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成语

时间:2024-07-07 16:43:54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的成语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成语

教育的成语1

  一、 教材分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要求都以大教材、大课堂、活动式为总方向,设计这次的活动课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得活,用得活。培养自主、合作、创造的精神。

  二、 学生情况分析:在进入复习的尾声,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书本的知识的掌握已经到较高程度。学生对词语的准确运用和成语的积累运用方面还不是做得很好,为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有必要开展多一些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 活动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成语,对学生以往学习及课外自学的成语知识理解、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互学、共享、相互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点:巩固新学的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五、 活动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用具:游戏规则的介绍,电脑幻灯片及音乐、卡纸。

  七、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本学期学习的成语,收集课外的成语。

  八、 设计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精神。

  九、 活动过程:

  1、导入:我知道大家很喜欢成语,课内、课外收集了不少。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进入到成语大观园去,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在活动中,会评选成语高手和最佳合作小组,送上我准备的礼物。

  2、 创成语大观园入门关。每位学生完成一份练习。

  (在本学期学过的成语当中,按要求找出相应的成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品质的。)交流评议。

  3、 据给出的内容,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成语。(答对有奖)

  (1)最远的地方( );(2)最高的巨人( );(3)最难做的饭( );(4)最小的地方( );(5)最大的区别( );(6)最值钱的字( );(7)最可怕的笑( );(8)最重分量的话( )。

  4、 语接龙游戏,分两个回合:

  (1)老师出一个成语:光明正大。 各小组合作接龙,比赛哪一组又准又多。(第 一名的小组获奖)

  (2)各小组出一个成语交到老师处,然后组长抽签,进行比赛。(第 一名的小组获奖)

  5、 绘成语乐园。(要求:在纸上设计各种图画,把成语分成各种各类写出来。写得又多又好,设计的图画美观的获奖。)边听音乐边合作绘制。

  6、 班欣赏评比各组的作品,颁奖。

  7、 学生活动总结。

教育的成语2

  1、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2、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3、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4、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5、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6、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7、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8、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9、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0、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11、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12、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13、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14、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15、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16、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17、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18、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19、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20、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1、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22、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23、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24、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25、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26、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27、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8、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9、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30、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32、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33、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34、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5、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36、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37、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38、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9、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40、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41、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42、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43、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44、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45、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46、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47、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48、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49、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50、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51、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52、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53、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54、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55、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56、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57、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教育的成语3

  《庄子》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教育的成语4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谆谆告诫

  恳切、耐心地劝告、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用作褒义。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一般作谓语。

  力争上游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含褒义。多用在事业活动中争取先进的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深入显出

  见“深入浅出”。

  破釜沉舟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现常用来形容做事决心很大。

  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设法治理好国家。也可以形容人设法把事业搞好。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用心良苦

  费劲心血

  前车之鉴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常用于劝告别人。一般作主语、宾语。

  欲罢不能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可用在事情办起来了;想停又停不住方面。一般作宾语。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野无遗贤

  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卷土重来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煞费苦心

  煞:很;十分。费尽了心思。多形容思索之苦。一般作谓语、状语。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由此及彼

  此:这;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一般作状语。

  爱非其道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作宾语;指溺爱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用作褒义。多用来表示不仅在口头上主张、赞同或接受;而且也努力去做。一般作谓语、定语。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用作贬义。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或是随口乱吹;或是随便议论;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现身说法

  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多用于佛教用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上行下效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用作贬义。说明上下之间的影响重大。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闻鸡起舞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福至心灵

  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含褒义。一般作谓语。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

  以身作则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用于褒义。一般用于要求别人严格;而自己在行动中也能够做到。一般作谓语、宾语。

  言传身教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含褒义。一般用于领导、长辈或其他受尊敬的人。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教育的成语5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后继有人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指有继承事业的人。形容事业有接班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良师益友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含褒义。多用于善于教诲和热心帮助他人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勤勤恳恳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潜移默化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多用于人思想、作风、性格、习惯的变化。一般作定语、状语。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用作褒义。用来形容对人关心照顾得细心周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讽一劝百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意在使人警戒

  良工心苦

  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紧缩式;作宾语;

  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补充式;作谓语、宾语;指凡有长处者都可以为师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常和“未为晚”连用。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形容一个人亲切温和态度的用词。也作“和蔼近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含褒义。多用来赞颂师长的教诲;或教育方法得当。一般作定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竭尽心力

  〖解释〗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

  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作谓语、定语、状语。

  教学相长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用来表示教与学互相促进。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埋头苦干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含褒义。用来形容全心全意;刻苦努力地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桃李争妍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先圣先师

  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教育的成语6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勤能补拙

  勤:勤奋;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

  深思熟虑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由此及彼

  此:这;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一般作状语。

  昊天罔极

  苍天广大无边。比喻恩情深厚广大;要报答而无可报答。一般作谓语。

  闻鸡起舞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金石为开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凡行事十分恳切;令人不能无动于衷;可用此语。也常与“精诚所至”连用。一般作谓语。

  体贴入微

  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关怀备至

  关心得无微不至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深入显出

  见“深入浅出”。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用作褒义。用来形容对人关心照顾得细心周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设法治理好国家。也可以形容人设法把事业搞好。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常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定语。

  以身作则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用于褒义。一般用于要求别人严格;而自己在行动中也能够做到。一般作谓语、宾语。

  海纳百川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大器晚成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常用作对长期不得意;无成就的人安慰的客套话。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谆谆教导

  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含褒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诲人不倦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爱非其道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作宾语;指溺爱

  屡教不改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用作贬义。多用于犯罪分子或犯罪行为。指不改悔。一般作定语。

  舐犊之爱

  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多用来形容人的举动轻且谨慎。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一般作谓语、状语。

  欲罢不能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可用在事情办起来了;想停又停不住方面。一般作宾语。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父母恩勤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教育的成语7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坚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教育的成语8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但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此刻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教育的成语9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他本就十分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向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个性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个性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必须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那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向没有在那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教育的成语10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教育的成语11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教育的成语12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对处于思想认识转折期和道德意志发展关键期的中高年级学生实施更深入、扎实、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在使用传美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补新的、适合他们认知及理解能力、引人入胜、可学可做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经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家宝”成语可作为新的增补内容。围绕实验教材的德目主题,利用成语引导学生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四部曲”的活动,认学生感到“成语引路多乐趣,积极参与教育”,效果颇佳。

  心理学证明太熟悉的东西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完全陌生的东西与主体已有经验联系不上,也不能引起兴趣,人对“似曾相识又陌生”的东西最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丰富内涵、极强表现里和鲜明色彩的成语能深深地吸引中年级学生去学习|发掘,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成语虽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浩瀚成果的一部分,体现了前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哲理的深入思考,人们千百年来所凭借、依赖的许多智慧、意志与精神都可从中找到鲜活的标本,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块“传家宝”。

  第一部:前奏曲——自索成语识美德

  对美德的认识是形成美德行为的基础。对美德认识越深,崇尚美德之情越强烈,美德行为越持久、稳定。中高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大,学完传美实验教材后,他们对美德的情感认识只是从感觉记忆发展到短时记忆,要使之成为长久深刻的情感记忆就要通过多种引人入胜的形式不断重复,加深认识,提高效果。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成语搜集小组赛”、“成语简报现美德”、“认识成语中的名人和美德交流会”这三种自我探索、自我实践、与人交流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对美德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成语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第二部:发展进行曲——自辨成语明美德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外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学生对世界、人生、美丑、是非辨别力的提高能促进美德意识向美德行为的转化。“自辨成语明美德”的活动就是人学生学完每个德目内容后,在找出与该德目主题相符的成功于的基础上,又找出与此相反的、表现丑行的成语分类比较,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把自己对美德的追求、对丑行的唾弃通过漫画形式表现出来。该项活动主要包括“成语分类辨美丑”和“成语漫画辨美丑”两种方式。

  第三部:主题高潮曲——自编成语警句修美德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指出: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兴趣。格言、警句是伟人名士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广为后人传诵,也为学生所崇尚。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美德行为,学会自我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编出符合自己行为需要的警句,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我教育,自勉自得,这样学生回感到更自豪,行为更自觉,教育效果更明显。

  第四部:合奏结束曲——用成语讲美德,用行动传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传统美德教育的阵地不应只设在课堂、校内,更应让它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形成人人讲美德的良好风气。

  在“用成语讲美德、用行动传美德”的活动中,主要是以学生为载体,通过“用成语讲美德”和“用行动传美德”更两种方式由近及远,由校内到校外传播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而且被世界各国所推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会继续努力,用科学的新观念去探索更多、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教育的成语13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教育的成语1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

  1)学会识别并理解一些常用的成语。

  2)掌握一些成语的常见用法。

  3)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爱好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成语。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成语的定义和分类。

  2)常用的成语及其用法。

  3)成语接龙活动。

  2. 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学生一起探讨、分享经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成语,并提出问题让全班探讨。

  4)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

  1. 导入

  老师以“成语火拼”的方式导入,分两组,以时间限制比赛,看哪组同学能说出更多成语,以此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课堂教学

  (1)成语的定义和分类

  老师向学生解释成语的基本定义和分类,并通过实例介绍“死不瞑目”、“半途而废”等常见的成语。

  (2)常用的成语及其用法

  老师列出一些常用的成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掌握其使用方法。例如“一马当先”、“口无遮拦”等等。

  (3)成语接龙活动

  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出最多的成语,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错误和正确的成语,培养合作精神和开始自学成语的能力。

  3. 课堂活动

  1)小组活动

  老师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小组内互相学习、讨论成语,互相问答,挖掘成语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个人练习

  老师在课堂后布置小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庭、社会活动中运用成语并记录下来。

  4. 课后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自己进行分类归纳,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成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提高自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表现。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互相学习的`情况。

  3)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成语的领会水平。

  4)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理解程度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成语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运用,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感受成语的美妙和文化内涵。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鼓励学习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并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教育的成语15

  小心谨慎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用于人说话和做事。一般作谓语、定语。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含褒义。多用来赞颂师长的教诲;或教育方法得当。一般作定语。

  为人师表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常用来指教师。一般作谓语。

  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状语。

  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多含褒义。用来形容人非常专心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德才兼备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含褒义。一般用于成年人;不用于少年儿童。一般作定语。

  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良师诤友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也指能使人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含褒义。一般作宾语。

  至死不变

  至:到。到死都不变。用于形容观点、态度以及行事等始终如一。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潜移默化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多用于人思想、作风、性格、习惯的变化。一般作定语、状语。

  后继有人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指有继承事业的人。形容事业有接班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诲人不倦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青出于蓝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用作褒义。多用于人。一般作谓语。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坚持不懈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多形容做事能持之以恒。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桃李争妍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勤勤恳恳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形容一个人亲切温和态度的用词。也作“和蔼近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良师益友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含褒义。多用于善于教诲和热心帮助他人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用作褒义。用来形容对人关心照顾得细心周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桃李满天下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用作褒义。多用歌颂教师或学校。一般作谓语。

  埋头苦干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含褒义。用来形容全心全意;刻苦努力地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坚贞不渝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多指个人的学业、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用于国家、集体。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教育的成语】相关文章:

成语05-23

经典的成语02-02

经典成语06-14

牛的成语05-17

猪年的成语11-10

无聊的成语11-09

励志的成语11-07

害人的成语11-10

兔年的成语01-25