民歌说:“吐鲁番的葡萄是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犁是大家的赞,叶城的石榴是拔尖的。”讲的是新疆四大水果名镇,吐鲁番一个人住在榜首。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大宛烈士志》和《韩曙》记载;据西域大使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并将其引入内地。

  《明史》;西域大使说“有桃、李、枣、瓜、葫芦,葡萄最多”,《西域新闻实录》记载吐鲁番“有土产小麦、山谷、亚麻,而瓜、西瓜、葡萄种类最多,都在西域。”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文献(382号)中,发现了“攻曹条为水游官”的公文。文中提到负责葡萄灌溉用水的官员较多,反映当时种植葡萄的规模相当可观。从太炎三年(公元436年)出土的北魏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种植葡萄的面积以及风虫对葡萄的危害。古墓陪葬物中葡萄穗、葡萄干、葡萄籽、葡萄枝较多。

  迷人的葡萄谷是霍州的“桃花源”。这是一个中外游客观光的地方。安静优雅,自然风光。几条葡萄长廊幽深静谧。一些游客走在葡萄架下,享受珍珠般的葡萄,而另一些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新鲜的葡萄。

  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手工艺品的蒙古包,有划船的地方。第二个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谷一个设备齐全的高级度假胜地。有120张高档床,120人餐厅,卡拉ok厅,游泳池等等。第三个是吐鲁番葡萄展厅。第四个是吐鲁番维吾尔民居民俗博物馆。第五家是中新公司,是一家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企业。第六,葡萄镇的度假村。

  人工抽取的天山雪水顺第一人民渠而下,水的潺潺流水声为葡萄谷增添了青春活力。两边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处处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果树星罗棋布。粉墙纱窗的农舍隐藏在浓郁的树阴中,山坡下和农家院上布置着晾晒葡萄干的“遮阳棚”,别具一格。夏天,风景秀丽,凉风习习,沟渠是霍州避暑的天堂。旅游旺季,中外宾客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谷以其丰富的优质葡萄闻名于国内外。1994年,沟中种植了315.6公顷的葡萄,生产了8601吨新鲜葡萄。无核白葡萄有13个品种,包括马(),红葡萄,喀什哈,日加干,佐佐。它的果实呈球形、椭圆形、卵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明亮如玛瑙,有的翠绿如玉。

  色彩鲜艳的绿色新鲜葡萄令人垂涎。特别是这里出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嫩、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它们被称为“珍珠”,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州葡萄,居世界第一。无核白葡萄干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视为葡萄中的瑰宝。

  新疆有一首歌“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梨,大家都赞,邺城的石榴最好吃。”来到吐鲁番,除非品尝到葡萄谷葡萄的甘甜清凉,否则无法领略到吐鲁番的清凉舒适。

新疆导游词9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新疆,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那拉提景区的基本概况:那拉提景区位于伊犁河谷最东端,是整个伊犁河谷的东大门。冬暖夏凉,气候温润,景区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960平方公里,1999年实施开发,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2011年1月14日被评为国家级5A级景区。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水量880毫米,夏季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塞外小江南”之称。

  那拉提景区地大物博,但用一句“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便可恰当的描述景区的地理概况。左手边的这座山是阿吾热勒山,全长280公里,右手边的这座山是那拉提山,全长150公里,他们都是天山的支脉,也是一对姊妹山,两座山向前延伸与我们正前方的安迪尔山相连,形成了三面环山的格局。三山耸立,积雪消融,就融汇成了我们左手边的巩乃斯河,巩乃斯,是准格尔蒙古语,意为“向阳坡”,它也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亲切的称为“阿纳苏”意思是母亲河,因为她养育了新源县30万的人口,滋润着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巩乃斯河全长为258公里,发源与艾肯达阪,将于喀什河,特克斯河相汇流入伊犁河,最后直奔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我们大家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我们这条巩乃斯河呢,他却是向西流,因此他也是一条逆流河。河里生活着高山冷水鱼,鱼身呈圆长状,肉质鲜美,是景区的.一道特色野味。

  前方就是景区第一站点塔吾萨尼,哈萨克语,意为“美丽的山沟”。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山丘和平坦的草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一山四景,景景不同。我们的车会在这里稍作停留,大家要抓紧时间拍照留念,下车后请大家沿着木栈道走,不要踩踏草坪,谢谢合作!塔吾萨尼至乌孙古墓

  那拉提草原是著名的北丝绸之路——天山道的咽喉要塞,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几千年来上演了无数悲壮,哀婉的历史故事。柔然,匈奴,突厥,回鹘,乌孙等各个民族,各色人种互相角逐,征战,厮杀和驰骋,迁徙和定居,贸易与和平,共同演绎了新疆千年的传奇。其中在我们草原上生活时间最长的就是乌孙,他们在伊犁河谷生活时间长达500年之久。公元前161年乌孙国成立,由于势力范围比较小,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乌孙向汉朝提出了政治联盟,历史上把这种政治联盟称为和亲。中国历有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单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而在伊犁河域的乌孙国曾先后迎娶了细君与解忧两位汉朝公主,她们的功绩不亚于昭君出塞,文成入藏。

  西汉后期,乌孙王猎娇靡派使者向汉朝天子提出愿得尚公主为昆第,并以千匹良马为聘礼。于是汉武帝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远嫁乌孙国,细君从小生活在深宫大院,才华横溢,但由于她性格内向,体质纤弱,不适应乌孙的生活加之思乡心切,在乌孙国生活了5年便香消玉殒。留给乌孙的只有女儿少夫

  和一首凄惨的《黄鹄歌》。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乌孙人也已经消失了,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留下来的一座座乌孙古墓。大家看右前方有一座凸起的山丘,就是乌孙古墓了,这座古墓高6.5米,直径46米,是一座土堆式的古墓,除了这种古墓类型外,乌孙古墓还有石堆墓、石棺墓等类型,大小不等。据考古挖掘,巩乃斯河谷一带的古墓出土过大量的古陶器、古钱币、古银饰、铜武士像等随葬品。站在这里我们既能欣赏人文景观,了解历史文化,又能欣赏美丽的那拉提风光,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新疆导游词10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中国葡萄种植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有50多个葡萄品种。特别是吐鲁番,到处都种着葡萄,占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成为“葡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唤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纳尔汗的心醉了”的美妙歌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葡萄被称为“珍珠和玛瑙”,成为新疆“果蔬之乡”的象征。让我们一起去吐鲁番最美的地方——葡萄谷,体验一下阿纳尔汗沉醉的心情。

  游客们,我们的车正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是葡萄谷。

  葡萄谷是火焰山脉的南北向山谷,全长7公里,最大宽度约2公里。这里遍布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的果农。走进葡萄谷,你会看到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过山谷,树木葱郁,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抬头看火山,低头看绿地,真的是避暑的好去处。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烘干房我们现在在葡萄园里,只看到这里的葡萄就像是绿云遮天蔽日,铺着绿色地毯的地板,一片片相连,用搁板相连,绿荫遮天,硕果累累。葡萄谷的葡萄园占地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玫瑰红、喀什哈、毕家干、黑葡萄、搜搜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精枣净、爱美娜、无籽紫、无籽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它的果实形状不同,如球形、椭圆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明亮如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有的翠绿如翡翠。年产葡萄6000多吨,葡萄干300多吨,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最好的葡萄是无核白葡萄,广泛种植在葡萄沟里。快看!挂在葡萄架上的那串椭圆形果粒、淡黄绿色果实的“绿色珍珠”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甜。鲜果含糖量超过24%,超过加州葡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因为它没有种子,所以最适合干葡萄干。干燥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好干果。无核白葡萄干,晶莹如玉,色泽翠绿明亮,食之酸甜,被称为“中国绿色珍珠”。

  马奶葡萄是葡萄沟第二种植区。其果粒呈长柱状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肉脆,无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温度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葡萄全部无病虫害,无需喷洒农药,使新疆葡萄干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水果。

  游客们,走在绿色的'走廊里,看着诱人的葡萄,很舒服!刚才有游客问:葡萄干是怎么做的?快看!前面的平顶长方形民用小房子,是专门用来晒葡萄干的烘干房。烘干室的墙壁是土块做成的穿孔花墙,长方形的孔洞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干燥室的门大多位于北部或东部,可以减少阳光。另一方面,运输葡萄时,如果烘房一时容纳不下,可以暂时放在烘房外的北墙上,几个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射,烘干后的质量也不会改变。在吐鲁番,这样的烘干房随处可见,但大多建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地势开阔平坦、通风干燥等。说到这里,游客可能已经明白,吐鲁番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或人工加热来干燥,而是完全依靠干燥温暖的气候来自然干燥。这样,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得到了完全的保存,葡萄干绿,堪称世界年产万吨左右的葡萄干中的独家佳品。

  除了葡萄干之外,吐鲁番还以其优异的色泽、风味和酿造历史而闻名。唐朝诗人王翰曾写过一首诗赞美道:“葡萄洒在夜光杯里,美不胜收,要喝琵琶就要赶紧。醉卧沙场,不笑,自古争几人。”诗人的名句描述了酒与酒的神韵和驰骋沙场的将领的英气。

  谢谢大家!

新疆导游词11

  你们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距、相知在美丽的乌鲁木齐,这里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们可爱的故乡。俗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做为地主的我,代表**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热烈的欢迎大家来大到美丽的乌鲁木齐,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吃的开心,玩的尽兴!

  我们的新疆之行已经开始了,首先请容许我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侯蕾是你们这次乌鲁木齐之行的导游旁边是司机胡师傅,在这几天里各位有什么困难和疑问请及时提出,我和胡师傅会尽力解决和安排,同时预祝我们的新疆之行圆满、顺利!

  现在大家看到的乌鲁木齐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的确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往日闭塞落后的丝路重镇,正在经济改革中飞速前进。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世界是里海洋最远的城市,他位于天山中断山脉北麓,准葛尔盆地的南端环山带水,水土肥沃。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城东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雪峰,城南是雄伟壮丽的南天山山脉,城西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积,积云即雨,城正中的红山,小巧而陡峭,如飞来之物,山顶是耸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级镇龙宝塔,它是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

  首先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乌鲁木齐的这个名字的由来吧!“乌鲁木齐”是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也许就是着美丽地方的由来,但清朝乾隆年间,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乌鲁木齐原称。

  在市区中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历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着时髦前卫的青年也有蒙着神秘面纱的伊斯兰妇女:既有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商场,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车小地摊。着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兴城市。

  其次,乌鲁木齐的历史可谓久远,20xx多年前,这里曾是游牧民族声息之地。公元1世纪以后,汉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时,这里设立了最早的贸易互市。在后来的唐朝,明朝时期,都不断地对这里进行开发和建设,越来越具规模,为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础。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在乌鲁木齐河以东修建了土城,作为驻军营地,这就是乌鲁木齐的雏形。在之后的五年,又在北侧建筑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启迪教化”之意改用乌鲁木齐原称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弹指一挥间,乌鲁木齐就发展到了今天的的规模!

  今天的乌鲁木齐,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干净而有整齐的街道四通八达,到处可见绿树成荫,美丽的红山公园,古迹众多的人民公园,热闹有趣的动物圆,都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和情趣。乌鲁木齐是连接内地,通向中亚的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同时,乌鲁木齐机场也是我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具有疆内、国内、国际航线近百余条。从这里出发,可以到伊斯坦布尔,阿拉木图,

  比什凯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亚地区,直飞香港的航线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还没有铁路,短短的几十年来,已建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发达的铁路线网络,这其中就有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的兰新铁路,是新疆最早肩负着通向内地货物、客运任务的一条铁路线。还有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有一条国际铁路干线,由于他横跨亚、欧两大陆,故有亚欧第二大陆桥之称,而乌鲁木齐在这欧亚大陆桥上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不言而逾的。以通过乌鲁木齐的216,217,312,314等国道,成为公路运输中的枢纽。 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场,那充满神秘色彩的雪莲花、绚丽多彩的艾得来丝绸,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制作的地毯、挂毯以及令人垂帘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莹温润的羊脂玉雕、、、、、、无不深深的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恋忘返于这花花绿绿的世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著名的货物集散地物产丰富的乌鲁木齐一定让你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好了希望大家在乌鲁木齐玩的开心,玩的充实,谢谢大家!

新疆导游词12

  克孜勒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素有“无花果之乡”的美称,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缘。东邻阿合奇、柯坪两县、南接巴楚伽师、疏付三县,西止乌恰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为界。边境线长128公里。东西宽,南北狭窄,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和谷地。市境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无霜期长,气温日振幅大。

  阿图什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三年)阿图什市境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蔬勒国的国都。二千多年来,市境的属辖历经变更,但始终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准设立阿图什设治局,辖4镇6乡。1943年1月正式设置阿图什县,隶属新疆第二行政区。1949年9月阿图什县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建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后,划归其管理,并成为州府所在地。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图什县设立阿图什市。

  阿图什市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博古孜河和恰克马克河是两大主要水系。金属矿有:铁、钛、钒、铜、金、铅、锌等十多种,非金属矿有湖盐、煤、磷、石灰石、大理石、云母、水晶石、石膏、莹石等。野生动物既有飞禽走兽,也有水中游鱼,种类繁多,分布广阔共有60余种,目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有棕熊、仙鹤、猞猁、雪豹、长尾雉、天鹅、青羊、盘羊、狼獾、扫雪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党参、掌参、车前、青兰、独活、甘草、麻黄、野红花、黄连等。

  阿图什市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宝地,历史和现实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依据阿图什市实际,制定出了“1995—__年”年阿图什社会和经济发展远景规划,为全市各族人民绘出了蓝图,提出“以农业为本,发展园艺,种草养畜,矿业先行,启动工业,商贸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阿图什市各族人民必将使这颗帕米尔高原的明珠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创造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新疆导游词13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游览中,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瑰丽全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绝妙的、珍奇稀有的古迹遗踪、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会让您惊叹不已。

  地理概况

  游客们,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横贯,南与、合抱,北与合抱。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中间是;北疆的,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绿洲和山地草原,成了人民的世居之地。

新疆导游词14

  “库车王府”位于新疆库车县城,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20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因而,20xx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库车王府”。

  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回部亲王"就是"维吾尔王",统领着天山南部维吾尔族的大部。

  库车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乾隆年间,回部亲王的第一代王爷名叫米尔扎·鄂对,是统领南疆重镇库车、阿克苏、拜城三城的地方官员。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时,米尔扎·鄂对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

  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世袭亲王共计十二代。第十二代亲王达吾提·买合苏提(1927-20xx),是中国最后一位的王爷。他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于20xx年月30日去世),担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职务,也是中国目前年龄最大的国家公务员。

  近200年的库车王府,1937年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毁坏。我们现在看到的王府,是20xx年重建的,投资1500万元,依照第十一代亲王时期的王府原样重建。王府游览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有王府展区、龟兹博物馆展区、古城墙等展区组成。王府内还有"王府客栈"、"王府家访"、"篝火互动晚会"、"宴艺厅"、"旅游购物"、"王府歌舞团"等配套设施和部门。大家看到的右侧,就是旅游购物、王府客栈、贵宾厅及清真寺。

  库车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xx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500万元,根据库车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为末代"库车王"建造了专门住所,并于20xx年3月26日重新对外开放。

  这里是王府中的主要建筑,也是最早的建筑。米尔扎·鄂对取得爵位以后,清朝政府选派了中原工匠,专程为第六代郡王修建王府。这栋建筑,一看就知道,完全是按照中原汉文化建筑风格设计建造的。这里是库车回部亲王的家谱,其中承袭王位的有12人。

  第一代王:米尔扎·吾德,清史写作"鄂对"。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58年,授"散秩大臣"。1759年,封"辅国公",晋封贝子,赐贝勒品级,任职阿克苏、叶尔羌阿奇木。1778年,在任内病故。

  第二代王:米尔扎·吾斯曼,清史写作"鄂斯满"。米扎尔·吾德的儿子,承袭辅国公,任职喀什噶尔阿奇木。1788年病故于北京。

  与了南疆事变,被盛世才逮捕,1941年被害。

  第十二代王:达吾提·买合苏提,20xx年7月30日病故,买合甫孜的侄儿,养子。1942年承袭王位,任职新疆省政府参议员。新中国废除封建特权,任职库车县政协副主席。

  1757年,大小和卓叛乱,攻入库车城。当时担任库车、阿克苏、拜城三城地方官的米尔扎·鄂对,面对叛军的威逼利诱,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叛军残忍地杀害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随后又将他全家人全部杀害。米尔扎·鄂对带领十余人,千里迢迢到北京,请求朝廷发兵平叛。大小和卓叛乱被平息以后,乾隆皇帝命人绘制了米尔扎·鄂对的画像,悬挂在北京故宫金光阁内。后来,在解决和田问题中,米尔扎·鄂对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前往和田城中为朝廷当说客,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第七代亲王米尔扎·艾合买提,由于致力于铜厂管理,受到咸丰皇帝嘉奖。

  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库车出现了"伊斯兰圣战者"叛乱组织。叛军威逼米尔扎·艾合买提担任他们的头领。他宁死不从,被叛军乱石打死。王府衰落于第十一代王买合甫孜,民国26年(1937)买合甫孜被盛世才逮捕,同时将王府所有财产进行查封。经年复一年的'风晨雨夕,王府变为废墟。虽王府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于20xx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这里展出的是末代亲王、也就是第十二代亲王达吾提·买合苏提的简介:

  达吾提·买合苏提是第十一代亲王买合甫孜的侄儿,由于买合甫孜没有儿子,达吾提·买合苏提自幼就过继给伯父,成了合法的王位继承人。

  达吾提.买合苏提14岁的时候,新疆军阀盛世才为了巩固南疆的统治,由新疆督办公署批准他继承王位,成为第十二代库车王。1947年至1949年,达吾提·买合苏提担任新疆省政府参议员。新疆解放后,达吾提·买合苏提担任库车、沙雅、新和三县中心银行行长。1951年至1958年,由于错案,达吾提·买合苏提在阿克苏劳改。刑满后,担任农机修造厂厂长、水利工程队、基建工程队队长兼技术员、政府翻译、文管所翻译等职务。1984年至今,担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人大代表。

  达吾提·买合苏提既是封建王爷,又是我党的忠实朋友,也是各族群众爱戴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坚决拥护共产党,立场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多次荣获"民族团结模范"、"政协廉洁好干部"、"优秀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20xx年,他被阿克苏地区评为"十佳个人"。

  库车十二代维吾尔王,在近2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都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团结各族群众,坚决反对分裂势力,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疆导游词15

亲爱的游客们:

  在新疆,有一块集神话、地质、生物、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揽胜探险宝地,被誉为“高原明珠”。我们今天要去的是天山天池。

  天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南部的天山山脉,距乌鲁木齐110公里。我们将从乌鲁木齐到天池旅行大约2个小时。一路上,我们会欣赏天池周围的壮丽景色,欣赏哈萨克和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相信天池之行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池的概况。

  【天池概览】

  天池,距阜康市约41公里,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峰西北山腰。天池自然风景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87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地自然景观。景区内的雪山、冰川、森林、草原、山川、湖泊相互辉映,与悠久的神话传说和哈萨克当地习俗和谐交融。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池之美可以概括为“千景千俗”,可以和瑞士的日内瓦湖相提并论。它向人们展示了中亚和西亚的一个陌生世界。

  【沿途风景→哈萨克蒙古包】

  游客们,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进入天池风景区了。向窗外望去,可以看到三工河的水从远处流下来,这水来自天山上冰雪融化的水,清澈、清澈、沁人心脾。这里的蓝天、白云和新鲜空气让我们放松和快乐。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勤劳勇敢、淳朴友好的哈萨克人。

  随着天池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看到沿河居住的蒙古包越来越多,这些蒙古包是生活在三工河沿岸的哈萨克牧民的家。这些白色蒙古包被称为“草原旅舍”。传说白天鹅是哈萨克人的祖先,所以他们有白色的遗产,象征着纯洁、吉祥和幸福。靠水草为生的哈萨克族人好客,团结互助。一般在山前,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组成一个“阿吾勒”,是一个小部落、小村庄,从事畜牧业生产。他们也会唱歌跳舞。有句话叫:“马和歌是哈萨克斯坦的两翼。”

  【石门线→天池八景→小喜天池】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天池第一景点石门。我们只看到大门两边的宽度都在100米左右,最窄的点也只有10米多。两峰夹峙,犹如两扇开着的大门,故称“石门一线”。从地质学上讲,石门是古代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因此也被称为“石霞”。进入石门河后,左边的三工河水流湍急,峰顶一转,声音震动山谷。真的可以用“山崖相对,天门一脉相连”来形容,让我们在到达天池之前,就可以领略天池的奇妙之美。

  游客们,我们刚才看到的“石门线”是天池八大景点之一。美丽的天池风景名胜区以其自然景观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池八景”,如石门一线、龙潭碧月、宣泉姚宏、定海深山、海风晨光、西山韩松、三石顶、青田雪峰等。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将一个接一个地向您介绍它们。

  现在我们的车一直在1660米的高空行驶。从山脚到此地,盘山公路有50多个港湾,故又称“五十盘”。请看右边的窗户。前面有一个直径几十米的水池,就是著名的西天池。据说这里的池水从天池的湖水从地面漏入池中,泉水喷涌而出,似洞非洞,难找。俗称“隐乳洞”,又叫“涌泉洞”。由于地面涌出的泉水干净甘甜,王太后曾来此梳洗,故又称“洗洗洞”。池顶有一个几十米高的瀑布,飞瀑坠入深潭,形成“玉池银帘”的景观。

  【天池形态→神奇池水→天池起源】

  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车已经到达山顶的停车场。请下车和我一起走到天池。

  美丽的天池现在呈现给大家。我们站在海拔1910米的地方。在这么高的山上,有这么奇怪的湖,真的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本性。请看:天池平如镜,水面开阔,呈半月葫芦状。南北长约34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平均宽约1000米。这个湖的周长是9700米。天池雨季占地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5平方公里。

  看着这神奇的池水,也许大家会想,天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当然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天水是博格达山冰雪融化形成的,主要水源是四条支流的汇合处。每年四月中旬,降雨量增加,雨水随雪水流入水池,池水上升。8月底以后,气候由暖转冷,气温逐日下降,冰川开始出现,源头河流减少,池内水位逐日下降。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这只是一个轮回。因此,天池水温常年偏低,平均7.4℃。天池的水在古代被视为“神水”,而哈萨克人则称之为“圣水”。就其水质而言,基本保持了天然的水化学状态,确实非常纯净圣洁。

  在解释了水的来源之后,我将介绍水的深度和容量。天池西坡陡峭,水深约20米。东北部的漏斗状中心是池水的最深处,最大水深102米。因此,预计天池正常蓄水量为1.6亿立方米,最大蓄水量为2亿立方米。

  说了这么多天池的形态和水,让我向你揭示天池形成的奥秘。

  天池是一个冰碛湖。新疆的山地湖泊大多是在外力作用下,山谷变化而形成的。早在2.8亿年前的古生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变成了陆地,形成了博格达山的原始轮廓。在过去的200万年里,气候的变化使博格达山同时遭受剧烈的刨削、侵蚀和切割,形成了山谷纵横、山峰众多的山地景观。大量物质被流水搬运到山前,堆积成扇形的土地和广阔的平原。天池是在三工河流域第四纪古冰川槽谷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巨大的冰川席卷坝体,再次阻塞,暴涨高水位时形成的。由于天池地质的形成条件,构成了天池风景区独特而完整的自然垂直景观带和现代冰川地貌。所以他的景观价值和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个景点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去新疆天池,就白来新疆了。

  【天池神话→天池名称由来】

  天池如此美丽,民间自然产生了许多壮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王母与穆在天池相会的故事。天池在古代叫瑶池。相传公元前10世纪,周朝第五代君主,又名穆,驱车来到西王母的州,见到了西王母。这位西王母是新疆一个母系氏族部落的女酋长。她在美丽的瑶池为穆田字一行举行了宴会。席间,西王母与穆田字合唱,互赠礼物,并邀请穆田字游览瑶池和西王母国的山川。临行时,穆依依不舍地说了一句“见面时,我们握手,泪沾衣襟”,留下了一段长长的故事。可以想象,这种情况,这种场景,这个人,一定很有感染力。

  天池不仅叫瑶池,还叫冰池、神池、龙丘、龙潭。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游天池,意为“冰雪晒”。清朝时,纪晓岚把这水命名为蚊子和龙的藏身之处。事实上,在这两位名人之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诗:“请赎穆田字,你还可以舞天池。”李白的本意是天池位于山顶,意思是“池高于天”。所以李白应该是第一个把瑶池改名为天池的人。

  【天池气候→天池四季特征】

  一个游客问:天池的气候怎么样?什么时候来天池最好?

  天池风景区的气候随着地形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天池冬季位于天山的`逆温层。受大气回流影响,气温相对稳定,年平均气温2℃,1月最冷,平均气温-11.9℃,7月平均气温15.5℃。冬季天池景区一般降雪,降雪期可在9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每年11月中旬以后,池水结冰,冰层厚达100多厘米。解冻期为次年4月底。因此,去天池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5月初至10月下旬。此时的天池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冰雪覆盖,气候宜人。

  天池虽然一年四季凉爽,但四季的景观是千变万化的。春天到了天池,冰雪消融,湖水清澈如玉,四周群山青山,云杉如海,湖边绿草如茵,鸟鸣跳跃。真的很美。夏天的天池,花木更加绚丽多彩,有橘红色的雪莲、金色的荷花、红色的缬草、百里香、蓝色的龙胆草、绿色的兰花、白色的梅花。这里的游客似乎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此刻,在高山湖泊中划船,在森林和阴道中漫步,在雪峰高原上探险,或者在天山上骑马,都令人目眩神迷,神清气爽。这个季节是观光的高峰期。秋天,天池的霜消除了夏季的炎热,迎来了一个红霜满天的灿烂季节。碧蓝的天空,金黄的树叶,墨绿色的松树,倒映在秋水里,色彩斑斓,艳丽无比,宛如一幅自然画卷。严冬的时候,天池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是个不错的溜冰场。俯瞰博格达峰,银装素裹,为天池增添了壮丽的北国风光。

  【博格达峰→奇异景观】

  游客们,美丽的天池和博格达峰相映成趣。博格达峰是博格达山的主峰,是天池的天然屏障。横斗在天山之东绵延三百多里,峰峦叠嶂,山峦起伏。山顶终年积雪。俯瞰群山,可以说“天山的雪更高,从平地直滚”,蔚为壮观。博格达山被称为“灵山”和“圣山”,因为在准噶尔博格达的意思是“精神”。三座山峰并排矗立在山顶上。主峰是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以奇险著称,被称为“东天山第一峰”。在古代牧民眼里,博格达峰被尊为“祖峰”。东峰海拔5287米,俗称“灵峰”,西峰海拔5213米,俗称“圣峰”、“雪海三峰”。元代道士丘处机在一首诗中说:“三峰齐起,插入寒云,四壁相交。雪岭世界没有天堂,冰池难见。”不过今天爬博格达峰并不难,爬天池东南18公里就能到达。博格达峰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10座登山峰之一,吸引了无数登山爱好者。

  看完山峰,我们来欣赏一下天池周边的景观。天池风景区从沿三工河的山口上行至博格达峰,其垂直高度从海拔1200米上升至5445米,相对高差为4245米。它的景观明显是带状的,我从下往上逐一介绍。海拔1200米至1500米之间,由于岩石风化,山峰众多,岩石参差不齐,水草丛生,植被茂盛。河岸上的榆树很高,蒙古包在河边台阶的顶端,靠近山川。"当风吹草动时,你可以看到牛羊."有一处田园乡村风光,叫做低山平台上的原生草带。海拔1500米至2700米之间,这座山由巨大的安山岩和凝灰岩组成。古老的冰川刨削和流水冲刷极其强烈,丘陵沟壑连绵,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是干旱地区的“湿岛”。同时,茂密的云杉生长,其较低的阴坡往往与山地草甸草原交错,成为公园般的疏林景观,属于中山峡谷林带。游客们,请再抬头看看。雪线以下,海拔2800米至3500米之间,山地多处于缓坡状态,古冰川遗址、冰槽谷、冰湖、游泳桶等地貌发育良好。气候寒冷潮湿,冰雪在春天融化,水资源丰富。耐寒老官草、雪绒花、雨衣草、金莲花生长。夏季绿草掩映,生机盎然,是天然牧场,成为高山平台的原生草带。最后,我们来看看海拔3500多米的极高山永久冻结带。气候极其寒冷,终年积雪,永久冰冻,地势险峻。刀岭、火绒、冰债堤、蛇状土堆等冰川地貌随处可见。巨大的冰川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冰桶和周围山谷之间,在槽谷中伸展,寒光闪烁,晶莹如玉,一个银白色的世界冰封千里,令人叹为观止。

  [东晓天池]

  游客们,在这里欣赏天池及其周边景观。让我们去东晓天池欣赏那里壮丽的瀑布。

  经过大约半公里的跋涉,我们现在来到了东晓天池,它位于天池的东北部。这里的景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海拔1860米。东晓天池是由天池的水穿过北岸的白龙坝,然后流入白龙门集水而下,形成一个10米高的瀑布,溅入山谷。湍急的水流像一条喷着珠子的白龙,瀑布上覆盖着数百个窗帘,形成了天池八景之一的“姚宏悬泉”。与小喜天池的“玉堂银帘”和白龙门的“白龙三珠”并称天池三瀑。

  在这里,你可能已经知道,天池有三三池水,由静脉相连。西小天池、东小天池、天池堪称“母女池”。大天池为母,东西小天池为母。所以东西方的小天池也被称为“姐妹池”。东面的小天池位于东面,地势较高,水池略大,是“大姐姐”;西天池位于西面,地势较低,水池最小,是个“小姐姐”。此外,民间传说大天池是太后的洗浴池,小天池是太后的洗脚盆。这些传说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

  女士们先生们,天池和天池之旅即将结束。天池之美,一切奇观,一切神灵,不是文字能写出来的,也不是文字能概括出来的。我觉得还是留给大家细细品味吧。

【新疆导游词】相关文章:

新疆景区导游词05-30

新疆喀纳斯湖景点导游词07-04

颐和园介绍导游词_导游词05-18

经典导游词05-28

经典的导游词11-16

宜昌的导游词07-23

大理的导游词07-20

乌镇的导游词07-18

徐州导游词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