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3篇(合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作文 篇1
自从同学们知道了我是第二名了以后,好像就更加讨厌我了。我给同学们留的印象也就越来越差了。那些脸皮厚的男生,满脸阴笑地对我说:“嘿嘿!你还是传点经验给我们嘛!说说,是怎样抄的,我们也学学呀?放心,我们一定会替你保密的。”说完,那个男生便转过头去,问其他几个男生说:“是不是呀?”那几个男生也随声附和着:“就是,就是!”“说说嘛”随后,又传出几声“哈哈哈哈”的嘲笑声,穿过有色眼光。我仍然低着头,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那个靠墙的位置,我没有哭,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也许是我已经习惯了吧!我的前桌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然后扔了一张纸条过来,上面写的什么,我不想看了,我知道,里面说的什么肯定和那些男生说的话相差无几吧!所以,我就随手把纸条扔进了自己的口袋中。接下来,我成了全班人的'焦点。同学都在议论我是怎样抄出这个第二名的,有些人还敢当着我的面儿谈论这件事,简直就是无视我的存在!简直就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一种的错误,是对一个人的不尊重,是对人格的侮辱,他们眼中,我也许就像空气一样。可我还是依旧沉默,这是属于我的性格的,我就是这样孤傲。
初中生作文 篇2
同学们的初中生活也许是五彩缤纷的,也许是?爱的,也许是很有乐趣的……而我的初中生活却是曲折,艰辛而又温馨的。
我的初中生活确实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考取初中,因家在贫困的农村,家境又比较贫穷,我就在艰难中起步,在穷苦中跋涉,到了初二下学期,多病的母亲无钱治病,贫病交加,以致风湿症疯瘫卧床不起,迫使我不得不离开终日想伴的'母校。当我含泪离开母校并没有说明真正的原因。然而,不正常的举动,却引起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密切关注。后来他们特地打听,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我辍学的真正原因。先是班主任在百忙之中徒步到家里问情况。班主任深情地说:“你的辍学,我们师生心里都很难受,经济问题大家没法帮你,至于照顾妈妈,放学后也可以嘛!”听了班主任的一席话,我感动得哭着说:“不,老师,我不能拖累大家!”最后班主任怀着惋惜和遗憾离开了。我目送他很远很远……几天后,校领导和北京爱心世界的人一起来到我家,他们代表希望工程给我送来了温暖,为我解决了求学的困难,在爱心的帮助下,我又背起书包走进了母校。回到学校,我看到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一双双充满关爱的眼睛送来了真情,一双双温暖的手给了我挚爱。又到教室里,给我留下的空座位,我又一次留泪了,就这样,快要完成初中生活了。
我的初中生活是这样曲折,艰辛,但也让人感到了温馨。这爱心,这真情,这温馨,我永不忘记,它将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宝,成为我人生路上的动力。
初中生作文 篇3
(一)教学目标
·学会调动五官、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美文欣赏和视频写作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初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课时:两课时
(二)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如何描写好景物"作为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常见描写景物的方法的指导和欣赏美文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三)过程
一,生动形象描写景物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图一: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大海上鸟的叫声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海浪不断地拍击着礁石,带着咸味的海水也波涛汹涌地涌上岸来。"
图五: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设计意图:灵感来源于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有不少的地方用到了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天,显得细致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五觉法"(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
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二、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小山的秀气。设计意图:对初一年的学生而言,比喻和拟人是常见而又十分重要修辞手法。它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的形象生动。考虑到一节课45分钟时间有限,为保证课堂的容量适中和教学有效性,我在课件中采用《济南的冬天》这文章的名句来作为例子分析,因为是学过的句子,学生因为熟悉理解起来就会简单了很多。
三、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佳作欣赏)(一)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分析:文章将日落的动态和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融成一体,使静物形成一种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
(二)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设计意图:我想应该初步让初一年的学生感知写景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我设想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佳作来理解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写景的句子美在哪里,只要是学生能说出一定的道理,即给肯定。
四、拓展练习
1、老师指导
(1)你看到了哪些景色?
(2)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3)你听到了什么?
(4)你感受到了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我们看到的景物有"湖水、雾、荷花、荷叶、垂柳",看到的颜色有"蓝、绿、白、粉",听到了水鸟叫和荷叶轻轻的摆动声。整体上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是"宁静、幽美"。可见描绘景物要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体验,绘声绘色、绘景绘形,方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细致、生动。
2、习作参考这湖水真静啊,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的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轻香,碧绿的荷叶微微的摇晃,好象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肢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垂到湖面上,抚摸静静的湖水......
3、点评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描摹出了湖水的静态美,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作业:九月份已经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仔细观察身边景物,是否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地变样呢?以“身边的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初中生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的作文12-06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08-03
[经典]初中生的作文07-30
(经典)初中生作文08-19
(精选)初中生的作文09-04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09-08
初中生作文(精选)01-02
初中生作文(经典)01-06
[精选]初中生作文01-15
初中生的作文[经典]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